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读佛经的事情,觉得很头大,因为读不进去。有的能顺下来,就急急忙忙的读下去,当成了交作业。可是我还是希望各位读经能按次第走,不能急,也不能怠惰不努力。
我们为什么读经?
读经很急的人有很多,把读经当成了工作,必须做完才踏实。可是我们到底为什么读经?并非是我们学佛了,就必须完成读经的这个作业,而是佛法在经中埋藏、法门也在经中埋藏、佛教的教义深理还是在经中埋藏,我们学佛都想知道诸佛本怀、诸菩萨慈悲之心,可是不深读经文,这些内容都是纸上得来。所以读经的根本目的不是消业、不是培福、不是持戒、不是克制妄想、杂念,这些都可以在读经的过程中获得,但是这些都是副产品,并非主产品。读经的主产品是你得知道佛经中到底说了什么,再通过和个人根基的连接,获得当下能受用的教诲,这才是读经的根本目的。
当我们读到一个道理了,是否明白并不取决于从哪部经文中获得,而是取决于是否和我契机。
如果和当下的我不契机,读到的这个道理只能暂且搁置,什么时候修为能和此道理接轨了,这个道理的指导作用才能出现,不然的话都是意义不大的。因为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的教育,上有等、妙觉的大菩萨,下有地狱道的苦难众生,所以佛经依然是要面对九个法界宣说,并非只是单独针对人道而说。现在有人说佛法是对人说的,这个理解在人道来说是对的,但是和佛法的宏大,和佛陀的平等、慈悲不相应。
我们不能一下读得全懂,如果你是等、妙觉了,或许在经文里可以懂得最多,但是最后佛陀说:佛陀的智慧、佛法的深奥,只有佛与佛才能得知,就连等觉、妙觉的大菩萨,都只能知其少分,而不能得全其味。所以我们在佛法里、在经文中、在法门里,只需要攫取和自己契合的那一部分就好,至于其他的部分要学会搁置,就是放在那里不去管他,如果非要去执着这个道理,就成了后续的所知障。等什么时候自己的修为靠近了,再取出这个道理,这就是合适的,不会被所知障难住。
读经的部分过去我们分享《佛教框架体系》的时候列了三大块内容,第三块方法论的第三个部分里列出了《九字读经》的方法,我也多次和大家提到,希望你们自己多去练习思维。经文在手我们要如何面对?首先各位要深知:一本看上去很简单的佛经,就算篇幅再小、文字再简单、道理再平实,都是来自佛陀慈悲教诲。其中的深意并非只是文字承载的那个深度,如果我们挖不进去,就只当是文字传递的那些意思的话,这就是“望文生义,三世佛冤”了。
经文中佛陀提醒我们,佛经是佛陀的真身舍利。
这个真身舍利就是法身了,并非是应化身的那些血肉躯体结成的舍利。法身的舍利自然要比应化身的舍利更珍贵、更难得、更殊胜,但是为什么佛经在我们手上却展现不出这种宏大呢?是因为我们没会读,正是因为读不懂、深挖不下去、更多只是留在表面,这种理解只能说还太肤浅。我们学佛,自然不希望自己稀里糊涂的走这条路,所以祖师大德也是这样,读经,理解深意,和我们做的是一样的事情,和我们读的是一样的经文。
当我们面对一部经文的时候,你要知道在这部简单、平淡的经文前,多少大德从此开悟、多少祖师从此觉醒、多少众生从此得度、多少烦恼从此烟消云散!所以拿到经文的时候,真的如《开经偈》说到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今天遇到了,一定要有一个期许,希望自己能懂得佛陀的真实教诲。如果真的这样想,那么对经文的恭敬、对佛法的珍重、对三宝的依靠、对佛菩萨的感恩的心,一定会升得起来。往往我们现在“形式主义”很昌盛,我也是“形式主义”的,不支持一些走形式的事情,可是这个恭敬心、诚敬心,真的很多同修没有。
当我们强调再三:你要恭敬、你要诚敬
!其实这都是废话,因为内心里就升不起来这个心,装个样子三天、五天,就装不下去了,所以我们必须从心地里了解这些,那个恭敬心才会起得来,这个时候不用人在边上叨咕叨咕的提醒,你会一直保持,乃至可以深达骨髓一样不会丢弃。读经的基础心态就是这样,读经的目的、读经的方法、深挖的手段,这些都叨咕过了,再说就是读经的次第步骤问题,步骤我的建议三部走。(《地藏菩萨本愿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佛说阿弥陀经》)
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