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十六特胜的修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10-07 17:04:21作者:心经讲解网整理

在修持佛学的时候,为了修持的过程顺利,有些师兄就选择了十六特胜的修法。虽然十六特胜的修法在佛教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但还是有些师兄对这方面并不了解,所以也不知道十六特胜的修法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回答吧!

十六特胜的修法是什么

十六特胜属于亦有漏亦无漏的修息法门。刚才说到,十六特胜是息道的简修法门。定性多者修之,慧少定多,容易有昏沉,但是它也有一个好处,不容易散乱,容易与禅定相应。所以在作下手功夫的时候,只要偏重观法,偏重在觉照上,就能够排除昏沉,所以修此十六特胜的简易修法就能够得到净禅。所谓净禅,就是与无漏相应的禅定。净禅是对味禅而言。所谓味禅,就是以贪著禅定之乐为特征的修法。净禅和味禅,一是由禅修本身的方法所决定,也是由于修行者的用心不同。修行人耽著禅定之乐,得的结果就是味禅;不耽著禅定之乐,一心寻求出离,所修的方法、所得的结果就是净禅。

十六特胜第一是知息入特胜。观察呼吸,知道息的入相,对息的入相清清楚楚,就能够达到心的初住。初住是欲界定之前的定相,是味禅的初住相。数息的时候如果定多慧少,就是暗心数息,观慧不明,只是时时刻刻有一种恬恬安稳而已。到了这个程度就要舍数依随,不再数息而修随息。从随息入手,就可以观慧照息,了了与此,恬恬安稳,就能够完全清楚明白地知道息的入相,由外而内,息息相续,无不明之。能够知道息的入相,息息相续,中间没有妄念,这就是欲界定之前的初住。我们在讲欲界定的时候,曾经讲到过这种定心的状态。

第二、知息出特胜。知道息出就是细住。味禅之细住,也仅仅是觉照到恬恬胜前而已。因为初住已经有这种恬恬安稳的定心出现,所以在细住当中,恬恬安稳之心比前有所进步。现在再加以观慧鉴境,那就不仅知道息入,而且在此恬恬胜境之中,又知道息的出相。一出一入,息息相续,无不明知,是为特胜。十六特胜开始是知息入和知息出,知息入是欲界定之前的初相,知息出是欲界定之前的细住。这种知息入、知息出,不是我们现在数息时的散乱心照了,而是那种非常微细的细心在觉照息的出入。而且一定要记住:这是知“息”出、知“息”入,要把呼吸调到息的程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息有四相,即风、喘、气、息。一般人的呼吸,一两个七下来,也仅仅是在风的状态,连喘的状态都达不到,更不用说气和息了。所以不要轻看了知息入出这种定相。

第三、知息长短特胜。能够知息长短了,那就是欲界定的状态。到了味禅当中的欲界定,就能觉知身心空静。身心空静是欲界定的证相。身心空静的境界,就是一点妄想烦恼都没有了,真是一种非常安定、安详的定的状态。到此境界,觉照的力量有所进步,不仅知息的出入相,而且能够在此身心空静之中,知道息的长短相。一出一入,或长或短,都了了明知,这就是知息长短特胜。知息入的长短,就是从鼻孔入息,随着气息的运动,一直可以把息送到脚趾尖,这种比较长久的息入相,本身就是定的状态。知息出,也是从脚趾尖觉察到息,慢慢慢慢地从鼻孔出来。这一出一入之间,应该有相当长的时间,最少有一分钟。没有一分钟,这个过程不能完成。在这一分钟的过程当中,能够了了明知息的长短相,又没有妄想,这就是功夫成片的状态。

第四、知息遍身特胜。知息遍身特胜就是未到定,是从欲界到色界之间的定相。味禅的未到定,空无所见,今以观慧鉴境,在知息出入长短的基础上,又在此空无所见当中,更知息之遍于全身,不出不入,不长不短,遍体微微。就是说,息能够在身体内部自行运转,呼吸在八万四千毛孔中运动。这种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得来的。在息遍全身的时候,也是息息相续,无不明知。息是否遍全身,一定要有慧的力量在观照。如果没有慧的力量在观照,你怎么知道息遍全身呢?

以上这四种特胜,是四念处中的身念处所摄。所谓四念处,就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念心无常、念法无我,是大小乘圣者最基本的修定方法。四念处,又叫四念住。念此四事,此心安住。安住就是定。常常思维身受心法毕竟苦空无我,烦恼淡化,身心清净,就有得定的机会。

十六特胜的修法是什么

第五、除诸身行特胜,就是初禅的觉观二支。第六、受喜特胜,就是初禅的喜支。第七、受乐特胜,就是初禅的乐支。第八、受诸心行特胜,就是初禅的一心支。初禅有五个禅支,就是觉、观、喜、乐、一心。味禅的初禅能够感觉到八触,离生喜乐。今由观慧,于初禅发时,以身心豁然开朗为觉支;以洞见身中三十六物,五阴四倒为观支。所谓四倒,就是常见、我见、乐见、净见。一切法无常以为常,一切皆苦以为乐,一切法无我而计有我,一切法不净而计清净,这就是四颠倒见。在此,以无所受而受、分明垢物之喜为喜支;以无所受智分明垢物之乐为乐支;以众生皆是一心受诸心行,念念不忘为一心支。以上四种特胜即是四念处的受念处所摄。

第九、心作喜特胜,就是二禅的内净支、喜支、乐支三个禅支。

第十、心作摄特胜,就是二禅的一心支。味禅的二禅,但能内净觉观,定生喜乐。今由观慧,于二禅发时,内净支、作喜、一心,均能照了而无颠倒。知此都是心的作用,就能善入二禅,是为特胜。

第十一、心作解脱特胜,就是三禅。味禅的三禅,常亦受乐,遍身乐。因为三禅就是离喜妙乐。心在乐中,不复求脱,今由观慧,于三禅发时,舍于离喜妙乐之定,得美妙无比之乐。但是此乐未离色法,所以就进入不了无色定。能够使心不味于三禅之乐,就可以进入四禅。

第十二、观无常特胜。就是能够观察三禅的乐也是无常的,这样就能够进入四禅。味禅的四禅,常依不动定以为是常,不知道不动定也是无常的。修此特胜,以有观慧,在四禅发时,深入舍念清净之地,得三禅不到之定,了知四禅依然没有离开色法,还是无常的,所以心中不起味著,善能进入四禅。

以上四种特胜是心念处所摄。

第十三、观出散特胜。能够观出散特胜,就能进入空处定。味禅之空处定,见色蕴已无,散归一空。因为到了无色界,就能把五蕴中的色蕴破除,五蕴就只存在受想行识四蕴。也就是说,物质的障碍排除了,只有精神活动,没有智慧的行者就会味著空处,以为破了色法只有精神活动,就是真正的归宿处。实际不然。今由观慧所照,发此定时,即知此定是由息道而来,最后也散归于空。因此了达此空不实,不复生起染著之心。所谓染著之心就是一种法爱,是对法的贪求,对定境的贪求。

第十四、观离欲特胜。由此特胜,就能进入识处定。味禅的识处定,见空亦离,只有一识独存。昨天我们讲到,空处定就是要观察空间的无限大,识处定就是要观察心识的无限大。现在能够破除空,进入识处,如果没有智慧,就会把识处当作真实的归宿。现在以观慧所照,发此定时,即知此定缘散空之欲已离,而缘散识之欲亦当远离。因为空散了,识也要散,散就是破除,就是不执著,因此了达此定不实,不复生染,乃能善入此定。

第十五、观灭特胜。就是少处定,也就是无所有处定。味禅之少处定,见色心俱灭,仅有一无为法,便味着少处定。今因观慧所照,发此定时,即知此定既灭一切有为法,亦当灭一切无为法。了达此定不实,不复生染,乃能善入此定。这里的无为法,就是意识所缘的无表色。

第十六、观弃舍特胜,就是非想非非想处定。见有为无为均舍,直达三界之顶。因为非想非非想处定,就到了无色界的顶天。今以观慧所照,发此定时,即知此定,既舍三界之下地,亦当弃舍三界之顶地。能够舍掉三界之顶地,就不会对非想非非想处定生起贪染。

十六特胜的修法是什么

上述就是十六特胜的修法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了解十六特胜的修法时可以多去看看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这样师兄能学到更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