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是人类文化艺术哲学的源泉之一。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接触佛教已有一百六十余年的历史。早先他们因为殖民亚洲的需要,对亚洲的宗教进行观察研究,出版了《东方圣典》等百余套书籍。佛教在亚洲是主要的宗教之一,尤其是在南亚的一些国家里,有着国教的地位。在南亚主要是巴利语系的佛教。所以,欧洲人对南亚研究十分重视,这主要体现在牛津、剑桥、伦敦等一流的大学都有专科的佛学教授(欧洲每专业学科仅设一位教授),更突出的是英国人成立了巴利语圣典协会,专门从事南传巴利语佛典佛学的翻译和研究,出版了一系列丛书,包括巴利语三藏。
这些作为让欧洲人,尤其是以英国为首的英文语系的人们对佛教的典籍有了接触机会,逐渐在理性上对佛教有了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为亚洲信仰进入欧洲开辟了路径,打了下基础。
二战之后,亚裔人移入欧美,使以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发展出多元文化多种信仰。近几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教育把宗教学习设为道德课,作为学生升学的必修课,佛教成为多数学生选修的对象。这一教育策略推动了佛教知识在社会上的普及。
一战前后,日本佛教学者赴欧洲,尤其是到英国研修,不但学习了西方的研究方法,而且把日本尤其是大乘的禅介绍给了欧洲人,引起不少人的兴趣。在欧洲先后有建立了不少禅学中心,日式寺院等。
德国、法国等其它欧洲国家,因曾殖民统治过亚洲的一些地区,对亚洲的宗教和文化有过长时的接触。一些考古学者曾深入亚洲的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探掘宗教文化等。马可波罗的著作关于亚洲的介绍也多少影响了欧人对亚洲文化乃至财富的兴趣。所以,早先德国、法国、比利时成就了一批相关专家学者,执教在欧洲的名校。如德国在二战前的名校哥根延是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曾就学的地方。另外二战前,法国教授Lamartha是著名的佛教专家,精通梵巴藏经典。他的著作和研究影响了一大批学者,至今他的研究方法、学术观点仍受重视。殖民统治结束后,越南有一批移民到了法国,带去了他们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建立了佛教道场,如法国的梅村寺。
美国的佛教史源于亚洲移民的进入和学界的研究。虽然多是亚裔信仰,但历史上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属于英语系文化,英国人对佛教的兴趣也影响了美国人。现今美国各地不但有亚裔僧人,也有本国白种僧人,有自己的道场,影响着一定范围和层次的美国人,如BhikkhuBodhi等在国际上都是深受人们敬重的比丘。
从前欧美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国家,佛教在那些地区算是异类。但由于佛教教义的强势、移民的增长、佛教学者的推动、传教者的努力,终使欧美佛教成为世界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佛教界乃至学界,对当代欧美佛教的了解有三个空白区:
(1)流传宗派
(2)僧人形象
(3)修持法门
了解当代亚洲之外欧美国家佛教的流传宗派有着时代意义。其必要性体现在,有利于团结海外(欧美)地区的佛教徒,有利于构建国际和谐社会,有利于传播中国佛教徒心向和平,行在利益人类,恩泽众生的意愿。其社会意义体现在,扩增和团结朋友,调动资源共创和谐。其现实意义体现在,有利于圆满召开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以及长期国际间的佛教交往。
要完成这个课题,首先要全面把握当代佛教在欧美国家法律认可的现存宗派,他们的总部和分布点、各派的法系、宗教活动、社会活动、宗派组织章程和宗旨、主要组织者的简历、宗派教职人员的素质和他们在教内外的形象。另外各宗派传播的修持法门也应作一定程度的学术性探讨,因为这是他们吸引和聚集信众的主要方法。其次,各宗派生存方法以及谋求拓展的情况也有必要进行了解分析。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