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诸位师兄都是听说过俗谛的,俗谛是二谛之一,与之相对的就是真谛,而且静波法师都将世俗谛比作是世间的游戏规则。静波法师开示过俗谛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静波法师开示的内容。
《华严经•世间净眼品》中说:“一时佛在摩竭提国寂灭道场,始成正觉,其地金刚具足严净,众宝杂华,以为庄饰。”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这个道场在摩竭提国,是释迦牟尼佛成佛的那个地方,有金刚宝座清净庄严,其中用各种珍宝装饰,各种鲜花围绕这个金刚宝座!
当然,在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第八卷中记载:“菩提树垣正中,有金刚座……贤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刚定,故曰金刚座焉,证圣道所,亦曰道场。”在娑婆世界,现在的这个劫叫贤劫。在这一劫里边,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还将有九百九十六尊佛,要在这个菩提树围绕的金刚座上成道(成佛),下一尊佛就是弥勒佛。这个才是道场!《大唐西域记》里边有这样的记载。如此对照观想,警醒自己,怎么可以不与佛陀正法相应呢?
上面这两段文字告诉我们,“道场”一词最初是专指佛陀成道的地方。这就是道场,这个是真正的道场!所以我们发现,哦,道场原来是这样的说法。
后来的“道场”则由专指佛陀成道处,演变成泛指一切僧人修道的处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寺院。
僧肇大师在《维摩诘所说经注》中说:“闲宴修道之处谓之道场也。”什么意思?就是自在静坐修道的地方。就是你自在、静坐、修道,达到了自在、解脱了的地方,那就叫道场。“道场”应该这样去认识,这样去理解。
在《大宋僧史略》卷中记载:北魏太武帝于始光二年建至神道场。六年后又敕令州镇建立道场,令于帝之生日营斋转经,世称之为生日道场。所以在皇帝出生的那一天,各州镇都建立道场,设斋诵经,也叫生日道场!这是北魏时期的故事。
“道场”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地发生演变了,原来是专指佛陀坐在那里成道的地方,后来一点点就开始变化;僧肇大师认为,能够解脱自在,能够静坐、修道,就是道场。后来演变成生日道场,这是一个演变的过程!
在《宋高僧传•少康传》中记载:少康尝于乌龙山建净土道场,以行道唱赞。少康是净土宗的祖师,他开始建立道场念佛赞佛,是净土宗道场。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音【yǐ】)在《摩诃止观》第二卷中,将常坐、常行等四种三昧之行处称为道场。即把行、住、坐、卧四种三昧当作道场!其实我想告诉诸位的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我们的心,因为心才是真正的道场!虽然离不开外在的道场!所有的佛法,都是中道圆融,内外兼顾,缺一不可!
各类诗文中经常有八修行之所,称为道场!比如晋代支遁的《五月长斋诗》中说:“腾波济漂客,玄归会道场。”这句诗的意思是:人生啊,八苦交煎,漂流不定,怎么样呢?最终大家应相会在修行解脱这条路上!生命需要信仰的归宿!
唐代王昌龄《诸官游招隐》中说:“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意即:回过头来,指着岩石上的树开的花,就如同听到道场的鼓声。其实,这些都是有佛教信仰的人的诗句。由此看来,这是诗人借着岩树上所开的花比喻佛法,来警醒我们,花开花谢无常之意!其实是让我们去反省人生的真相!从而改变执着,改变轮回!
隋朝之时,隋炀帝崇信佛教,为了统一佛寺的名称,敕令一切寺院改称为道场;而且,还把建在皇宫的佛龛,以及其它佛事活动场所叫做内道场(皇宫大内的道场)。这一时期的道场就变成了寺院的别称。比如《佛祖统纪》中说:“(隋大业)九年,诏改天下寺曰道场。”(这就是依据)。佛寺改名之后,道场便成为佛寺的另一个称号,此后一直流传到今天。就是,隋炀帝的时候,把天下所有的寺院都叫做道场。如果我们想要去寻找一下它的根源何在的话,那就是从此而来!
禅门临济宗,则专指供云水僧修行的场所称为道场!过去寺院都叫云水堂。什么叫云水堂?外来僧众参学挂单的地方叫云水堂,也称为道场。他们来云水堂干什么呢?来求法、问道,所以叫道场!于是,云水堂叫道场。
道场在转变的过程中,其功能也有所变化,最初专指修道的场所,演变为无论有无殿宇堂舍,凡是修行佛道的所在均称为道场!
但是,我已经讲过了,被称为道场的寺院,应该是合法的寺院!僧人应该是合格的僧人!他们要做的事,应该是修行和弘法!为什么呢?因为出家人有责任和使命!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呢?那就是: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这两个使命是真和尚无法回避的!不要说,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做好也没有什么骄傲的;做不好倒是应该深感羞愧,值得反思反省!当真和尚不真的时候,假和尚还假的了吗?
在《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中说:“所在国土,若有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若经卷所住之处,若于园中、若于林中、若于树下、若于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旷野,是中皆应起塔供养。所以者何?当知是处即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段经文强调恭敬供养《法华经》的重要,认为凡是《法华经》所在的地方,即为有佛的法身存在,所以应该去建塔,造寺院;只是现实中,信仰需要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不可以因为信仰而任性!所以,建立道场,需要守法守戒!也就是入情入理!如果因缘不具备,不能建立塔寺,何妨到合法寺院活动?更何况: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可见,心是道场!通过外在,改变的还是内在!
大家想一想,《法华经》告诉我们的道场,其实是法身佛所在之处。什么叫法身佛呢?大家要注意,我们后面那个佛像是铜质贴金的,它是佛的金身,也就是他的塑像,应该是佛的化身!虽然还不是那个真的八十岁的化身!只是为了提醒我们向佛陀学习!所谓佛像、经书、出家人,这是世俗谛的三宝;那个真谛的佛,就是觉悟!法之所在即是法身佛所在!因为法是无常、无我、解脱!道理需要清净的出家人说明!如果能够从世俗谛感悟到真谛,法身佛就在当下!所以我们今天通过世俗谛要完成真谛,真谛就是法身佛。大家想一想,法身佛是不著相的,要即相离相,不离开那个相,但还要不执着那个相的,所以叫法身。感悟到法身是不容易的!
《法华经》等佛说的经典所在的地方,无论此处是否有佛寺、殿堂,均叫道场。这就给了我们一个信息,即:“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法界的性是没有实在性,就是空性),一切唯心造”;它同样也给了我们另外的信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所以我们说心是道场。哪怕你这个寺院是合法的,哪怕你这个出家人是合格的,你如果心不在焉,麻木不仁……也不见得就是道场!即使是道场,也只是世俗谛的道场,不是真谛的道场,请大家注意!我们要完成的是真谛的修行、真谛的证悟,但如果没有世俗谛,就没有真谛;而只停留在世俗谛上,也就没有真谛!这是佛教徒需要明白的基本原则!否则就会自以为是,偏向一边而误人误己!
上面就是关于静波法师开示的世俗谛了。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很多师兄都是在修行佛法的,他们都是想要忏悔自己,并且能够为自己积攒功德,所以说我们也是可以修行佛法的。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