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五盖

发布时间:2022-12-07 21:19:30作者:心经讲解网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4-1 五盖

  舍卫城……于此,世尊说示曰:--

  「诸比丘!不善聚者即是五盖,是为正说。诸比丘!纯一之不善聚者,即为五盖。以何为五耶?

  欲贪盖、瞋盖、惛眠盖、掉悔盖、疑惑盖是。 诸比丘!不善聚者,即此五盖,是为正说。诸比丘!纯一之不善聚者,即此五盖。

  诸比丘!善聚者即是四念处,是为正说。诸比丘!纯一之善聚者,即四念处。以何为四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诸比丘!善聚者,即是四念处,是为正说。比丘!纯一之善聚者,即此四念处。」

  (南传相应部五 念处相应 328-329)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善法聚,不善法聚。云何善法聚?所谓四念处,是为正说。所以者何?纯一满净聚者,所谓四念处。云何为四?谓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云何不善聚?不善聚者,所谓五盖,是为正说。所以者何?纯一逸满不善聚者,所谓五盖。何等为五?谓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北传杂阿含625(六一一))

  于此,诸比丘!比丘于法即五盖,观法而住。

  又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即五盖,观法而住耶?于此,诸比丘!比丘或于内贪欲存在者,知:「我于内贪欲存在。」;于内贪欲不存在者,知:「于我内贪欲不存在。」彼知未生之贪欲生起,知已生之贪欲灭尽,又知已灭尽之贪欲,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瞋恚存在者,知:「于我内瞋恚存在。」于内瞋恚不存在者,知:「于我内瞋恚不存在。」知未生之瞋恚生起,又知已生之瞋恚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瞋恚,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睡眠(愚钝)存在,知:「于我内睡眠存在。」或于内睡眠不存在,知:「于我内睡眠不存在。」而知未生之睡眠生起,又知已生之睡眠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睡眠,于未来不再生起。

\

  或于内悼悔存在,知:「于我内悼悔存在。」或于内悼悔不存在,知:「于我内悼悔不存在。」而知未生之悼悔生起,又知已生之悼悔灭尽,又知已灭尽之悼悔,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疑惑存在者,知:「于我内疑惑存在。」于内疑惑不存在者,知:「于我内疑惑不存在。」而知未生之疑惑生起,知已生之疑惑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疑惑,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则于五盖法,观法而住。

  (南传长部二 大念处经 283-286)

  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随观法而住耶?曰:于此,比丘于五盖法随观法而住。比丘如何于五盖法随观法而住耶?诸比丘!于此,比丘内存有爱欲而知:「予内存有爱欲,」若内无爱欲而知:「予内无爱欲。」未生之爱欲生起者,其知之;已生之爱欲舍离者,其知之;所舍离之爱欲于未来不生者,其知之。又,于内有瞋恚而知:「予内有瞋恚,」内无瞋恚而知:「予于内无瞋恚。」有未生之瞋恚生起者,其知之;有已生瞋恚之舍离者,其知之;所舍离之瞋恚于未来不生者,其知之。于惛沉、睡眠、掉悔、及疑,亦如是。如是,于内法随观法、于外法随观法于内外法随观法而住。于法随观集法而住,于法随观灭法而住,于法随观集灭之法而住。彼现「法存在」之念,如是资其慧、资其思念。彼无有依止而住,不执着世间。如是,

  比丘于五盖法随观法而住。

  (南传中部一 念处经78-79)

  五盖,梵语 pa.ca āvaranāni。盖,覆盖之意。谓覆盖心性,令善法不生之五种烦恼。诸烦恼皆有盖之义,此五者于无漏之五蕴能为殊胜障碍,即贪欲与瞋恚能障戒蕴,惛沉与睡眠能障慧蕴,掉举与恶作能障定蕴,疑者疑于四谛之理,故唯立此五者为盖。

  禅修时五盖的生起皆有其原因,所谓的知己知彼,才能够制敌机先,了解五盖生起的行相、特相、因相,采取正确对治方法五盖才能尽除。 (一)贪欲盖(梵 rāga-āvarana),执着贪爱五欲之境,无有

  厌足,而盖覆心性。五欲之境,即:

  1.色欲(梵 rūpa-kāma),谓男女之形貌端庄及世间宝物玄、黄、朱、紫等种种妙色,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2.声欲(梵 .abda-kāma),谓丝竹与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等声,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3.香欲(梵 gandha-kāma),谓男女身体之香及世间一切诸香,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4.味欲(梵 rasa-kāma),谓各种饮食肴膳等美味,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5.触欲(梵 sprastavya-kāma),谓男女之身有柔软细滑、寒时体温、热时体凉及衣服等种种好触,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综观五欲中对男女的形貌、音声、体香、柔软细滑触是最为强烈而难以自拔的,因此其对治的方法为不净观及墓园九想观,且男观男尸相;女观女尸相,以却除对男女及自身相的贪染,断除对身体的染着及此身为「我」的迷思,是迈向初果断身见重要方法之一,其贪欲盖的行相是受用五妙欲;贪染沉溺是其特相;对外境扩散执取是其因相。

  (二)瞋恚盖(梵 pratigha-āvarana),于违情之境上怀忿怒,粗重盖覆心性。瞋,为修学佛道上最大之障害,经论中常诫之,如大智度论卷十四(大二五 .一六七中):

  「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而瞋恚心的对治方法即是慈心观,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如能更进一步则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扩大圆满对一切众生的慈悲不害,使身心柔软祥和增益禅修的提升,其瞋恚盖的行相是瞋闷不喜;身心热恼是其特相;违背己情是其因相。

  (三)惛眠盖(梵 styāna-middha-āvarana),又作睡眠盖。惛沉与睡眠,皆使心性无法积极活动。对治惛眠盖的方法即是光明想,善持光明想、善摄持光明想,破除暗钝不明回归于渐失之所缘相,其惛眠盖的行相是惛沉睡眠;令心沉昧是其特相;于内过分收摄是其因相。

  (四)掉举恶作盖(梵 auddhatya-kaukrtya-āvarana),又作掉戏盖、调戏盖、掉悔盖。心之躁动(掉),或忧恼已作之事(悔),皆能盖覆心性。其对治的方法为数息观,收摄心于一境,使身、心止息。其掉悔盖的行相是掉举恶作;心浮动不安是其特相;过份精进是其因相。

  (五)疑盖(梵 vicikitsā-āvarana),于法犹豫而无决断,因而盖覆心性。其对治的方法为缘起观,观顺逆之十二因缘,认识三世因果相续,破除对于我、法之断见、常见,其疑盖的行相是前后想不一;犹豫不决是其特相;愚痴(于法不明)是其因相。

  清楚的知道任何一盖的生起;清楚的知道任何一盖的灭尽;对治且知道已灭尽之五盖于未来不再生起。于内五盖所生之因相,观法而住;于外五盖所生之行相,观法而住;于内外五盖所生之特相,观法而住;于五盖之行相生起,观生法而住;于五盖之因相灭尽,观灭法而住;观五盖之行生因灭,观生灭法而住,这些依法的观察自然会有「法是存在」的念头,但此法是藉助、资助开发智能与止观的渡河船筏一样,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应当无所依而住,且亦不执着世间之任何物而住,这才是修习法念处的目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