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自传入中国便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尤其是玉文化和佛文化的就和泛延出了许多美好寓意的玉雕题材,其中佛像玉雕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弥勒佛一直是佛教在中国的形象大使,代表了中国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在玉文化中自然少不了对其形象的刻画,今天【一空说玉】就来讲讲我们如何去看大肚弥勒玉雕的好与坏?
弥勒的具体形象来源于我国历史上五代时期的一位僧人契此,他面容慈祥,大腹便便,经常身背布袋,手拿锡杖和佛珠去化缘,久而久之人们便戏称其为布袋和尚。而且在其圆寂前曾留下一段话,后人将其认为是西天弥勒转世,为他建塔供奉。
此后“大肚弥勒”这一造型就成了寺庙的定制,“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世人用一副对联把弥勒佛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是在告诉世人要达观豁朗,与人为善,团结和谐。
在现代玉佩中弥勒题材相当常见,它表达了人们企盼辟邪、护身的美好愿望。而且“男戴观音女戴佛”,这里的佛指的正是大肚弥勒。弥勒佛造型或躺或立或盘,唯一不变的是他坦胸露腹,笑口大开的样子。
如何才能雕好弥勒佛的形象就少不了对头部、肚子和脚的细致刻画,尤其是头部和肚子的雕刻更是弥勒佛神韵所在。
1、头部
弥勒佛笑口大开的形象深入人心,而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都要通过脸部表现出来,所以说脸是整个玉雕成品的灵魂。但是玉雕雕刻中头部的刻画也是弥勒佛整体步骤中最难的,对于高度和宽度的比例尤为注重,这是给雕刻五官打造基础的前提条件。
2、肚子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弥勒佛坦胸露腹的形象是深入人心,肚子的雕刻往往能够左右整体造像的神韵,肚子部分雕刻的恰如其分,与五官神态能够高度配合,这一尊弥勒雕塑也就算是“活了”
。在弥勒佛玉雕成品中一般都是雕刻到肚子,很少有对脚的雕刻,因此很少见到弥勒的脚部是如何雕刻的。就拿下面这件弥勒佛玉雕成品来说,弥勒的两脚是相交的状态,营造出一种席地而坐的感觉。
佩戴弥勒佛玉佩可以让人保持心胸宽广,乐观的面对人生选择,因为决定快乐的不是环境,而是心境,如果你选择的是快乐,那么快乐就会围绕在你身边。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