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古代日本人真的千年不吃肉吗?

发布时间:2024-06-28 01:04:49作者:心经讲解网

日本古代朝廷于八世纪首次发下“肉食禁令”,之后天皇又持续发下数次诏书,贵族阶级才完全改掉肉食习惯。而当时的庶民都是在寺院学习文字,生病时也仰赖僧侣医治,在庶民眼里看来,僧侣是无所不能的“知识分子”,集众望于一身。因此,受僧侣教育影响的庶民阶级,也逐渐远离肉食。往后一千二、三百年左右,日本人一直没有吃肉食习惯。然而,实际上真是所有日本人都不吃兽肉吗?并且持续了一千多年?当然不可能。只是,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庶民们绝对不吃兽肉一事,倒是事实。例如生病时,或天生身体虚弱的人,人们会默许他们吃兽肉,甚至鼓励病人吃食这些“补品”。病人以外,则有一部份所谓的“美食家”,是支撑猎户生计的主顾。

12世纪日本开始进入战乱频繁是武士社会,首先上演的是同为天皇后裔的源、平两大武士集团的激烈战争。源平时代的人们究竟吃些什么?就从这个疑问着手调查吧!

似乎,平家被击败的原因并不仅仅限于公卿化的腐败堕落,食物的差异也是其另一要因。对于此方面的深究,想必大家也是很有兴趣!

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平家撤至水鸟的羽音,于此进行源平时代决定性的战役——“富士川合战”,恰恰是这一年,以京都、滋贺为中心的关西地区发生史无前例的大干旱,饥谨顿起,连平日间农民们最珍惜的种子都被当作粮食吃掉,如此一来,第二年开始,连续三年颗粒无收,关西一带饿殍遍地,哀声四起(又是三年自然灾害啊!)。连续三年的大灾害,不仅夺去了无数下层农民的生命,也威胁到武家公方的统治。

那么,平家和源氏的人们在此期间,究竟吃了些什么呢?

首先介绍在饥谨发生前,有关于他们日常饮食的内容。平家作为武士阶层的同时,也慢慢地蜕变为高居庙堂的优雅公卿。贵族华丽般的生活已经浸淫他们的身心,原先朴素良好的生活习惯早已抛诸脑后,日常生活习惯等皆陷入病态的恶性循环。

当然,他们的饮食在步入优越的贵族社会水准时,理所当然的产生不少贵族病。平家的人们常常喜欢所谓远方各国进贡的食品,而这些食品为了保质,盐份多且坚硬难以消化,比如,撒有大量盐份的咸鱼干,蒸干的玄米之类。平家人吃饭时,几乎不碰蔬菜,象征性的用筷子略夹一些而已。营养的失调可见一斑。

由于佛教和迷信的束缚,往往导致营养不均衡,并且饮食在佛教思想中卑微的地位,常常控制住人们的欲望,不令摄取更多有益身心的营养。由此所引起的恶果大概就是政权灭亡的伏笔吧。

《源氏物语》和《枕草子》对于饮食一事几乎不怎么提起(这可以与我国的《红楼梦》相对比)。平安末期的饮食生活中,肉食这一块渐渐谈出,常常连吃鱼都要禁止。在藤原家定的《明月记》中有着“得病就是因为吃了鱼,我耻于此事啊”这样的忏悔。文学中关于食物调理,味觉享受等事情,除了在日记以外,几乎没有更多的描述,这与今天媒体中铺天盖地的饮食文化介绍天壤之别。

另外,平家的人们经常过着足不出户、运动不足的生活,并且不喜欢沐浴,毫不讲究个人卫生。特别是女性,由于住在内府深宅,不与外界接触,常常死于结核病,并且脚气和皮肤病也往往困扰着她们,而我们平时所看到如浮士绘上幽雅公卿的腐败生活,其实与现实相差很远。

那么,与此对比的东国武士们的饮食生活又如何呢?

讲究饮食质量可以说是东国武士们的特征,他们摆脱了佛教、迷信的束缚,既吃鸟兽类等肉食,摄取大量动物性蛋白质,也常常喝味噌汤、吃梅干等一些酸咸类以助消化。

并且,通过在东国大山中不懈的武艺锻炼和长途跋涉的修行,有着健康良好的生活。仅此一面,就可以比较出两家武士在体力上的差别。如女性般体格的平家武士,恐怕很难战胜强壮如牛般的东国武士。

再加上,从公元1180年开始的三年饥谨,仅发生在关西地区,东国却是一片丰收良景,形势更有利于源氏。不过,对于要备战筹集军粮的赖朝源氏来说,完全靠在东国收集粮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准备数万军马的粮草变得非常困难。

当时,士兵每人每天所需粮食为八合至一升,原则上自备,但进入长阵后则可由主君供给。大体上是干饭加水、汤之类浸泡着吃,其他的如味噌丸子是最适宜补充盐份的食物,这在战国时代可谓是至宝,信长、秀吉、家康夺取天下无不是靠此。

给于士兵每人一日一升米,一万兵每日需要二百五十俵(一俵合四十升),十万兵每日就必须两千五百俵,再加上军马所需的大豆,一头每日约需三升(马比人吃得多)。如此考虑下来也是相当庞大的一个数字。

接着,我们通过一些数据来旁证饮食的重要性。

以下介绍的是各时代天皇、武将、一般人(公家、普通武士、僧侣等)平均寿命的差异

。(事故及战死者剔除)

天皇 武将一般人

平安前期: 54岁 62岁 61岁

平安中期: 41岁 70岁 57岁

平安后期: 38岁 66岁 64岁

镰仓时代: 44岁 56岁 64岁

可见平安中后期开始,自然死亡的年龄推前,这与当时耻于肉食的风尚脱不了干系。接着介绍各时代男性的身高

绳文时代:159.1cm

古坟时代:163cm

镰仓时代:159cm

室町时代:156.8cm

江戸时代:157.1cm

明治初期:155.3cm

也不难看出身高从古坟时代起,以后逐渐降低,这与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取有着莫大关联,如此,源平两家在食物摄取方面的不同所最终导致其命运的不同。所以,在政治、军事等问题的背景时,联系当时的社会生活实际也不无必要。

在战国时代,由于战争的频繁,饮食也变得以服务武士为先。原先在公卿贵族中是不食用肉类的,肉类食品是没有身份的农民猎人才吃的。渐渐的公卿们变得营养不良,而什么都捕食的农夫或猎人就显得健康多了。

打仗的武士们用自己的性命和身份相比,可能觉得是性命和肚子比较重要。而且鹿肉更是美味中的美味,因此就出现了名菜胡椒盐烧鹿肉。不过胡椒盐烧鹿肉不适合作为干粮,而且要做好这道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战场上就有些不合适了。一到打仗时,战士们就会把打仗所需的食物带到战场上去。因为握寿司在短时间内就能吃,而且也很容易能填饱空腹,所以被当成非常重要的粮食。握寿司是一种用米饭包着馅,外面再包一层海带一类东西的团子。虽然很容易能填饱肚子,可是也很容易使武士们口渴,武士们就携带着烤后的味噌块,上战场时只要把它溶于汤后便能饮用。于是在日本料理里面绝对不可或缺的味噌汤就诞生了。就一份味噌汤也能喝的津津有味的武士们来看,挂面就是份奢侈品了。

挂面是室町时代以前从中国传入的,在当时除了酱油、酒之外,像柴鱼、昆布等的调味料也有发明,更增添了汤汁的美味。提到了面条,不能不说说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武田信玄的甲州军队所喜爱的食品就是把像是乌龙面一般的面条和蔬菜一起煮,然后用味噌来调味,这对于要用体力决胜负的军队士兵们是极有营养的。我们不能不考虑一下,当初在川中岛时,武田军撑了那么长的时间会不会就是因为面条的威力。

当时日本的可利用资源很少,农业生产力都是很低的,很多领主之所以不断掠夺其他人领地,其实是为了抢夺其他领地内的资源。至于老百姓,可以说几乎都是吃糠喝稀的多,所以很多百姓都干脆放弃了种地,前去打仗,如果运气好也许还能获得功劳得到赏赐。当时日本全国对于家禽和家畜的饲养并不普遍,很多家禽和家畜也只有大地主家才拥有,一般百姓捕到鱼也不会自己吃,因为他们还要交纳赋税给领主,所以对于鱼这样的荤腥一般卖而不吃。百姓平时大多是吃蔬菜有的甚至就只有喝稀粥。

在寺庙里,无论是本愿寺的一向宗还是旧宗,都是以素食为生。在镰仓时代就开始的用油及味噌做出的油豆腐逐渐的变成了僧侣们的主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用小麦粉制作非常简单,还是僧侣们受到了中国北方风俗习惯的影响,挂面、乌龙面、豆沙包等等用小麦粉所制成的食物都被当成下午茶的点心。

附:促使日本走向近代化的明治维新时,明治天皇才十五岁。而将政权转让给明治天皇的德川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当时才三十岁,在位仅一年。

五年後,混乱的社会逐渐稳定,明治政府才解除持续有一千二百年之久的“肉食禁令”。只是,即使禁令被解除,国民也无法马上习惯吃肉食,於是,明治天皇只得以身作则给国民看。

不过事实上,明治天皇很讨厌吃肉。但是因为得跟西方人接触,又得示范给国民看,才勉强在公众场合吃食肉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