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念佛有感

发布时间:2025-01-10 01:02:23作者:心经讲解网
念佛有感 一 我与阿弥陀佛

我是末法时代一凡夫,也是无量劫前法藏比丘发愿救度的众生之一。以此因缘,我在永劫生死中流转至今,终于重遇佛法、再闻佛音,得知当年发愿度我的法藏比丘已于十劫前究竟成就,号阿弥陀如来,他已经如愿为我们建立起净土;我还知晓,依法藏比丘当年的誓愿,过去、现在、将来都有无数众生得生净土——我也将是其中之一。
当年的我,因愚痴而惑乱、因惑乱而受苦、出生入死、如环无端,这本是自作自受、法尔如是。但这无意间施出的“苦肉计”,竟激励起法藏比丘弃国捐王、行作沙门、永劫修行,竟成为他建立净土的缘起,成为他救助我们的理由。无量劫中,他纵使身止诸毒苦中,仍修行精进忍终不悔;十劫以来,他每每唤我: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我虽不闻,在外糊涂多年,但仍不失生于净土的资格;他就耐心地停在我的对面,随时设法令我接住他的兜罗绵手——一旦手拉手,永远心连心;必得超绝去,往生极乐国!
这是何等的恩德!每念及此,怎不感动、感叹、感激!

有人说,烦恼没有伏住,不能登上愿船。我问,烦恼六品、二十随烦恼,伏住多少,才配上船?
有人说,平生作恶多端,临终十念便得往生,岂有此理?我问,你我永劫以来,所作之恶无量无边,纵使今生尽形寿勤苦修行,可曾于所作恶补救万一?永劫为恶,一世修行便得往生,又岂有此理?

阿弥陀佛不是冷漠的食品商:只要你没有钞票,哪怕饿死在我面前,也不可能得到一点儿面包屑——因为我是商人,我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行规!
我们当知,阿弥陀佛无时不刻欲主动救度众生,而并非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过期不候。
我们当知,阿弥陀佛是父母,每当闻及子女有难,总会不顾一切地前往救护;阿弥陀佛是施主,每当闻及众生贫苦,总会不设条件地给予帮助。
如果必须“如此这般”,才配得到接引,那么阿猫阿狗、疯人傻子植物人就活该倒霉了?即便是我等,尚知为从未听闻过佛法的亡灵念佛。“你们没有‘如此这般’的心行。我管不了你们。”——有这样的阿弥陀佛吗?
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佛,不是“有量光佛”。
阿弥陀佛是不请而来的施主,是将我们托出轮回的再生父母。面对他的故事、他的召唤、他的悲心,我们感叹之余,更要勇敢地接住他伸出的手,续写这段穿越无尽时空的因缘。

没有舍病势深重者而去的医生,也没有自愧病情严重而无颜就医的病人。医生为病人而存在。
阿弥陀佛于我们也是如此。他为我们而修行、而成就,他就是为了我们而存在。不要瞻前顾后,不要自惭形秽——人们说,放下一切,才能见性。返观我们,除了烦恼、恶业,除了“一切有为法”,还有什么?放下它们,也放下自设或他设的各种局限,敞开心扉,勇敢地迎接他!——“南无阿弥陀佛!我要和你在一起!”
不必追求“随之而来”的喜悦。凡夫的喜悦是不可靠的。又,“放下一切”了,还有什么喜悦不喜悦的?

某次曾自问自答:“某某!”
“在!”
“听说你以信心而念佛?”
“是的!”
“你信谁的心?念哪个佛?”
“我信阿弥陀佛救我之心,念救我之阿弥陀佛。”
“有人说,阿弥陀佛寿半阎浮提微尘数劫灭度,后观音补处;观音灭度后,势至补处。阿弥陀佛都不在了,试问那时你又信谁的心、念哪个佛?”
于是了解,阿弥陀佛为我而生,我亦为阿弥陀佛而生,如两根互倚而立的芦柴棍。

盖“南无”者,我等众生、烦恼生死、痛苦秽浊也;“阿弥陀佛”者,彼佛如来、菩提涅槃、安乐清净也。“南无阿弥陀佛”者,佛凡一体、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也。
迷则有人我佛凡之别,觉则心佛众生一体。迷则有我有弥陀,觉则我与弥陀同归一真法界。
尊贵无比、韵味无穷的“南无阿弥陀佛”啊,难怪印光祖师叮嘱我们反复撕提之!
只要还有一丝无明,那就任你我修行得大地震动,抑或折腾得天翻地覆,都逃不出“南无”这个机;纵使你我的“南无”能上天入地,也甩不掉后面的“阿弥陀佛”。

如影随形的阿弥陀佛!摄取不舍的阿弥陀佛!与我同生共死的阿弥陀佛!
为什么我们就一定要局限于“我”与“他”的对立呢?为什么我们就不敢捅破那层隔绝“南无”和“阿弥陀佛”的窗户纸呢?
勇敢地拥抱他!就如正负电子的相遇,消失的是有生有灭的形相,得到的是一片光明!

南无阿弥陀佛!


二 自力他力辨

往生靠自力?靠他力?靠自他二力?我赞同“全仗佛力”一说。
为此,我们不能不作自力他力之辨。

何谓自力?顾名思义,修行人自身的能力。
末法时代凡夫,自力修行中究竟有多少“清净的东西”?不过是烦恼随着烦恼,不过是“清净”外套里妄想着的灵魂,不过是“利他”面具后的自得——“无相”帮助众生的感觉真“爽”啊,不过是把“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远大理想跟个人私利计较的近视追求相结合的四不象。扪心自问,“自力修行、闻法思维”的程度,是否已经成为我们自抬身价、表明自己与众不同(尤其是与“坏人”和“愚人”不同)的标志?当我们拉上经典和祖师大德言教出去“咄哉阿难”的时候,心中除了自是和愤怒,对对方可曾有一丝怜悯?因为我们不曾真正发心无条件帮助过别人,所以总是口头上赞叹弥陀的同时心里却在想“哪有那么便宜?我历经艰苦修行尚且遇不上如此好事,你这么差的人更不可能”。
这就是我们凡夫的“自力”,确切地说,就是我的自力。要它何用?

何谓他力?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之力。
往生全仗他力,是指我等凡夫依阿弥陀佛之力而得闻佛名,依阿弥陀佛之力而能生净土,而有净土可生;在往生过程中,依阿弥陀佛之力能于一念顷到达彼国。

所以,净空法师说:“我们自力不行,要完全依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的靠山,要靠定了他,才能成就”(《大乘无量寿经讲示》);“净宗法门靠佛力,不是靠自力”(《种善因 得善果》)。

从理论上讲,再怎么自己努力,都是阿弥陀佛光明加持的结果;从事相上讲,净土行人则需要努力听闻,建立信愿之心,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锤炼,正确理解生活-念佛-信心-往生的关系,最终“打成一片” ,真正舍弃自力(凡夫的“自力”除了烦恼颠倒妄想的计较,还能有什么?),一心皈命于佛力的接引。
强调他力,并不是要我们舒舒服服地躺着睡大觉,或任由烦恼支配而恣意妄为,然后等着天上掉下馅饼。
知道他力接引,知道佛力的可贵、难遇,更要精进闻法思维,顺天理,尽人伦,勇于自我解剖,勇于直面自我的丑陋,勇于改过,勇于反省,勇于舍弃一切,在佛光的照摄中历经打磨,真正舍弃有关往生的种种颠倒妄想,舍弃以为果真能自饱的虚伪画饼,舍弃层层伪装和面具,最终赤条条面对阿弥陀佛,老老实实依佛愿力、乘佛愿力。至此才能明白这“全仗佛力”绝不是嘴上随便说说的空话,绝不是懈怠放逸的借口,更不是自己骗自己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心路历程、坦坦荡荡的真心表白。

既要舍弃自力,又要精进用功,这岂不矛盾?
比之于他力,则自力属凡夫,他力属如来;自力为弱,他力为强;自力常见、为显,他力不常见、为隐;自力如梦幻泡影,他力随弥陀常存;自力为幻,他力为真。《圆觉经》说:“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如断灭。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既要舍弃自力,又要精进用功,正是以幻修幻;待到“灰飞烟灭”之时,方知出于自身颠倒妄想的自力“修行”并不可靠——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地以“高尚的”贪爱替代“可耻的”贪爱的过程而已。惟有阿弥陀佛之力,才是我们的依怙。认识到舍弃自力,全仗佛力,就是净土行人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若说,净土宗是“自他二力法门”——在阿弥陀佛慈光摄受中,历经一番寒彻骨,终于明白一心依怙佛力,而不是依怙自己的“功力”往生,我以为是可以的。但是当知,若没有他力的摄受,就不可能有“一番寒彻骨”的故事——不信?你我试念念其他如来的名号,纵使信愿行具足得如圣人一般,看看能否往生?
为什么一定要认为往生大事中有自己一半(或一小半)的功劳呢?

故曰:往生全仗佛力,
今生更应努力,
努力消除自力,
梦幻泡影尽弃,
好个清凉世界,晴空万里!

三 信心决定与念佛、善行

净土宗以信为首要大事,是以人们常常谈论“信心决定”。窃以为,对于“够得上”信心决定的人而言,“有信心决定”和“无信心决定”都能得到往生。

月光虽无所不照,惟停留于仰望者心中;阿弥陀佛虽无时不刻设法接引众生,惟有信心者能够得救。——此语激励我们建立对阿弥陀佛的信心。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往往忘记了自力的变幻莫测、忘记了舍弃自力的计较、忘记了一心依靠阿弥陀佛;进而不知不觉地将“信心”变成了对自己心理状态(是否有坚定信心)的信心,而不是对阿弥陀佛无碍接引能力的信心。

是故,我们提到“信心决定”、羡慕别人的“信心决定”时,应当明白,不是因为我们对往生、对接引、对佛力有坚定的信心而能够往生(不是因为我们的自心、自力,不是因为我们心理状态的缘故而得往生),而是因为阿弥陀佛无论如何——无论我们是否对他有决定、坚定的信心,只要我们愿意接受他的接引就够了——也要接引我们;所谓“信心决定”者,他感受到了这个。

不是“我有信心得到往生”。试问:若是沉睡中忽然身首异处、或是正于巨大刺激的吸引而“全神贯注”之时忽然被“血滴子”摘去脑袋,我们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无碍的接引、决定的往生在哪里?有把握否?
应该是“阿弥陀佛有信心让我往生”。

既然无论信心坚定的程度(自己的心理状态)如何,都将得到接引,那有信心和没信心岂不一样?
试以禅宗打个比方:禅宗人开悟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开悟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开悟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悟前悟后虽说看的是一样的山水,可又不一样——他经历了一个将悟境与生活打成一片的过程。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者能知。
我们也一样:一开始是嘴硬,从理论上认为即使没有决定的信心也能得往生;继而经历了信心体验,认为因此必得往生,而没有决定的信心则不得往生;再后来进入 “真信心”,方知无论(自己的)信心决定与否,就算自己没有决定的信心,一样必得往生。虽说前后都讲“没有决定的信心”,但若是真的过来人,便知其中滋味不同:我们经历信心体验后,也有一个在学习和生活中磨练的过程(但切勿坠入自力修行的圈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感受到自力的无力、自身的浅薄与丑陋、疑心的浓重,也将进一步感受到阿弥陀佛的鸿恩:“除了南无阿弥陀佛还有谁能救我、敢救我?”在此间,我们信心中“嘴硬的成分”将逐渐减轻,我们将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不是“我”有信心去干成什么事,而是阿弥陀佛有意愿、有能力接引“我”;“我”出于自力计较的诸行以及“我”有无决定的信心、有无信心往生,与事实上能否往生无关;只有南无阿弥陀佛才与“我”能否往生有关。我以为,这就是真信心,也就是信心决定。
成天把“学雷锋”挂在嘴上的人,不见得是真学雷锋;没讲“学雷锋”者,其中固然有不肯学的,更有真正学雷锋的。

信心不是自己骗自己、自己给自己壮胆的口号。信心的培养、体验、升华是一个过程,是“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的辩证过程”。真信心决定者不可能“因为阿弥陀佛无论如何都要救我”而必然抛弃戒行和善业。试问:禅宗祖师们常常苦口婆心告诫我们要放下一切才能见性;而观诸他们,是义无返顾、如弃鄙履般地抛弃了戒行和善业?抑或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般地一定要守戒行善才心头好过?
家中的事,家人方知啊!

信心决定了,还常念佛否?“杂善”还行否?
有几种误解:念佛是佛念我们,所以不需要我们经常念佛;既然信心决定、往生决定了,所以只要以报恩随便念念就够了;不要精进念佛,那是自力的表现;既然阿弥陀佛专救我这种恶人,那我明知是恶而随波逐流也可以,甚至主动为恶;为了表现对佛力的信心,主张临终胡思乱想——我纵使心不在焉,他也能接我——我就有那么大的信心!
凡敢于如此行事者,都不过是“癞蛤蟆垫床脚——虚起的劲”。

净土法门,信心为本,念佛、善行为标。信心与念佛、善行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通过形式而表达,形式则因为内容而丰满。
念佛是内心感激的表现,是内心欢跃的表现;念佛是吟味:“南无阿弥陀佛!我和阿弥陀佛!我即阿弥陀佛!众生即阿弥陀佛!真是难得的与佛同体啊!”
念佛不为什么——不为追求往生,不为降妖伏魔,不为入三摩地,不为求福求寿,更不为高人一等……念佛是行人下意识的流露:“南无阿弥陀佛!某某先生你好!”
念佛又为一切——因为内心喜悦,因为彷徨无主,因为风和日丽,因为有人受难……念佛是行人下意识的流露:“南无阿弥陀佛!善哉!”、“南无阿弥陀佛!悲哉!”
念佛以无义为义。

善行是真信心者的标签——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接引的对象,也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尽管秽浊愚钝,但既然领受了阿弥陀佛的爱,就要把爱传遍四方;既然命终能够魂归净土,活着就要利益众生。
一位先进如是说:“佛的光明、慈悲如同浩瀚的大海,掀起拍天巨浪,将我席卷而去,这愿海既温柔如抚摸、如阳光、如乳汁,慈祥细腻地滋养我,充实我;又强劲如台风、如海啸、如雪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走了我的一切,包括我自己。
“但万万没有想到,失去自己竟是这样的快乐!
“更加奇妙的是, 不仅没有了我,也没有了弥陀,只剩下南无阿弥陀佛。多么快乐的南无阿弥陀佛!
“而最最奇妙的是,南无阿弥陀佛之中,又有弥陀,也有我,也有和我正在交谈的善知识,还有许许多多众生。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心佛众生本是一体’,并且不由自主地对一切众生产生了一股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包含着爱、赞叹、怜悯、同情……它使我有了一种异常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一切众生。这种愿望如此强烈,以至于我恨不能分身千万亿,立刻飞往十方世界去普济诸贫苦。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佛菩萨甘心为众生舍弃身命,实在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巨大推动力呀。什么是无缘,什么是同体,为什么称之为大,为什么佛菩萨为诸众生做不请之友,平日里纳闷不解之处,在此时都豁然开朗了。”(安虹 《南无阿弥陀佛的笛声》)
谁见过“没有蒸汽升腾的沸水”?

总之,信心之人,将越发念佛精进,越发仁人爱物,越发讲究“一心正念”,越发不惜身家性命也要自信教人信、难中转大难,以对佛恩。他们早已超越“自力他力”之辨、“真假信心”之别、念佛功夫深浅以及“是否需要守戒行善”的清谈,过着与人为善、与佛为善的生活,是故身为凡夫而心在净土。
何以故?“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