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如来之示现——宝王如来性起品
菩萨之涌出——崇福寺惠招
与《华严经》有甚深因缘之寺院之一——长安崇福寺,系则天武后为母亲杨氏祈求冥福所建之寺院,原名太原寺,垂拱三年(公元六八七年)改名魏国寺,公元六九○年改为崇福寺。
则天武后时,印度僧地婆诃罗(pakara,日照三藏)于崇福寺翻译经典,贤首大师法藏曾从日照三藏听闻不少有关印度佛教学界之情况。崇福寺之住寺法藏,曾与律宗之文网等十人,自岐州法门寺迎请佛舍利,至崇福寺供养。崇福寺与则天武后因缘颇深,故崇福寺之寺额相传即为武后所书。唐末会昌法难时,崇福寺亦遭破坏,至此未曾再事修复。
崇福寺曾经出现一位大德,即与法藏同学之惠招。幼少时,与法藏同事华严宗二祖智俨为师,专究华严。
与来自新罗之留学僧义湘法师亦相识。
惠招于《华严经》中最专注者即〈性起品〉,因此,曾一味读诵〈性起品〉,以至于一品三卷之〈性起品〉,能全部暗记于心。公元六九五年顷,实叉难陀(梵名SIKSANANDA所译之《华严经》(新译),称为〈如来出现品〉;惠招亦专读此品内容,可谓惠招以此〈性起品〉视之如已命般。
惠招移住崇福寺前,曾于终南之山中进入禅定三味。每夜,洗净身体后,上香,端坐于绳床上读诵〈如来性起品〉。有一夜晚,当读诵至半途,忽见十余位菩萨,似乎从地下涌出般,忽然出现于面前,各自端坐于莲花台上,全身金光闪烁,且光明照耀。诸菩萨皆双手合掌,似乎一心专注听闻惠招诵念经文,须臾间,诸菩萨始各自消失不见。
是后,惠招将此灵验事迹告知同学法藏,法藏亦曾转述于门人惠谅、惠云、玄观等( 《华严经感应传》)
于是读诵经文时,感菩萨示现,具此不思议之神力者为〈如来性起品〉
信心之眼——宝王如来性起品
于〈普贤菩萨行品〉中,说明了平等之因:今〈宝王如来性起品〉第三十二,将说明平等之果。若能修持「普贤行」,则能感得如来之出现,如此有关如来之出现,详加解说者,即〈宝王如来性起品〉。宝王者,即摩尼宝珠,系一珍贵异常之物,故称为宝。因摩尼宝珠能生出各种珍贵之宝,故以此作为譬喻。
贤首大师法藏,说性起有三种:
第一、因性起,人类本具之理性,可因修行而显出,此即性起之起。
第二、行性起,即修行之意。依善知识或经典,承受其教法,以开发本有之理性,而感得佛果,称为起。
第三、果性起,依修行而完成,以清净佛果显现之立场,而说为性起。
即第一系自原因,第二自过程、方法、手段,第三自结果,一一说明性起之义。一言以蔽之,「体性现起」者,即如来之出现。
本品始于如来自眉间之白毫相放大光明。如来之白毫,即性起之象微。如来性起妙德菩萨赞叹如来之正觉后,如来自口中放大光明。时,性起妙德菩萨请问普贤菩萨,佛之大光明系何瑞相?普贤菩萨答道:「此瑞相乃为欲说如来性起之正法之象微。」于是,性起妙德菩萨请普贤菩萨代佛说如来性起之正法。
时,普贤菩萨告如来性起妙德菩萨等诸大众言:「佛子!如来应供等正觉所以者?慧少因缘,成等正觉,出兴于世;佛子!以十种无量无数百千阿僧只因缘,成等正觉,出兴于世。」于是举出十种因缘。
如来成等正觉,出现于世,可括为十种因缘,即:
一、发菩提心。
二、长修善根。
三、依慈悲心救护从生。
四、行无量行,不退大愿。
五、积功德。
六、供养诸佛。
七、出生方便科研智慧。
八、成就诸功德藏。
九、具足智慧。
十、演说诸法真实义。
此即谓一切诸法皆非仅以小因缘而行起,诸如宇宙、地球,皆因各种重大因缘而成立,自有人类以来,首先悟证真理而成就佛果之如来,决非以小因缘而出现世间。
其次,说明如来性起之正法功德无量。分别以如来之身业、语业、意业说明。
如来法身如虚空,无形无色,遍满一切处,如:譬如日出世间,以无量事饶益众生。
如同阳光能被去除暗暗,滋润一切草、W物,如来法身放出光明,能遍照一切,
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大山,然后照耀大地;然而,太阳自身并未有先照高山、后照大地之分别,只因高山、大地高低不同,故有顺序之先后。其实,于太阳而言,对一切万物并无分别,系平等照耀。与此同理,如来之光明,虽有先照普贤菩萨等诸菩萨,其次依序为缘觉、声闻、善根众生、恶人等不同;然而,如来之光明,却无差别与顺序之分,如来光明普施一切,只因众生之愿望、所求、善根不同,故见如来之光明亦有差别。
其次,说明有名之譬喻——日照生盲喻。
阳光照耀大地,生盲者却见不到阳光,只因与生俱来盲眼之故。然而,生盲虽不能目睹阳光,但却时时沐浴于阳光之恩惠中,如因阳光而有食物,因阳光而能去寒,因阳光而不感肺病,因阳光而每日生活安乐。
相同地,如来之智慧光出现于世,无智邪见之人,不能目睹,但却蒙受佛光而能去除一切烦恼苦楚。无智之生盲人何以不能目睹佛光?只因缺乏「信心之眼」之缘故。无信心之眼者,不仅见不着佛之智慧光,亦不能目睹佛之圣容。尽一切身命读诵〈性起品〉之惠招,氢能目睹菩萨形象,实因具足「信心之眼」之故。
自身本具如来智慧
其次,说明如来之音声。佛之音声本为一,却因听闻者不同而有差异。
譬如水性,皆同一味,
随器异故,味有差别。
水无是念,我作众味
。此谓水之原味本来相同,却因用器不同而味有差别。如以大海碗喝水,与以洁净之茶杯喝水,顿觉水味不同。
昔有「水随方圆之器」之说,即水因所用容器之不同,或四角或圆形,水则成四角形成圆形。
如来之音声亦如水一般,佛对任何人皆以一味之音声说法,却因听闻之众生不同而生出各种差别,此乃因应众生能力差异之故。
其次,说明如来之智慧无量。如来之智慧遍满一切处,只因「众生颠倒,不知如来智」,众生不具正知正见,却执迷惘、谬误之知见,故不能睹见如来广大无边之智慧。
如来智慧,无边智慧,
无碍智慧,具足在于众生身中;
但愚凝众生,
颠倒想覆,不知不见,
不生信心。
众生身中本来具足如来智慧,却因愚凝所迷,不知如来智慧,不见如来智慧,亦因此不能生长信心。
时,佛以清净天眼,观察一切众生,而说是言:
奇哉奇哉,云何如来具足智慧在其身中而不知见?我当教彼众生觉悟圣道,悉令永离妄想颠倒垢缚,具见如来智慧在其身内,与佛无异。
众生本来具足如来智慧,却不见知。于是,佛教示众生,汝等自身皆具有如来智慧,且与佛无有差异。
此处所言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之说,即属〈性起品〉,于华严学上颇受重视。华严宗五祖主峰宗密(公元七八○——八四一年),出生于四川,入住于长安郊外终南山下之草堂寺,曾尽其生涯弘布《圆觉经》之哲学思想。其所着《原人论》、《禅源诸诠集都序》二书中,皆据唐译《八十华严经》之〈出现品〉,引用「奇哉」以下一文。宗密引用此文,即众生本来具足如来智慧,作为显示真心即性教之根据,此即性起思想之大成。(参照兼田氏着《禅源诸诠集都序》禅语录九,筑摩书房,公元一九七一年)
惠招读诵 〈性起品〉,至此文时,想当倾注全力,深入其中。自身中具有如来智慧,何其破天荒之思想!惠招于感激之余,全神贯注读诵经文,终于目睹菩萨现身。
如来之境界与说法
其次,说明如来之境界。如:一切众生是如来境界。
此谓即众生即为如来之境界。而如来之智活,恰如大海之水依龙王之心愿而起,如来之智慧亦依大愿力而生起。
一切大海水,皆从龙王心愿所起;如来智海亦复如是,悉从大愿力起。
因救度众生之大愿,而生起广大无量之智慧;若无大愿力,则不生广大智慧。如来之智慧海,无量无边,非凡人所能思议。
其次,说明如来之行,如:如来行亦如是,无量无缚。
如来之行广大无边,远离一切束缚。人类之行则多受限制、束缚,或为何种目的束缚,或为他人、或为金钱束缚,总之,毫无自由可言。而如来之行,自在、无量,如空中飞鸟,历经长时间之飞行,所经过之空间无可限量;此后将再飞行,其欲经之空间亦无可限量,此乃因虚空无限无垠之故,绝无到此为止之说。如来之行恰如虚空之广大,愈思惟人类之所行,愈觉得如来行之广大。人类以宇宙船飞行太空,虽经千万年,亦无法达其极限,此即「无量」之诠释。
太阳、月亮、地球、一于宇宙中周期运转,然而太阳、月亮本身却无「从何所来,去向何处」之感觉。如来利益一切众生,亦无救度众生之想,人类则不然,稍有所行,即自以为是。
其次,说明如来之菩提与如来之转*轮。
设一切众生,一时成正觉,
若成若未成,菩提无增灭。
此即说明不论众生成不成正觉,菩提并未有增减,即与众生之悟否无关。人类之自觉,若欲与佛之自觉相较,则相去太远,丝毫不能成为问题。因人类之自觉毕竟太狭窄,虽谓觉悟,与佛之觉悟广大、无量,不能相比。
非仅如来之正觉如此,如来之转*轮亦复如此。
如来转*轮,三世无不至,
所转无所转,求之不可得。
譬如诸文字,说之不可尽,
十力亦如是,转*轮无尽。
此即谓若以人类之说法相较于如来,则如来说法(转法转)之时间性、空间性,皆为无量、无限。即使以文字叙述,亦不能说尽如来说法之无量、无尽。
如来之出现
斯里兰卡有巨在岩石雕成之释迦佛涅像,中国四川首安岳石窟、大足宝顶山石窟亦可见之,拘尸那揭罗之娑罗树下,释迦佛于此进入涅槃,有关叙述涅槃意义之经典很多,〈性起品〉亦叙述有关如来之涅槃。
此菩萨摩诃萨,知见知如涅槃无量无边,究竟法界,无所障碍,不生不灭,净如虚空,安住实际,随其所应而示现之,本愿所持,不舍一切众生、一切佛刹、一切诸法。
如来之涅槃不生不灭,且清净无染。〈性起品〉云:「灵来涅槃非生灭法」,即不生不灭之意。相对于凡夫之死为生灭法,则如来之死为「不灭」。即如此,如来何故直入涅槃?实际「为化众生,示现涅槃」。此乃「如来肉身体虽坏而法身不死」之教示,或「肉身无常」之说。
不具信心之众生,以为如来真入涅槃,此乃错误之想法,因彼等不知涅槃乃不生不灭之故。
如此〈性起品〉之所说,若有听闻者,能生信心、受持、随顺,是人则为真佛子。如经云:「此等真佛子,从佛家生……深入一切如来境界。」
于如来之教法能生信心,则为真佛子,能与如来同入一境界。
佛说法至此,十方世界起六种震动,及十八相动。佛雨诸华云。充满虚空。其时,有相等于无量世界之如来,各现其身,皆号为普贤。有无数菩萨,亦名普贤,均于普光世界普胜如来之所修持梵行。
时,普贤菩萨承佛威神力,回顾诸菩萨,欲重宣如来性起之正法,以偈说道:
若有闻此经,欢喜恭敬者,
此等已过去,供养无量佛。
此乃言听闻〈性起品〉后,能生欢喜心,恭敬此经典者,此人自过去世以来,已供养无量诸佛、积聚功德之缘故。
当知如此人,诸天常赞叹,
一切诸菩逝,揶取常守护。
听闻〈性起品〉而生恭敬心者,常为诸天及一切佛所赞叹、守护。
如上所述,穷尽生涯读诵〈性起品〉之惠招,承菩萨现身,且蒙菩萨赞叹、守护。
位于终南山之至相寺,常聚集奉持《华严经》之学徒,从事弘宣、研究《华严经》。长安之崇福寺亦然。曾住于崇福寺之惠招,独自至终南山一山峰上结草庵安住,以读诵〈性起品〉为专行,终于感动山神、诸天,且承菩萨示现。
一度目睹菩萨现身之惠招,更以〈性起品〉之教示为性命,不论任何人有任何言说,皆以华严经之生命即〈性起品〉,且确信不渝。
法藏及华严宗第四祖澄观、第五祖宗密等,均颇重视「性起」之思想。新译之《八十华严经》,将此品译为〈如来出现品〉,似以如来之出现,为「华严经之真髓」。
如来或菩萨之现身,非凡夫肉眼所易见。如〈性起品〉最后之所言,「是故离逸,一心常奉持」,或谓此乃能否目睹如来、菩萨示现之一重要关键。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