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牒和戒牒是出家人的两个证书,相当于身份证和学生证,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一,度牒。这个制度起源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
。因为在唐代是由尚书省祠部颁发给合法出家人的证书,所以又叫祠部牒。唐玄宗天宝五年五月,唐玄宗命令祠部给合法出家人颁发度牒,以此作为僧尼身份证明,可以免除徭役、地税,以便于政府管理。官府可以出售度牒,所收费用充入军队和行政等开支。从此,度牒的收入,成为唐宋时期官府收入的一大来源。
因为拥有度牒可以免除赋税、徭役,保护资产,所以在唐宋时期,很多人就开始非法买卖、炒作度牒,甚至伪造度牒,从中牟利,所以当时假冒的出家人也很多。到了宋代,度牒不仅价格暴增,并且用途越来越广泛,甚至可以买卖东西,充当货币使用。这个现象一直到清世祖顺治年代才被遏制,政府发放度牒,不再收取费用。到了雍正时代,度牒制度直接被废止。
释迦牟尼佛出家时,以利剑自剃须发,发誓“今落须发,愿以一切断除烦恼及习障”。此后形成戒律,凡出家者须先剃除须发,称为剃度出家。剃度出家时,必须先于师前“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表示从此皈依三宝,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
二,戒牒。就是出家人受戒之后,所颁发的受戒证明书。这个证书就不用政府颁发了,是由僧官或者传戒师颁发的,是佛教的一种内部管理制度。
佛教的戒律很多,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四个级别。仪式也很复杂,有兴趣大家可以多在网上了解。这个戒牒 ,上面必须登记十位授戒师之名,以及本人签名、戒名、日期、出家誓愿等等。还要写明出自那座寺庙、师父是谁、在哪里剃度等信息。比丘、比丘尼有了戒名字后,就不能再称俗姓俗名。戒名是一种法名,但法名还包括出家时师父所起的名字。比丘和比丘尼必须持受具足戒,才算正式取得僧尼资格,对受具足戒的比丘比丘尼,就授予戒牒加以证明。
不过到了现在,对受戒在家居士颁发的五戒证、菩萨戒证,也有人叫做戒牒,只是一种说法,大家也不必执着。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