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莫嫌茶饭淡
在佛门中,有许多高僧在对待别人时,将别人是否有虔诚心作为对他们或热情或平淡的标准,从不因一个人的贫富而改变对他们的态度。相反,他们重视贫穷而虔诚的信仰者,而轻视那些虽富有而傲慢的人……
在佛门中一直流传有一副对联:“客至莫嫌茶饭淡;僧家不比世情浓。”对联真实而形象地道出了僧家的待客之道
。从古至今的大德高僧,他们对待来客都是平平淡淡,从不像世间人那样热情,更不会有贫富贵贱之分。也许在许多俗人的眼中,出家人显得有些不近人情。可是在僧人的心中,真正的情谊就像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对待来客,不需要丰盛的筵席,也不需要华丽的言辞,在一种平淡自然的生活中,让人感受到僧家的情谊。赵州从谂禅师是临济宗著名高僧,一生接引教化学徒数不胜数。有关他的语录也历代传扬不衰。赵州禅师对待来客不论贫富,一律同等。一次赵州禅师在室内坐禅,侍者向他报告说有大王来礼拜他。徒众们以为禅师会亲自下禅床迎接,出乎众人意料的是,禅师依然安坐不动,丝毫没有表现出客人到来的喜悦。大王礼拜禅师后,弟子中有人问赵州禅师:“大王来参拜您,您为什么不起禅座?”言语中充满了对禅师不近人情的不解。面对弟子们疑惑的神情,赵州禅师告诉弟子:“你们不懂得我的待客之道。若是下等人来,我会出三门迎接;中等人来,我会下禅床迎接;上等人来,我在禅床上迎接。你们不可认为大王是中下等人,这样会委屈大王。”大王听过赵州禅师的这番解释,心中十分欢喜,盛情邀请赵州禅师到官府中弘法。
其实,赵州禅师这番解释不过是权巧方便之说,这样既维护了大王的自尊,也表明了禅师平等待人的态度——不因一个人的富贵或贫贱而以不同的态度来对待。
不因贫富变态度
在佛门中,有许多高僧在对待别人时,将别人是否有虔诚心作为对他们或热情或平淡的标准,从不因一个人的贫富而改变对他们的态度。相反,他们重视贫穷而虔诚的信仰者,而轻视那些虽富有而傲慢的人。
不因贫富变态度
有一则故事说,曾有一个很穷的女人,她怀着虔诚的心,将自己仅有的两文钱供养三宝,寺院中的方丈亲自为她回向。到后来世事多变,这位穷女人因为布施的功德做了皇后。一天,她坐着轿,在随从的前呼后拥下来到寺院修大供养。她本以为方丈会亲自到寺门口迎接,并且亲自为她主持诵经祈福。出乎她意料的是,方丈和尚非但没有到三门门口迎接,而且只让徒弟去为她诵经回向,他本人并没有亲自主持法会。这位皇后感到很不满意,就去责问老和尚:“从前我很穷苦的时候,到这儿来才布施两文钱,你却亲自为我回向;今天我带这么多财富来供养,你怎么只让徒弟来为我回向?”老和尚回答:“那时的两文钱,是你全部的财产,你是真心的,我不能不替你回向;今天你做了皇后,拥有亿万财富,你拿的这点钱不过是九牛一毛,而且还是怀着贡高我慢的心来供养,我让徒弟给你回向已经足够了。”一席话说得皇后满面羞愧,哑口无言。
类似这样平等待客的事例还有许多,《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惟俨禅师传”中记述了朗州刺史李翱参礼药山(今湖南沣县)惟俨禅师的公案:李翱初到朗州任刺史,因仰慕药山惟俨禅师的声名,就亲自入山去拜访他。李翱到时,惟俨禅师正在手执经卷,聚精会神地阅读经典,见到李翱前来,他仍然读他的经书。侍者见惟俨禅师没理睬李翱,就提醒他说:“太守在此!”而李翱也是一个急性子的人,见惟俨禅师如此冷落他,就随口说道:“见面不如闻名。”说着就要告辞而去。这时惟俨禅师呼喊李翱的名字,李翱马上应答。惟俨禅师说:“你怎么相信你的耳朵却不相信你的眼睛。”李翱赶忙拱手谢罪,同时问惟俨禅师:“如何是道?”惟俨禅师就用手指上指下说:“会否?”李翱说:“不会。”惟俨禅师就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明白了惟俨禅师话语的禅意,心中十分高兴,就作了一首偈语:
练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在这则公案中,惟俨禅师明明知道李翱刺史前来,却仍然诵经不辍。他不因李翱是一位刺史而对他讨好奉迎,从而表明了惟俨禅师从不媚俗、平淡待人的高尚品格。
佛门中常说:“世情看淡一分,则道念增长一分。”我想此话是有一定的道理。出家本来是舍弃世俗之情而求无上佛道,若是出家人也像俗人一样来对人对事,与一个俗人又有什么两样呢?僧人之所以以平淡自然的态度来对客,正是反映了他们远离俗念、清净高洁的品质。也许,一位初到寺院中的信徒,对僧家这种待客方式很有点不习惯,可是,当你真正了解了僧家素心待人的情况后,你会真正地对僧家这种朴素而简单的待客方式由衷地赞叹。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