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四大传承之一,由于该派的僧人都戴红色僧帽,所以也被称为红教。在各派中历史最久,形成于公元11世纪。"宁玛"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古"和"旧"。今天我们要来介绍的就是宁玛派的主要道场。
协庆寺
协庆寺位于海拔四千多米的四川康藏德格县内,是密宗宁玛派(红教)六大道场之一(六大道场:西藏的多吉扎寺、敏珠林寺,朵康的协庆寺、竹庆寺、噶陀寺、白玉寺)。全称“协庆丹尼达吉林寺 ”,协庆寺约在1731年建成,协庆寺现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竹庆乡,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显密经论并举,是注重宁玛派大圆满法实修的道场之一,至今法脉传承从未间断,该寺迄今为止,已有众多大圆满成就者。早在公元1685年,执教政于一体的五世达赖喇嘛,曾封大成就者夏朗冉江巴丹毕加参执掌朵康地区的政教大权。夏朗冉江巴尊者在大圆满定中获得莲师之授记,要他在一座形如狮子的山上建寺庙。故尊者于公元1698年在一处叫“岗龙山”的地方建成了最早的协庆寺,取名为“协庆邬金曲宗”。尊者主持寺庙中一切弘法利生之事务,从而成为第一世协庆夏朗冉江巴丹毕加参仁波切。
西藏自治区作为藏传佛教的发源地和活动中心,这里不同宗派的众多寺院在整个藏族地区享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宁玛派也不例外,如多杰札寺和敏珠林寺,不仅在西藏自治区境内而且在中国的整个藏族地区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多杰札寺
多杰札寺位于今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贡噶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北岸的一座山崖脚下,规模不大,远处望去,寺院与山崖非常协调,极为壮观。该寺最初由一位名叫扎西多杰的后藏没落贵族于公元16世纪末叶创建,据说寺院背面的山崖中曾出现过一个自然形成的质地为绿松石的金刚杵,因而寺院取名为多杰札寺,“多杰札”是藏语音译,意为“金刚崖”。多杰札寺自创建以来,特别是在17世纪得到五世达赖的大力扶持,有了长足发展,最盛时住寺僧侣竟达二千多人,这在宁玛派寺院中为数不多,说明多杰札寺曾在历史上有过兴隆长盛的时期。
该寺在‘文革’中遭受了破坏,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会以后,国家拨专款进行了维修。现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多吉扎·江白洛桑活佛,亦常去该寺主持佛事活动,寺庙的管理工作也做得较好。多杰札寺有29名出家僧侣,其中只有二名老僧,分别是77岁和71岁,其余都是年轻僧侣,最大的30岁,最小的只有16岁。可见,多杰札寺的僧侣结构为年轻型,而且僧侣中除了一人来自日喀则仁布县外,均为本地山南地区贡噶县人。
该寺有严密的管理机构,即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简称寺管会,由一名主任、两名副主任、三名委员组成,并有具体的分工。因而无论是寺院的经济管理、宗教活动,工作安排皆井然有序。在教法传承上,多杰札寺经宁玛派“北传”支系的祖寺自居,在整个藏族地区拥有许多属寺,大都又在四川藏族地区。尤其是多杰札寺与四川甘孜德格县境内的著名寺院佐勤寺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这两座寺院同属宁玛派“北传”支系,在教法义理、宗教仪轨等方面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多杰札寺在教法仪轨的应用特别在佛学知识的掌握等方面远远落在佐勤寺之后,因而多杰札寺时常从佐勤寺聘请高僧前来担任亲教师、以此来提高多杰札寺全体僧侣的宗教文化水准。总之,多杰札寺作为西藏自治区境内最有盛名的两座(另一座为敏珠林寺)宁玛派寺院之一,不仅在西藏地区的信教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而且在整个藏族地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此值得说明的是,多杰札寺的寺主历来是通过活佛转世的方式来继位,其活佛尊号为“仁增钦摩·多杰札”。该寺寺主活佛已转世至第十世,即上述仁增钦摩·多杰札江白洛桑活佛,其全名为“仁增钦摩·多杰札·江白洛桑晋美南卓嘉措”现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这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多杰札寺的关心和厚望。
敏珠林寺
敏珠林寺位于今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札囊县札切乡境内,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两大宁玛派主寺之一,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宁玛派“南传”支系的教法而闻名于整个藏族地区。敏珠林寺是曾经担任过第五世达赖喇嘛经师的著名伏藏大师德达林巴,于1676年倡导建立起来的一座具有鲜明特色的宁玛派寺院。
该寺院除了弘传宁玛派“南传”支系的教法仪轨之外,主要研习藏族十明学科而著称于世。而十明学科概括藏族整个传统文化体系,是由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工艺学【工巧明】、医学【医方明】、声律学【声明】、逻辑学【因明】和佛学【内明】共十个不同的学科组成。值得提出的,敏珠林寺是在宁玛派重宗教实践、轻理论学习的宗派氛围中,独辟蹊径,不仅重视对佛教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而且深入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藏族传统文化,即十明学科,并在这一领域取得巨大成绩。从而使敏珠林寺在整个藏族地区成为一座独一无二的、超越宗教文化范围的全面研习藏族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府。
解放前,在整个藏族地区慕名前来求学的藏族僧人络绎不绝,特别是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俗官也常到敏珠林寺学习藏族文化知识。所以,敏珠林寺对繁荣和发展藏族传统文化所作出的贡献,远远胜于对宁玛派自身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比如,敏珠林寺在藏文书法上取得的辉煌成绩是人人皆知的。这一书法派别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藏族书法家,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藏族书法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18、19世纪内出现许多贯通十明学科并在藏族传统文化上有造诣的宁玛派高僧,这与敏珠林寺一贯在藏族地区倡导或造就研习藏族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不无关系。由此可见,这种浓厚文化氛围是敏珠林寺的一大特色。
敏珠林寺共有53名僧人,其中老僧5人,都在45岁至74岁之间;其余均为新僧,最大的34岁,最小为17岁。在53名僧人中除两名分别来自措美县和桑日县外,皆是本地札囊县人。寺院管理机构与多杰札寺一样,设寺管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会组成,并行使民主管理。敏珠林寺在提倡或发扬学习藏族文化优良传统方面,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优势。
桑耶寺
至于桑耶寺。今日由宁玛派、萨迦派和格鲁派三大宗派主持。在寺内设有宁玛派和萨迦派两家的护法殿,分别供奉着两派最神圣的护法神。这表明了宁玛派和萨迦派同时不仅拥有教派权力,而且担负着维护桑耶寺的尊严和威信不受侵害的使命。然而,桑耶寺在宗教仪式方面则不分主次,无论宁玛派、萨迦派还是格鲁派均享有平等的权力。例如,在桑耶寺内举办宗教活动时,主要采纳信教群众(施主)的意见来选定某派的宗教仪轨。可以说,从寺院自身的角度看,桑耶寺没有鲜明的宗派观念。
大昭寺
大昭寺是一座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藏传佛教寺院。从历史上看,大昭寺是松赞干布时期兴建的第一批佛殿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应该是一座宁玛派寺院。由于大昭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得到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修缮保护,而且寺内供养着闻名遐迩的释迦牟尼佛像,它在广大藏族信教群众心目中占有神圣的地位。因而大昭寺实际上已成为凌驾于藏传传佛教诸多宗派之上的一座圣殿,已经没有宗派之界线。
需要说明的是,1409年宗喀巴大师在大昭寺内成功地举办第一次声势浩大的传昭大法会,即大祈愿法会,后来格鲁派将举行这一大型法会的传统继承下来,并延续至今。经此为契机,格鲁派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大昭寺的日常主管者。虽然大昭寺以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成为格鲁派主要管理的一座寺院或圣殿,但就大昭寺本身来说,根本没有宗派之概念。大昭寺里面不仅供奉着各宗派的护法神、主尊佛,而且安置着特别是在宗派众多高僧大德的塑像或壁画,外面四周还建有各个宗派的殿堂,一年四季香烟不断。各个宗派在大昭寺内随时可举办自己的宗教仪式或活动,每年均有数以万计的藏族信教群众来此朝拜,也吸引着海内外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桑耶寺、大昭寺和昌珠寺,虽然都是融多种宗派为一炉的综合性寺院,但是在广大宁玛派信徒包括历代高僧大德观念中,则有一种坚定不移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上述三座寺院始终是宁玛派的祖寺,在宁玛派这一宗派领域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
综观中国藏族地区的七百多座宁玛派寺院,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宁玛派在中国藏传佛教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势力,它在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仅次于格鲁派而在广大藏族信教群众中特别在藏族民间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上面就是关于宁玛派主要道场的介绍了。其实修行佛法的方式有很多的,我们最好也不要一直念诵佛经,我们最好是多多的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可能我们悟的会更快。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