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礼敬诸佛」,有人说每样东西都是佛,看到它就拜,桌子也拜、椅子也拜,这不叫礼敬,这是着相!刚才讲「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心中有相、有个佛相也是着。那要怎么礼敬诸佛?要从体起用,体是空寂的,能包容!椅子有椅子的作用,你拿来坐就好,你不要拿来打人,不要拿来做非法的行为,要如法而行,用平常心对待,你不是把它当佛来拜,那地板也是佛!你的脚不能踩地板,踩地板就是踩佛,踩佛是大罪,所以不能这么解说
。不要着相才是礼敬诸佛!那是不是看到人都拜?看到动物也拜?如果要学常不轻菩萨那也可以,但是他懂道理,他不着相,一般人不懂道理。那懂了道理,是不是就一定要学常不轻菩萨呢?不一定!所以什么叫「礼敬诸佛」?刚才讲:心要能包容。就像现在有人在提倡中华文化,说:我中国的文化是第一,其他的文化都要跟我学习。这就不是礼敬诸佛,要知道心性周遍,众生形类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这一切都是心所现的。哪有叫别人来随顺你的?而且中华的文化,也不是只有儒家!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生活中任何你眼睛看到的,几乎都有中华文化的蕴含在里面,包括建筑、水墨、乃至文字、度量衡,统统都是中华文化,医学、堪舆学!乃至军事、政治、经济,都有中华文化在里面!儒家只是中华文化的一点点而已,所以想要弘扬中华文化,第一个要学得中华文化的精神,中华文化的精神在于能够包容,在于能够接受各种不同的文化。
所以大家看看孔子,他就懂得周游列国,学习人家的长处,取人之长,舍己之短,去了解各个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尊重它、包容它,不是去到国外,或去到法国,说法国人没有学《弟子规》,将来就完蛋了,这怎么会是中华文化?你反而到处跟人家结恶缘!去到美国、去到英国,都叫外国人来学中华文化,这就是颠倒,不但中华文化推不出去,人家还看扁你!认为你迂腐,思想观念是倒退的!实际上中华文化,「中」就不偏;「华」就是「花」,如同现在讲的各种不同的物种、各种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都在这个地球上,能够生存、能够共存共荣,这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以大家学佛要清楚,这是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心量,从体起用!各种不同的风俗民情要了解,然后尊重它,不能叫外国人改变他的生活习惯。同样是讲孝道,中国人认为的孝道,跟外国人认为的孝道不一样!同样是讲一个打招呼,有些国家他打招呼是拥抱,这里打招呼也许就举个手,古人打招呼是作揖,都不一样!你不能在形象上要人家改变!要去尊重,懂得入境要随俗。
如果都要人家来学中华文化,那只会发生战争!这个世界发生过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原因就是因为我相不除,心没有办法包容,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最优越的,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最好的,叫别人都要来学你,跟你一样,那就产生了战争了。所以现在有些人在提倡这些东西,好像是在提倡,但是跟佛法讲的完全不相应,不但跟佛法讲的不相应,跟中华文化的精神也不相应,在表面上好像是在弘扬中华文化,实际上在灭除中华文化,起码要知道中国人的心量是非常的大。中国的圣人、贤人,甚至历代的这些盛世这些君王的心量都非常的大,他能够用和平的方法,包容各种不同的民族,这才是有学到中国的文化,佛教到中国后转型也成为中华文化。
一部《四库全书》分四个部类:经、史、子、集,儒家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其他还有诸子百家……等,有各种不同的学问,连做衣服有衣服的学问、经商有经商的学问、甚至泡茶喝水,都有它的学问!确实是博大精深!绝不能叫人家学《弟子规》就等于是中华文化!连李毓秀也没有这样讲!所以要清楚「礼敬诸佛」的意义,对所有的众生要平等尊重,要平等和睦!不能够排斥对方,不能够要求对方去学你喜欢的、认可的,那这个就是错误的思想观念,就是没有做到普贤菩萨教的礼敬诸佛。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心量要大,要懂得礼敬!这才真正有学到佛。不是只在事相上,以为看看中国的书,就叫学中华文化,那是着相,不是真学!只是学文字,是佛法讲的「文字学人」!禅宗讲得更不好听,叫做「知解宗徒」!
所以真正要学的是心法,不是学事相,不是写写毛笔、读读《四书》、《论语》,就算在学中华文化,那只是在学中华文化的表相,心髓要能抓得到,它是包容的!如同花一样五彩缤纷,为什么能开花?能结果?就是因为它能包容,不是心存排斥。你排斥人家就不欢迎你、不喜欢你!所以真正要能够在现代的社会,学佛能够成功,你学习中华文化的精神,要像刚才讲的这样子学!这是普贤菩萨教的,普贤菩萨没有分别心!他的眼界是《华严经》上讲的普眼境界!什么叫普眼境界?他的眼界,也就是见识,看到的比我们还多!他一眼普观十方法界!看得非常的透彻,性相、理事、因果,都非常的清楚,他看透以后教给我们—礼敬诸佛,对于不同的文化,你要去包容,这点很重要,不是叫他们都来跟我们中国人学习,这是一种错误的提倡方式,连世间法都不会这样!学到后来,人家认为中国人是自大且自私的,是没有远见的,是心量狭窄的,乍看好像是在发扬中华文化,实际上反而让人家看扁并排斥中华文化,这点要非常的清楚!
在平常的时候就要知道,一切众生是同一体性,这「体」先知道,你才能够礼敬,礼敬是不是坏的也要跟他学?坏的不用跟他学。这需要有智慧,不要错会。像现在有所谓的同性恋,难道你要跟他学吗?你们不要说:法师你也要尊重他、也要赞同他。那是你听经听错了,听到后来是非不分,那就是颠倒。同性恋在佛门是属邪淫!实际上清净佛门里面也没有什么正淫或邪淫,即使男女也是邪淫,同性恋也是邪淫。这种不要学,这才有智慧!不能说普贤十愿第一个就要包容,就好坏不分,那你这个「行」里面就没有智,慈悲里面就没有智慧,慈是周遍的,但是在里面要有智慧,对的才学、才做,不对的不能做,所以这「普贤行」不好讲!就像有人听到「什么都一样」,学儒跟学佛都一样,或是学外道跟学佛也一样。就有出家人还俗了,跑去学其他宗教,他说都一样嘛!
既然都一样为什么你不好好学佛?有人说儒教跟佛教都一样,所谓「都一样」,是讲体性一样,但相用不一样,佛法讲的是般若,讲的是心性。儒家所说不过人天,甚至讲「天」的部分也非常少,多数讲到人道,也没有讲到鬼神道。佛法讲十法界,所以不一样。说一样是讲体性,在相用上绝对不同。还有同修说,既然念佛可以摄心,那为什么不念一二三四?这就是搞错了,同样是音声,但是它的作用不一样,更在于这音声背后代表的意义。
现在有所谓的「水结晶报告」,不懂佛法的人,误以为水会听人的音声,实际上不是水会听,而是这音声所代表的意义去转变了它,不是水会听!凡夫不懂这道理所以错会。如果水会听,它就不叫「无情」,那它就是「有情」,你骂水,它不会起瞋恨!只是水结晶样子变差,等一下赞叹它,它又好了,所以它是随有情众生而转变。可是你骂有情众生,他可是会记恨你一辈子的,这是有情众生!所以要搞清楚「水结晶的报告」的真正意思,不是水能听。这里的水是属于无情。那么,哪边的水能听?极乐世界的水会听,华藏世界的水会听。那为什么华藏世界的水会听?因为全体转过来了。实际上,华藏世界、极乐世界,所有的一草一物,都是阿弥陀佛的心愿所显现的,所以说那里的水也是佛、风也是佛,因为都是佛的作用,没有分有情跟无情了。有情、无情是在迷分上去分的。现代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所以错说为「一样」。那可不一样啊,这千万要清楚,不能混滥,若混在一起,那你就「是非不分」了。若是非不分那在佛教是叫「愚痴」,你就造作愚痴的业。所以,普贤菩萨讲的「礼敬诸佛」,不是叫大家看到桌椅板凳就去拜它,是它有它的作用,你就应当发挥它的作用,好好如理如法的使用、保养,该擦的时候要擦,该上油的时候要上油,才叫礼敬诸佛,这是对无情礼敬。
那对有情众生如何做到礼敬诸佛?每个众生都有佛性,有佛性者应当成佛,所以要介绍对方来接触道场、来学佛,把他的佛性开发出来,这才是真正的礼敬。真正的修行人遇到众生就会劝他来学佛。遇到动物就方便给牠授三皈依,有人说:三皈依一定要法师才能授,不是的,有碰到就随缘帮牠授,所以要懂得怎样才是礼敬诸佛,不是一直在事相上磕头、礼拜、作揖……,礼敬诸佛的心法,在于能够知道心性广容,自性如同虚空,包容一切、不着一切,从这里做出发点,这样的礼敬才叫彻底。每个地方、每个地区都有它的风俗习惯,不要去违背它们的风俗习惯,这才叫「礼」。所以,不要常常想着中国人很伟大,去看到别的人、别的国家,就说人家都不如法。这不对,中华文化的精神在于能够包容,并不像现在有些人提倡的这么狭窄,这点要清楚。
说至究竟,对于心性要能够契入,才是真正的礼敬,不是在事相上分别、取舍相的好坏、大小,这些礼敬都不称性,都是有所对、有所著的。「礼敬诸佛」跟一般人所想的礼敬不一样的,所以自己的心量要大,菩萨的心量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能令长劫入短劫,有劫入无劫。这个世界的转变有「成、住、坏、空」,「无劫」就是空劫,有无可以相互即入,《华严经》的用词叫即入,有无可以相互契合,这是菩萨的心量。能够开一念为万年,收万年于一念,这是长劫入短劫,短劫入长劫,这是菩萨的心量。
凡夫心量狭窄,能所相对。顺我意的、跟我比较好的,就对他好一点,逆我的就对他瞋恨,不光是自己的同事、朋友、同学,甚至对自己的家人也都如此分别。哪个小孩比较贴心,就对他好一点,哪个小孩比较不贴心,你也会心生分别,在里面爱憎取舍不休。明明都是你的小孩,但是还是有这么重的分别心,就是现代人讲的「偏心」,这也是学佛修行的问题,都是心不清净所造成的差别。所以为什么要讲「礼敬诸佛」,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当成佛,所以应当礼敬,乃至畜生类、无情类也应该礼敬。所谓「物尽其用」就是礼敬无情。
华严宗杜顺和尚的《漩澓颂》里面讲得相当圆满,内容是「若人欲识真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意思是说:如果有人想识得真实相的义理。「真空理」就是实相的道理,要晓得身内跟身外是同一体性,所以叫「还遍外」,有情跟无情都同一心,不起分别心!这才是菩萨的心量!接下来是:「只用一念观一境,一切诸境同时会」,是说:用一心照一切境界,一切境界就是「无分别境界」,在天台宗叫:一心三观照一境三谛。即是如如智照如如理,境智一如,以一念观一境,一切诸境同时会。因为从心所现,而心没有分别,所以同时显现出来,这就是常讲的「照见五蕴皆空」,这是一切诸境同时会。
再来:「于一境中一切智,一切智中诸法界」,在一境当中能够发般若智慧就叫一切智,一切智即是十法界,亦是诸法界,这就是普贤菩萨的心量,不是凡夫所能想象的,礼敬诸佛是要做到这样的深入程度。不能只在事相上,看到桌椅板凳拜它,看到狗、看到猫你就顶礼牠,说牠也是佛,这都是着相,你对于道理能不能了解,不要着相!「常说佛法不坏世间法,就是当你懂得实相道理时,仍不坏事相上的常理规矩」,这点相当的重要。对于小猫、小狗……等动物,不要虐待牠们,要常常跟牠结缘,拿些吃的东西给牠们,这是最好的结缘,不要故意吓牠、不要虐待牠,尤其年纪小的孩子,常常会虐待动物,有的是在学校抓昆虫或抓蟑螂来虐待,这都是童稚无知造下杀生害命的罪业,大人都要注意。再来讲到「一念照入于多劫,一一念劫收一切」,一念可以展开成多劫,所以叫照入。
因为我们众生迷于过去、现在、未来,不知道三世是一念。但是菩萨知道了所谓三世是一念,所以一念展开来成为三世、甚至为九世,《华严》讲的九世一念,一念九世,所以一念照入于多劫,一一念劫收一切,时间是抽象的概念,抽象的概念跟非抽象概念的可以合在一起,叫一一念劫收一切,最后的「时处帝网现重重。一切智通无罣碍。」是讲你的心量如同法界,就像「帝网珠」,帝网珠就是帝释天罗网上的珠,光光交映,重重相摄,真心本性就是如此呈现法界。但是众生着相,一着相马上就变成:此非彼,彼非此,能非所,所非能,这是着相所带来的无比大害处,所以连最基本的礼敬诸佛,都没有办法做到,这是讲「礼敬诸佛」。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