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代表了里水古镇灿烂的水乡文化和文明,流传许多脍炙人口的动人故事。
金山寺位于郁水河畔,原名宝陀禅院,建于晋代。东晋文学家郭璞題“南海盛衣冠”,即其地也
。广人呼为“小金山”。成化(明代)年间,太监韦眷重修,谪敕名“宝陀寺”,又名灵洲山寺。无论从规模乃至地理位置,金山寺是当时十分兴盛的佛寺,远近闻名,香火鼎盛,吸引了不少善男信女、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上香拜佛,题诗作对,为古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其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
宋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被贬海南,乘舟南下,途经郁水,被灵洲山上的美景和金山寺的雄伟壮观吸引,系舟拾级而上,登上了金山寺。触景生情,奇想突发,诗兴潮涌,题诗曰:“灵峰山上宝陀院,白发东坡又到来。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把寺前的小沙洲命名为“东坡洲”。几百年来,一直延续至今,洲与名俱在,家喻户晓。
金山寺以其独有的山水名胜,吸引着不少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登临揽胜,泼墨挥毫,留下了不少诗词题咏。除了大文豪苏学士,还有唐代的司空曙,在金山寺写下“万里闲游客,交州见柳条。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浪晓浮青雀,风温解黒貂。囊金如未足,莫恨故乡遥”。
元代江阴人陆垕,赠诗一首:“巨鳌出沧海,背负梵王宫。非有风涛险,安知砥柱功。潮痕不过石,峰色欲浮空。苏子偏舟客,前身悟梦中。”
到了明代,前来金山寺游尝题咏的更多。官至礼部尚书,后谢病回乡,在西樵山上建“四峰书院”的南海人霍韬;明代成化进士居滽;明嘉靖进士,官至南社部尚书王宏海……
到了清代,金山寺被称作“羊城八景”之一,前来游玩吟诗者更是数不胜数,把金山寺推向更加兴盛的时期,名声大噪,传扬四海。反过来,又催生着郁水流域的佛教文化和名人效应,成为岭南不可多得的风景名胜和文化重地。
(来源《梦里水乡观察》)
统筹
/珠江时报记者付艳霞文/珠江时报记者苏琦玲戴欢婷整理
/珠江时报记者欧晓敬
SourcePh"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