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菩萨看到这个有情,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的业障。
这个重大业障有二个解释:第一个,他本身福报不够,承当不起,你没有那个福报,菩萨施给你也没有用。你看目犍连尊者,明明拿饭菜给他母亲吃,他母亲因为没有福报,她看到的饭菜是猛火,那有什么用呢?所以你本身没有福报,就算菩萨赐给你,你看到珍宝,你也是等于没看到,因为你本身福报不够。
第二:你内心有种种的遮障,你有那个福报,但是你有障碍。
你看到别人享受安乐的时候,你生起嫉妒,你破坏、或者去破坏别人的安乐,这个时候,你得到财富地位的时候有遮障,你要先忏悔。就是说,你本身对财富地位:第一个你缺乏福报,第二个你本身有遮障,所以菩萨不布施财物,因为纵使布施,你也得不到。
见彼有情,若施财位,障生善法故。说你有这个福报,你也没有遮障,但是菩萨看到你得到财富地位,会障碍你修学善法,财富使令一个人放逸,你带一点贫穷,你还会努力、很认命地去布施、持戒,积集资粮;你财富现前,你就被眼前的因缘所转,所以富贵求道难,所以菩萨不布施是这样的道理。
第三个: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离现前故。
菩萨看到众生生命当中,带一点点缺乏、带一点点痛苦,你容易厌离眼前的生死,而发起出世的道心,你会有道心修行,你不会被眼前的小花所迷惑。
第四个: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为积集不善法因故。
说一个人要得到财富、地位,你就产生了骄奢之心,骄慢、奢侈,就广造杀盗淫妄的罪业。
第五个: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便作余无量有情损恼因故。
你的地位很高,掌握了权势、掌握了财富,你就会做出对众生很多损恼的因缘。是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所以菩萨看到众生没有断恶修善的因缘,就不布施财位。
所以有时候我们向佛菩萨祈祷,有时候会灵验、有时候不灵验,就是这样子。菩萨只有让你有断恶、修善、度众生的因缘,才会灵验。
蕅益大师的《灵峰宗论》讲到一个事情,在明朝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有一个在家居士,他做生意、做买卖、做贸易,他跟一个地方官,类似现在的县长,关系非常好,县长处处地挺护他,他就广做非法。广做非法以后,这个县长后来被调职了,换了一个新县长,他的靠山没有了,他害怕有人去检举他过去非法的事情。那怎么办呢?他想说:我应该去创造一个新的形象,让人家以为我改过自新,放我一马。他看到很多在家居士参加念佛共修,他也参加念佛共修,手上拿个念珠,穿上居士服,手上也拨动念珠,装出一个修行人的样子。他这样子假装修行,很多人就知道:哦,这某某人开始修行了。这个家里面有什么障碍、他儿子发高烧,请他持大悲水,持一持喝下去就好了;什么事情请他加持,马上就灵验。
这个居士一想:我只是想要逃避被人家检举,假装修行,结果就有效果;如果我真实修行,那是什么意境?那不得了
所以感应神通,为什么有它的问题点?为什么佛菩萨不强调?它很容易让人家产生错乱因果。我做错事情怕啥!我的上师给我加持一下就好了。是不是!那这样子的结果,以后业障现前的时候不得了,因为无惭无愧。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说,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我们去看,这个层次越低的神越容易感应。你看世间上最容易感应的一定是民间宗教,还不是道教哦,我们台湾叫多神教,你跟鬼神是最容易感应的。你看基督教,就不太容易感应了,那是天人的境界。那到了佛菩萨的时候,更难感应,不是说没有感应,就是说那种感应,你感觉不出来,那是心灵的感应。所以一个人愈容易感应,表示你感应的鬼神水准是很低的,那档次很低的才会感应嘛。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