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昨天已经讲了,具远见之人想到未来的利害,虽然敌人欺负自己,但也不会对他报仇。同样,我们发了菩提心的人,遇到一些弱小的众生,如虱子、小狗咬自己,自己虽然有力量杀死它,但它并不只是一个弱小的众生,背后还有强大的靠山,如果杀了它,后果必定不堪设想。今天所讲的道理,就是对昨天的比喻加以说明。
悲佛与狱卒,吾敌众依怙,
故如民侍君,普令有情喜。
同样,伤害我的仇敌纵然势单力孤,我也不能轻易报复,因为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和地狱中可怕的阎罗卒,都是他的依怙靠山。所以,我要像平民百般取悦君主那样,恭敬对待一切众生,令他们皆大欢喜。
昨天学习了,众生不管是现相上、实相上都跟佛无二无别,佛陀显现上也执众生为我和我所,除了利益众生外,根本没有所关心之事。如果害了众生,就等于害了佛陀,佛陀亲口说过:“谁人害众生,等同伤害我,若有嗔害行,岂属吾弟子?”大家在皈依三宝时,皈依法就是断绝一切损害有情之事,假如伤害任何众生,实际上就是害了佛陀,作为一个佛教徒,这样做忍不忍心?大家应该想清楚。
那么,地狱狱卒怎么会是众生的怙主呢?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如果你即生中害了众生,来世一定会被恶业之风吹动,前往阎罗殿,接受黑白判官的判决,在地狱中感受无量痛苦。那个时候,面目狰狞的狱卒拿着各种各样的兵器,口里喊着“打打杀杀”的恐怖之声,肆无忌惮地折磨你、摧残你,其痛苦是难以想象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你杀害众生的话,总有一天狱卒会在后面站起来,用残忍的手段进行报仇。
面对敌人不公平的对待和残害,有远见、具智慧的人,不单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而会想到长远的未来,因此能安忍这一切。世间中也是这样,有些
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统统是佛陀和地狱阎罗卒的保护对象,如果伤害了他们,诸佛菩萨绝不会欢喜,自己生起证悟和慈悲菩提心也就没有机会了。因此,为了得到佛陀的摄受,为了生生世世不受地狱的煎熬,大家现在应当发愿:尽心尽力地帮助度化一切众生,以六度四摄、四无量心的大乘发心和大乘行为爱护他们。这是大乘佛教徒必须要做的事情。发了这样的菩提心后,倘若遇到小小的危害就以怨报怨,开始反过来害众生,那不算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
法王如意宝经常讲:“作为大乘佛教徒,不仅要遵守大乘教义,即使小乘的沙门四法也不能违背。”沙门四法讲了什么,大家应该清楚,所以凡是学习佛法的人,遇到一些严厉的对境,尤其是人和非人的危害时,应该像昨天学的几个颂词那样,尽量地安忍,即使众生践踏你的头顶,也要恭恭敬敬地爱护他,即使别人恶语中伤你,或者以棍棒兵器来残害你,你也要欣然接受。当然,对凡夫人来讲,安忍下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可能旁边还有人讥讽“这个人真没胆子”,但一想到未来的利害,这样忍下来只有百般功德,而没有任何过失。因此,大家修持安忍时,应该考虑长远利益,这一点极为切要!
一方面讲,世间的国王跟众生有相同之处,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二者也有很大差别。下面从有害和有利两方面来进行对比:
然犯诸有情,定遭地狱害。
有权势的
这一点,凡是懂历史的人,应该都比较清楚。世间上有很多
但如果是伤害了众生,却会带来地狱的苦害。《正法念住经》中说:“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中劫。”因此,害众生和害国王的眷属,差别还是很大的。假如害了一个小小的生命,来世定会在无量劫中感受痛苦。
鉴于此,大家不得不担心自己以及亲朋好友,如果以前杀生太重,现在应该值得忏悔,否则解脱的希望必定落空。这是有智慧人的一种选择,没有智慧的话,耳边听了多少佛法,也不一定起作用,倘若有了智慧,哪怕只是听一句,对一生的作用也非常大。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说:“有智慧的人,哪怕得到一点一滴的教言,终生也是受用不尽。”因此,得到这个法以后,大家要看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没有改变,假如有了改变,你就是所谓的智者,也是真正的修行人;如果没有改变,你虽然听了各种佛法,但自相续越来越刚强难化,这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法油子”。
损害众生,不仅会感受三恶趣的痛苦,世间的一切痛苦也来源于此。龙猛菩萨在《菩提心释》中说:“世间有情所感受,地狱饿鬼与旁生,所有种种无边苦,皆由伤害有情生。”所以,你们能不能尽量杜绝伤害有情的行为?如果其他行为做不到,那在一生中发愿不杀生也相当重要。如果从小就发了这个愿,你以后应该会有光明的前途,不然的话,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而杀害众生,完全是鼠目寸光、愚昧无知的一种行为。
前段时间,我们这里有几位大学生,我给他们讲了一些杀生的过失。尽管他们都是年轻人,大概二十岁左右,以后还要继续读大学、考研究生、重新生活,但听了这些之后,立即发愿一辈子不杀生。我们有些人虽然出家多年、受居士戒多年,这些根本问题一直不能行持,而那些大学生并没有长时间地闻习佛法,只是偶尔听了一次,就在行为上有着重大改变。可箭,佛法是否能融入内心,完全取决于对法有没有信心。有时候听得太多、说得太多,也不一定起作用,关键要看你的信心,有了信心的话,才能立下坚定的誓言,对自己的行为有一种约束。
如是王虽喜,不能令成佛,
然悦诸众生,终成无上觉。
上面讲了使残
不要说世间的国王赐予佛果,纵然是帝释梵天,他们对此也无能为力。佛陀在因地行持六度时,日日夜夜想获得佛果,以早一点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从传记中也看得出来,他的心情就像特别饿的人渴望吃到饭一样,做什么都是为了这个目标,在此过程中,帝释梵天经常问:“你需要什么悉地?我能帮助你吗?”菩萨回答说:“我要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果位,利益无边的众生。”听到这儿,帝释天王也感到非常为难。既然天王都不可能赐给佛果,世间上的
然而,现在的世间人非常颠倒,见到国王或领导高兴了,自己就欢喜若狂,而众生高兴的话,他就觉得无所谓。这是不知利害取舍的一种表现,其实让众生高兴,对我们生生世世都有极大的利益,可帮助我们直接或间接得到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怎么得到呢?如果众生欢喜,布施度依此而圆满,安忍度依此而圆满……,有了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断证功德自然圆满,成佛一点困难都没有。所以龙猛菩萨也说:“莫舍诸众生,获得佛菩提。”
佛和菩萨的果位,在一切所得中是最无上的。有些人认为名声重要,有些人认为财产重要,有些人认为地位重要,每个人都有一种希求,整天为此而忙碌奔波,拼命希求钱财美色,可是这些都不究竟,犹如水泡般经不起观察,虽然暂时有一种快乐,但就像是吃鸦片一样,后果不堪设想。世间中最圆满、最快乐的就是佛果,如果没有希求心,是不可能平白得到的。而得佛果的目的,就是要利益众生,白天也好、晚上也好,我们最重要的事业就是这个。对此,凡是学这部论典的道友都不要忘记,如果你忘记了,那根本原则就已经搞错了。
现在学佛的人不少,真正懂得大乘佛义的,的的确确为数不多。大家学习这部论典以后,内心应该有一点收获,如果有了对佛果的向往、利益众生的渴望,你的言行举止自然如理如法。但若没有这一颗心,只是为了短暂的目标奋斗,这样活着意义也不大。要知道,世间上的小旁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夏天的蚂蚁窝当中,有些蚂蚁往东边跑,有些往西边跑,不知道它的分别念在想什么,反正跑得是特别快。就像城市里的有些人,心里装着一个渺小的目标,人生几十年的计划,对众生没有任何利益,只是随着分别念而飘飘荡荡,这样又有什么价值呢?
一个人无论在寂静的寺院中,还是嘈杂的环境里,只要有一颗利他之心,就是所谓的菩萨,也叫做修行人。如果没有这一点,外表装得再如法,人们也认为是大成就者,所作所为却有可能与佛法背道而驰。因此,在一切当中,利益众生应当放在首位,若能做到这一点,不久的将来你定会获得佛果。
有些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布施等有经济上的困难,所以无法利益众生。这倒不一定!其实我们的心很关键,以前莲池大师说:“放生时如果自己没有财力,在心里随喜赞叹,劝别人大量放生,也能获得无量功德。”平时看见一些可怜众生,就算没有能力救它,在它耳边念一些佛号也有很大作用。以前我看过一部《度狗经》,里面说有一位沙弥,他在化缘的途中,遇到屠夫正准备宰杀一条小狗,他请求屠夫不要杀小狗,但屠夫没有理会,沙弥没有办法,只好为小狗念经回向。依靠回向的功德,小狗死后转生到具有财富的施主家里,成为一个相貌庄严的男孩。后来男孩又遇到了托钵化缘的那位沙弥,因前世的愿力,他马上忆起了前世的情景,知道沙弥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当时他特别感激,在沙弥面前皈依三宝,后来获得了成就。
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待宰的众生时,如果自己有能力,哪怕救一个生命,功德也是无量的。但若实在无能无力,在其耳边无条件地念一些宝髻如来、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佛号,对此众生也必定有利益。
茫茫无际的轮回大海中,因果奥妙不可思议,没有佛陀的无垢智慧,是很难以解开的。所以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取悦众生相当重要,不要觉得这根本做不到,心是非常关键的,只要自己有一份信心,做什么事情都易于反掌。
寅三、摄义:
云何犹不见,取悦有情果,
来生成正觉,今世享荣耀。
本品通过教证理证,细致入微地阐述了修安忍的种种理由。综上所述,我们为什么还见不到取悦有情的殊胜果报呢?以上所讲的道理,并不只是佛陀的一种说法,而是从方方面面加以论证的。如果你懂得因明逻辑,不管是通过现量、比量还是圣教量,都可以了知:令众生欢喜,可圆满资粮、消尽罪障,对今生来世有着重大利益。
我们成就正等觉佛果,离不开安忍波罗蜜,这一点,通过佛陀和许多高僧大德的事迹也可以看出。不管翻阅汉传、藏传还是印度的佛教史,哪位高僧大德的成就,都要先摧毁自己的嗔恨心,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在怀着强烈嗔恨心的同时,能够获得殊胜果位。当然,修安忍的方法各不相同,我们既可按照《六中阴》里认识嗔恨本面的密宗窍诀,也可使用显宗对治嗔恨的有些教言。但不管怎么样,就像《三戒论》中所讲,自相的烦恼必须摧毁,否则不可能圆满安忍度。
暂且不说来世成就正等觉,若让众生欢喜,今生今世也会享受荣华富贵、美名远扬的快乐。世间上那些和平奖的著名得主,对人类乃至所有众生是如何善待的,大家应该非常清楚。作为一个人,无论世间还是出世间,对众生有悲悯心都是不可缺少的。倘若没有真正的悲心,想获成就也相当困难。以前无著菩萨在鸡足山闭关十二年,日日夜夜不断修行,始终一无所成,最后却因一念强烈的大悲心,才见到本尊弥勒菩萨。因此,来世的果位、今生的富贵,全部依靠对众生慈悲修安忍。《学集论》中也说:“令众生欢喜,能圆满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安乐。”
反之,假如没有让众生欢喜,就算今生的安乐也很难获得。有些人的脾气不好,在单位里不是跟这个吵架,就是跟那个有矛盾,这样的话,今生的生活会有快乐可言吗?性格坏的人到哪里也呆不住,自己看不惯别人,别人也不需要他,所以用不着摆很多教理,周围的事例完全能证明这一点。华智仁波切也曾说:“世界上没有比嗔恨更严重的过失了,即使其他的德行非常圆满,但若嗔恨心特别大,也不可能是一位好上师或者好修行人。”
总之,今生的一切快乐,是依靠修安忍,来世的成就佛果,也是依靠修安忍。安忍的重要性大家应该明白,明白了这些之后,对未来不得不做考虑。若有人以狡诈的手段来欺骗你,那个时候,你是按世间的规矩来报复,还是以大乘的慈悲来对待?在选择的过程中,和平解决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大慈大悲的安忍心来对待一切众生,对今生来世都有帮助!
生生修忍得,貌美无病障,
誉雅命久长,乐等转轮王。
修安忍的功德无量无边,大乘经典中有诸多解释,在此作者也归纳了几个加以说明:
1、貌美:安忍感得相貌端严。经常发脾气的人,面目非常丑陋。有些人照镜子特别痛苦,抱怨“我为什么这样难看啊?”这就是前世爱发脾气、没有修安忍所致。有些人容貌非常庄严,不要说别人,自己也很喜欢自己,觉得来到这个人间也有意义,这就是他生生世世修安忍的果报。月称论师说:“忍感妙色善士喜。”安忍会感得相貌出众,上师善知识都喜欢摄受。上师如意宝以前也说:“长相丑陋的弟子,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有时候连上师都不愿见他。”当然,这只是一种显现,上师倒不一定有这种分别念。以前布顿仁波切也不是特别端严,但在历史上极为有名。
现在的人特别喜欢漂亮,每天花很长时间打扮自己,浪费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但如果天生不漂亮,有时候是白费工夫,最后自己也大失所望、特别伤心。既然如此,那还不如这一辈子好好修安忍,这样以后,生生世世中都会感得相貌不凡。
2、无病障:每个人都喜欢健健康康,不希望疾病缠身。倘若自己前世杀过众生,短命多病的果报是无法避免的。但修持安忍的人,生生世世会体健无病,一生中不需要吃药打针,每天都活得非常快乐。我们有些人吃多少药也不管用,看多少医生也没好转,大多数都是因为前世对众生发脾气、害过众生,倘若今生还不痛改前非,来世仍会变成身弱多病之人。
这些报应,稍微了知因果规律的人都清楚。以前上师如意宝也特别着重一些因果法门,经常给我们讲《百业经》、《贤愚经》。表面上看来,这些公案非常简单,就是一个佛教故事,有些人觉得什么可讲的,也没什么可学的。但实际上其中包含了甚深道理,许多问题非常复杂,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而且懂得这些以后,言行举止一定会小心谨慎,对自己的前途、乃至整个社会都有非常大的利益。
3、誉雅:有些人特别向往闻名遐迩、美名远扬,这也是修安忍才能得到的。如果没有安忍,有时候你越宣传自己,名声可能越差劲,到头来无法名垂千古,只落得个臭名昭著。
4、命久长:通过修安忍,自己会长命百岁,长久住在世间中。
5、乐等转轮王:除了佛陀以外,世间人的福报和势力,根本无法与转轮王相比。转轮王具有七宝[1],能自由驾驭整个四大部洲,是世间中最有福报者。现在的末法时代,虽然没有转轮王出世,但那些帝王将相、总统元首的快乐,也是修安忍而感得的果报。
在座的各位,对未来一点也不考虑的人应该没有,如果有的话,那就成了顺世外道。既然我们来到人间,即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那是最好不过的,但若没有这样,也应考虑以后在轮回中的处境如何。假如你什么功德都不具足,名声也没有,美色也没有,身体也不好,心也不快乐,马上就要死了,那是非常痛苦的。尽管有些人夸口说“无所谓”,但其实他不可能不贪求这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快乐,不论在轮回中转生成什么样的躯体,都要具备这些功德。因此,大家应当从内心中发愿:今后尽量地饶益众生,不伤害众生,在众生面前少发脾气。
当然,凡夫人的习气根深蒂固,光是听了这些教言,马上就完全断掉,恐怕有一定困难。但这些教言的加持力相当殊胜,这部论典的说服力也极其强大,任何一个世间理论都无法推翻。我们以前也学过文学哲学,稍微懂得一点世间知识,当
这次通过学习《安忍品》,希望大家的相续能有所改变:以前嗔恨心比较大的,尽量地减少;以前嗔恨心比较小的人,尽量不发嗔恨心。修行应当像阶梯一样步步上升,习气一下子顿然消失,对凡夫人来讲恐怕比较难。因此,我们应再三祈祷诸佛菩萨,尤其是寂天菩萨和法王如意宝,但愿他们相续中的菩提心,能真正融入我们相续,将一切众生看作自己的母亲。
以前华智仁波切和弟子隆多在闭关时,隆多的母亲找人捎来一大块上好的酥油。当时华智仁波切问隆多是不是很想念母亲,他说有时候还是有点想。依靠这个因缘,华智仁波切要求他七天内观想母亲的恩德。七天之后,他不但对母亲的慈爱有了深刻体会,而且对所有众生都生起了无伪的菩提心,将他们视为自己的母亲。后来,依靠这种菩提心的威力和上师的加持,隆多不久就证悟了。
我们每一个人,若按照高僧大德们的教言去实际修持,成就并不是特别遥远,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只有善待一切生命,尽量断除相续中的嗔恨心,才能获得圆满成就!
〖第六品释终〗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七宝:1、金轮宝:转轮王在皇宫顶说谛实语后,以其福德力,金轮从东方虚空降至面前,依此可随心所欲周游各处,其余轮宝也随之而至;2、神珠宝:颜色碧蓝、毫无瑕疵,放出的光芒可照八十由旬,能遣除四大洲一切众生的贫穷,如意满足一切所愿等具许多功德;3、玉女宝:相貌端庄,令人见而生喜,远离女人一切过患,具足功德,天生有悦意的妙香、所触等;4、大臣宝:财富受用如多闻天子一样圆满,能一刹那令三千大千世界遍满黄金,具有慷慨博施的福报;5、白象宝:有六颗灰白牙齿及红色顶髻,身体高大,覆盖宝珠璎珞,具有一千头普通大象的力量,神速无比;6、骏马宝:身色湛蓝,犹如孔雀颈羽般让人赏心悦目,无有疾患,嘶叫声传遍整个南赡部洲,知道国王心中所想,一日内可转绕南赡部洲三次,迅疾如风;7、将军宝:具有坚韧毅力,极擅长技艺,并具有作战的善巧方便,随行有四大军队,仅以挽弓便令对方敌军胆战心惊,威风凛凛、势不可挡。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