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和庙有什么区别?在各种关于佛教的新闻报道中,经常能够看到记者朋友们将佛教寺院称为“寺庙”的,有时分和一些居士聊天,也经常能听到他们说:“我哪天哪天去庙里烧香去了。”其实我晓得他是说去寺院烧香了。“寺”和“庙”的区别其实是十分大的,但是如今的人绝大多数曾经搞不分明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了。
寺和庙有什么区别
佛教传入中国曾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佛教在中华大地上可以深深扎下根,并且枝繁叶茂,绵绵不绝,与遍及九州的寺院有很大的关系。在清朝之前,寺院并不只仅是礼佛的所在,也是教育的所在。这个传统今天在泰国还依然坚持着,泰国很多的男孩在成年之前,都要到寺院出家几年,其实这几年就是去承受教育的。
“寺”在古代是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的,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大理寺”,大理寺是干什么的呢?大理寺在中国古代是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最早是从北齐开端设立,以后历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大理寺的主要职责是特地审核天下刑名,凡罪有出入者,依律照驳;事有冤枉者,推情详明,务必刑归有罪,不陷无辜。它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凡未经大理寺评允,诸司均不得具狱发遣。大理寺审理案件,初期置有刑具和牢狱。弘治以后,只阅案卷,囚徒俱不到寺。严重案件,由三法司会审,初审以刑部、都察院为主,复审以大理寺为主。称为“寺”的机构还有:鸿胪寺(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太常寺(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光禄寺(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宫中膳羞的机构)、太仆寺(掌管皇家车马仪仗的机构)。
“寺”在古代汉语里有“持续,相续”的意义。意义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世性的机构,不是暂时性的机构,是要国祚绵绵、代代持续下去的,这就称“寺”。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倍受历代王朝注重,以为佛教的思想有利于国度统治,并且对民众有教化作用,因而中国的皇帝把教授佛法并且供僧团寓居、学习、修行的场所称为“寺”,希望这个场所可以永世的存在下去。所以寺是办事的机关,教育的机构。
永平十年,汉明帝派特使把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法师迎请到了中国,开端就是鸿胪寺担任接待的。后来由于佛教遭到朝野普遍的欢送,就把两位法师留在了中国。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西面,按天竺僧伽蓝摩(该梵语的意义是“僧众所住的园林”)款式为这两位印度僧人建造了一些房屋,这些房屋按照当时的习气,也被东汉王朝称为“寺”。由于寺内的经书是用白马驮来的,朝廷便将其命名为“白马寺”。这样,洛阳的白马寺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是当时朝廷直属的行政机构。它的目的就是翻译经典,再一个就是指导群众共同修行。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的称谓越来越少,而逐步演化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历史上的佛寺,相当于如今的大学,它的目的是提高教育。佛寺里面有藏经楼,起到了如今公共图书馆的作用。里面不单单佛教经典,儒家道家的经典都有珍藏。很多读书人,象王阳明、朱熹、范仲淹这些大儒,都曾长时间在寺院里挂单读书。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讲座,当地老百姓都能够去听,这是起到提高佛法的作用。也是群众共同修行的一个场所。
寺院里的出家人,相当于如今大学里的专职教授。学佛选择出家或者在家,这是分工的不同。出家只是选择做专职发扬佛法的工作而已。这就好比如今有人选择在学校里教书,也是专职做传播学问的工作,这是一样的道理。但是学佛不一定非要出家,就仿佛学学问不一定非要当教师。出家人也不一定比在家人高明,就仿佛当老师未见得一定比其他职业学问广博,这是同样的道理。
“庙”是中国古代祭奠天地鬼神的中央,“庙”在中国的历史可能比“寺”更久远,象大家都晓得的:孔庙、武侯庙、关帝庙、岳王庙、龙王庙、孟姜女庙、屈原庙、妈祖庙、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等。我们没有听说供关帝的叫“关帝寺”的。由于功用不一样,所以称谓也就不一样
。理解了“寺”和“庙”的不同,就应该明白我们去寺院其实是去学习的,不是祈求神明保佑的,也就应该明白,去寺院并不是去从事什么迷信活动,寺院是开启人的聪慧的中央。如今很多人不懂这个意义,把寺都看作庙。
学佛之人,首先要本人明白这个道理,然后再随缘通知众生。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