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唐禅宗高僧 _5

发布时间:2024-07-13 01:02:36作者:心经讲解网
唐禅宗高僧 _5 慧寂禅师  慧寂,仰山慧寂禅师(815-891),俗姓叶,韶州怀化人。  【简介】  九岁时,慧寂禅师背着父母投广州和安寺,从不语通禅师出家。十四岁的时候,父母派人把他抓回家,强迫给他娶亲。慧寂禅师坚决不从,并砍断自己的两个手指头,跪在父母面前,发誓欲求正法,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父母见也意志如此坚决[1] ,只好同意。于是慧寂禅师又重新回到不语通禅师座下,并得以正式落发。慧寂禅师悟道心切,在还没有受具足戒的时候,即以沙弥的身份,开始游方参学。初礼吉州耽源山应真禅师,已悟玄旨,后又参沩山灵祐禅师,遂升堂奥。承其师灵佑而集大成,于江西宜春仰山道场宣扬宗风,世称“沩仰”宗。  佛教谓智慧和禅定。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读 老子 及 瞿昙氏 书,得其虚静、慧寂之说,不逆於心。” 仰山慧寂禅师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中沩仰宗的创始人之一,但因早期禅宗不立文字的传统和沩仰宗在北宋初即断嗣不传的历史事实,一直以来对慧寂禅师的生平及行履缺乏一个较详尽的考辨。  开宗  慧寂,与沩山灵祐同为沩仰宗之祖。又称仰山慧寂、仰山禅师。韶州怀化(广东广州)人,俗姓叶。自幼欲出家,父母不许,后断两指以明志,时年十七,乃依南华寺通禅师剃度,未受具足戒即四出游方,初参谒耽源应真,既悟玄旨;继叩访沩山灵祐,遂登堂奥,得传其心印。 后更往江陵受戒,深探律藏,又参访岩头全,不久又回沩山,执侍灵祐前后十五年,后继嗣沩山之法,迁居江西仰山,学徒聚集,盛冠一方,世称仰山慧寂。一日,有一梵僧来东土,谓(大四九八四上):‘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后遂有‘仰山小释迦’之号。师资相承,别开一派,即沩仰宗。  一日,耽源和尚告诉慧寂禅师:“国师(南阳慧忠)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九十七个,授与老僧。乃曰:‘吾灭后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受,无令断绝。’我今付汝,汝当奉持。”说完便将记有九十七个圆相的本子交给慧寂禅师。  慧寂禅师接过后,看了一遍,便将本子烧掉了。  后来,耽源和尚有一天问慧寂禅师:“前来诸相,甚宜秘惜。”  慧寂禅师道:“当时看了便烧却也。”  耽源和尚道:“吾此法门无人能会,唯先师及诸祖师、诸大圣人方可委悉(洞悉、看破),子何得焚之?”  慧寂禅师道:“慧寂一览,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执本也。”  耽源和尚道:“然虽如此,于子即得,后人信之不及。”  慧寂禅师道:“和尚若要重录不难,即重集一本呈上,更无遗失。”  耽源和尚道:“然。”  第二天,耽源和尚上堂,慧寂禅师走出大众,作此○相,接着以双手托给耽源和尚上看,然后退步叉手而立。耽源和尚以两手相交,作拳示之。慧寂禅师便进前三步,作女人拜。耽源和尚见此,遂点头称可,慧寂禅师于是礼拜而退。  一日,慧寂禅师正在洗衲衣,耽源和尚走上跟前,问道:“正恁么时作么生?”  慧寂禅师道:“正恁么时向甚么处见?”  耽源和尚知道慧寂禅师已经悟旨,不再勘验,便走开了。  慧寂禅师悟道后不久即离开耽源,往参沩山灵祐和尚。  沩山和尚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  慧寂禅师道:“有主。”  沩山和尚又问:“主在甚么处?”  慧寂禅师于便从西边过到东边站立。沩山和尚一见,便知道他不同凡响。  慧寂禅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  沩山和尚道:“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慧寂禅师一听,言下彻悟,从此以后,他便留在沩山和尚座下,执侍前后,盘桓十五年之久。后住仰山开法化众,道誉天下。其接机利物,被后人视为宗门标准。  【圆寂】  师平时常以手势启悟学人,称为仰山门风。后迁江西观音院,后梁贞明二年复迁韶州东平山,同年示寂,世寿七十七

。一说唐中和三年(883),或大顺二年(891)示寂。谥号‘智通禅师’。塔号妙光。  【典故】  1、过目不忘  一日,耽源和尚告诉慧寂禅师:“国师(南阳慧忠)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九十七个,授与老僧。乃曰:‘吾灭后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受,无令断绝。’我今付汝,汝当奉持。”说完便将记有九十七个圆相的本子交给慧寂禅师。  慧寂禅师接过后,看了一遍,便将本子烧掉了。  后来,耽源和尚有一天问慧寂禅师:“前来诸相,甚宜秘惜。”  慧寂禅师道:“当时看了便烧却也。”  耽源和尚道:“吾此法门无人能会,唯先师及诸祖师、诸大圣人方可委悉(洞悉、看破),子何得焚之?”  慧寂禅师道:“慧寂一览,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执本也。”  耽源和尚道:“然虽如此,于子即得,后人信之不及。”  慧寂禅师道:“和尚若要重录不难,即重集一本呈上,更无遗失。”  耽源和尚道:“然。”  第二天,耽源和尚上堂,慧寂禅师走出大众,作此○相,接着以双手托给耽源和尚上看,然后退步叉手而立。耽源和尚以两手相交,作拳示之。慧寂禅师便进前三步,作女人拜。耽源和尚见此,遂点头称可,慧寂禅师于是礼拜而退。  一日,慧寂禅师正在洗衲衣,耽源和尚走上跟前,问道:“正恁么时作么生?”  慧寂禅师道:“正恁么时向甚么处见?”  耽源和尚知道慧寂禅师已经悟旨,不再勘验,便走开了。  慧寂禅师悟道后不久即离开耽源,往参沩山灵祐和尚。  2、闻言开悟  沩山和尚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  慧寂禅师道:“有主。”  沩山和尚又问:“主在甚么处?”  慧寂禅师于便从西边过到东边站立。沩山和尚一见,便知道他不同凡响。  慧寂禅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  沩山和尚道:“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慧寂禅师一听,言下彻悟,从此以后,他便留在沩山和尚座下,执侍前后,盘桓十五年之久。后住仰山开法化众,道誉天下。其接机利物,被后人视为宗门标准。  3、圆相之释  “圆相”即字相,类似符号哲学,主要在表征心佛众生的微妙关系,这正是一种解脱知见,完全通于义路,寻思即得。此种示教,流弊甚大,不可以之持论宗乘,仰山亦不经常提此,亦未以此为极则,后遂断绝。后来虽间有一二拈圆相以表见者,也不过适应时机方便,非仗圆相以为究竟要道。耽源传圆相,仰山便将火烧却,已卓卓然有出躔之见;但真正宗门寻思功行,还须看仰山参沩山的悟道因缘。  后参沩山。沩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曰:“主在什么处?”师从西过东立,沩异之。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沩曰:“以思无思之妙,反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原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师于言下顿悟。自此执侍,前后盘桓十五载。(《僧传》云:“后参大沩山禅师,提诱哀之,栖泊十四五载,而足跛,时号跛脚驱乌”云云。)  “从西过东立”虽有主亦推迁,虽推迁亦不变,此即知有主的自在处。仰山在耽源处的寻思功行,齐此为限。但他却于寻思极处的空慧,尚有一间地,故发问沩山“如何是真佛住处”,沩山即很郑重的将从上以来禅宗传统的寻思功行,和盘托出当场直指。仰山此际意乐清净,一历耳根当即打彻。此即随于“寻思”的言说,创入顿悟极境。沩山说的“以思无思之妙,反思露焰之无穷”,此正开示寻思当极空慧之境,这与临济说的“是你目前历历的勿一个形段孤明”,实无二致。寻思得力即在一念返照,顿悟,即于此际跃如也。“思尽还原”,极指不遗一法原来如是尔,即“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之极则语。悟到原来如是的极则,自然动即合辙,故沩仰禅学其于执劳作务日用生活,总是安乐行道。优游华瞻,无矜持蹐局之态;洒脱自在,具廓落爽朗之姿。  4、作偈圆寂  仰山将顺寂时,在东平,数僧侍立,仰示偈曰:“一二二三子,平目复仰视,两口一无舌,此是吾宗旨。”至日午,升坐辞众,复说偈曰:“年满七十七,无常在今日,日轮正当午,两手攀屈膝。”言讫,以两手抱膝而终。南塔光涌禅师(仰山弟子)迁灵骨归仰山,塔于集云峰下。谥智通禅师,塔号妙光。  以上据《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卷及宋·赞《僧宁》传诸书,编写成此沩仰行状,并略加评述。其他关于史实考订之处,只一提及,无暇具论。  【公案】  现在参看几则关于仰山显大机大用的公案,以见其直指深妙的宗风。  (一)一句疑杀天下人  师(仰山)问双峰:“师弟近日见处如何?”曰:“据某见处,实无一法可当情。”师曰:“汝解犹在境。”曰:“某只如此,师兄又如何?”师曰:“汝岂不知“无一法可当情”者?”沩山闻曰:“寂子一句疑杀天下人!”  仰山进一语,打脱解犹在境的桶底,即机以显用还抄老路。此即示人寻思必当作到“情不附物”。天下人致疑于两人语言不较多,沩山却以“一句疑杀天下人”叹赏仰山颖脱。  (二)用剑刃上事  师(仰山)卧次,僧问曰:“法身还解说法也无?”师曰:“我说不得,别有一人说得。”曰:“说得的人在什么处?”师推出枕子。沩山闻曰:“寂子用剑刃上事!”  仰山推出枕子,法身说法有人在,即用以见机谁可会得?此即示人寻思妙境亦不出“视听寻常”。拨开关捩子,人人皆惊险,所以沩山赞叹仰山“用剑刃上事”。  (三)雪师子  仰山一日,指雪师子问众云:“还有过得此色者么?”众无对。  仰山意在什么处?不必支吾,正乃明一色边事。与其另出手眼将它拈却,不如存此一格直下寻思的好,以它却能写照悟处幽微之趣。一色之说,乃曹洞宗所致力者,此宗种种比喻实无仰山这个寒清彻骨令人意消也。曹洞宗师天童正觉有三一色之说,寻思“雪师子”正尔三即一。“大功一色”功力难存,雪师子真个存在?“正位一色”理境亦寂,雪师子还具理么?“今时一色”事事自洁,雪师子眼前皓然岂得谓无?笔者说得太泥似了,总之只存仰山一句“还有过得此色者么”?  【仰山训示僧思的法语】  案  仰山尚有一则训示僧思的法语,实足以代表仰山禅学的全貌,亦为宗门最可宝贵珍惜的精品。  僧思问:“禅宗顿悟毕竟入门的意如何?”师(仰山)曰:“此意极难!若是祖宗门下上根上智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其有根微智劣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曰:“除此一路,别更有入处否?”师曰:“有。”曰:“如何即是?”师曰:“汝是什么人?”曰:“幽州人。”师曰:“汝还思彼处否?”曰:“常思。”师曰:“能思者是心,所思者是境,彼处楼台亭苑人马骈阗,汝反思的还有许多般也无?”僧于言下有省(《会元》遗此句,依《正法眼藏》补入)。曰:“某甲到这里总不见有。”师曰:“汝解犹在心,信位即得,人位未在。”曰:“除却这个,别更有意也无?”师曰:“别有别无即不堪也。”曰:“到这里作么生即是?”师曰:“据汝所解只得一玄,得坐披衣向后自着!”礼谢之。  解

  这段训示法语,具见仰山得宗门全体大用,如镜传辉无有遗相。但未说时,仰山即有“此意极难”之叹,这与他别处说的“悟则不无,怎奈落在第二头”相近。法语中有三点当注意含咏:其一,“得大总持者”,此即宗门真种草,灵苗得地自然青霭摩霄。其次,“安禅静虑者”,定道功深,冥合孤明,违顺风静正好挨入宗门。安于禅寂始可预于空慧之顶,打彻那事也。其三,“善寻思者”,仰山引异思寻思,固属宗门传统方便。这亦只为“信位即得,人位未在”。知有此事,信此不疲,“解犹在心”即信位也。再进,打翻窠臼,拈却增上慢,“视听寻常,情不附物”,空慧显即为人位了也。如应寻思自可顿了。所以仰山末了殷切的再说“得坐披衣向后自看”!顾此,寻思亦当具定中火候。总此三点,仰山即将禅宗顿悟入门的轨范举尽。主要宗旨则在入得门来大有事在;无住为本的无事人,活计正尔无尽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