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净土法门法师:出狱

发布时间:2024-05-13 01:05:04作者:心经讲解网
净土法门法师:出狱

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

要知道会修行的人,我们常讲上上根人,上上根人实在讲他就是抓住了这一句,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于是他处理的方法就是从心想上下手。断贪、断瞋、断愚痴,三恶道没有了。然后再断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六道轮回没有了。在修的过程当中,同时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勤修财施、法施、无畏施,累积功德。古时候这些善知识、祖师大德常常讲的,积功累德,为一切众生修功德。这个修功德是怎么修?就是为人演说。我要把我的修行成果,成果在哪里?成果在身上,在面孔上,在身体上,在一举一动,在起心动念,在待人接物,你在这一生当中就看到圆圆满满的《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就是圆满的大乘法,在脸上,在身上,在我工作当中,在我生活环境里面。《大方广佛华严》在哪里?你要知道就在现前。这个里面会看的人看出来,大自在、大圆满。

监牢狱里头不自在、不圆满。监牢狱里头有苦有乐,什么叫有乐?受刑的时候苦,没有受刑的时候,刑罚稍稍停止他就有乐受,他苦乐是相对的。但是在大方广佛华严里面,只有乐没有苦;那个乐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苦乐两边都没有了,才叫真乐,所以相对的乐不是真乐,相对的乐是六道里面,苦乐相对。六道里面的众生,科学家讲的相对论,他们生活在相对的世界,真的没错,爱因斯坦说得很好,六道众生都是生活在相对的世界。佛菩萨离开相对,没有相对,整个宇宙是圆融的、是一体的,一里头没有相对,二就有相对。所以宗门说得好,“识得一,大事毕”。这个毕就完毕,念书的人毕业,大事是什么?生死大事。你真正对一认知,大事就没有了,宇宙是一,虚空法界是一,刹土众生是一,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法身菩萨,所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简单的讲识得一!

我们净土宗,实在讲就是用这个原理原则,做为我们修学的中心理念。我们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求什么?一心不乱。这不就是一吗?所以我常讲一心是能证,一真法界是所证,你要不得一心,你见不到一真法界;你得一心,一真法界起现前。能证所证又是一,它不是二。所以佛法不是哲学,为什么不是哲学?哲学里头有能、有所,能所对立。佛法里头也有能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它不是哲学,比哲学高明。所以方东美先生那个时候介绍我,佛法是全世界哲学里头最高的,像山峰一样,这是最高的一个峰头。它的能所是同一,说能说所,能所不二。说能说所是哲学,能所不二,那是佛法。

所以整个宇宙是和谐的,和是性德。我曾经说过,古时候圣君明王,从前我们称皇帝称圣天子,称皇帝称圣人,圣是什么意思?明白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他通达明了。他的心行跟大宇宙相应,真有这种人。但是糊涂皇帝也有,糊涂皇帝是什么?末代的皇帝,他要不糊涂,他不会亡国,他不会把政权失掉。

所以你看看北京故宫那三个建筑,三个大殿就是表法,就表《华严经》的体相用,大方广。太和殿,太和,太和是什么?太和是真如本性,大乘经上讲的法性,法性是太和。太和后面那个殿叫中和,中和是什么?中和是现相,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唯心,心就是本性、法性,心是太和,心所现的相是中和,这就是说这个相跟性是一不是二,体性是太和,现相哪有不和之理!所以蕅益大师才讲“境缘无好丑”,境缘是中和,它怎么会有好丑?这个好丑我们用差别两个字来说,它怎么会有差别?没有差别。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这才是诸法实相。我们学习学什么?保和,第三个大殿是保和,我们在一生当中,如何能保持太和,保持中和,你就成圣人,就转凡成圣。

你看看三个大殿三块匾额教你什么?成佛之道。以和治天下,以和教天下,以和统天下,和为贵。这出狱了,不但三界狱出,十法界都超出。你说这个境界多高、这个境界多深!只有儒、佛里头有。这三个名词出自于《易经》,太和、中和、保和出自于《易经》,我这个解释跟“大方广”三个字完全相应,大方广就是自性的体相用,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能够与这个相应,圆圆满满的《大方广佛华严》你统统得到。

所以我常常劝导大家,我们真正想学佛,要希望自己入佛境界,从哪里做起?把内心里头对立消除。我喜欢这个人,我讨厌那个人,不行!你这个念头是迷、是惑、是在造业,你破坏了太和,破坏了中和,破坏了保和。和是你的性德,和是你的法性,和是你的佛性,你违背了自己的心性,你怎么会有成就?违背了性德,你造成的后果就是三途六道。三途六道是你自己造的,不是别人造来给你受的,真叫自作自受。自作自受,你并不晓得事实真相,你还怨天尤人,错了,错得太离谱了。所以你愈陷愈深,愈迷愈重,你的果报是愈来愈苦,你怎么能出离?

所以消除自己内心的对立,是大乘菩萨修学的起点。消除内心的矛盾,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决定不对立,不对立,自自然然就和了,就合了,和合了,水乳交融成了一片,这是佛的境界,这是性德法尔如是的境界。我也常常藉方东美先生一句话来形容,这就是至高无上的境界,至高无上的享受。孔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不亦说乎”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只有契入的人他得到,这个契入的人,就是把自己内心里头的对立放下,内心里面的矛盾化解。我们今天道理懂得,方法也懂得了,但是事实上?事实上放不下。我看到你欢喜,看到他生气,还是这样子。这是什么原因?这是阿赖耶识里头过去今生烦恼习气它在作祟。你自己戒定慧功夫很浅薄,你伏不了烦恼习气,所以这个现象就现前。那你要问我,我们怎么办?没有别的,加强戒定慧的熏习,到戒定慧有力量了自然就伏住,你才能入境界。

这个入境界这个话很抽象,现在人讲很抽象,古人讲很玄,你得不到受用。到你戒定慧功夫深了,也就是说你真的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在待人接物这个里头去锻炼,炼什么?把你那个分别执著放下。所以日常生活,工作是修行,有些人讲:我工作太多耽误修行。错了,你根本不懂得什么叫修行。工作里头就是修行,历事炼心。无论做哪个工作,厨房里面烧饭,餐厅里面擦桌子、扫地,菜园里头种菜,都是修行,都是功夫。在这个工作里面修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就是说把这个分别执著在工作里头、在生活里头把它放下。你的工作做得更圆满,那工作就是功德,比福德高。如果里头还夹杂着妄想执著,那是福德不是功德,你所得的果报是三界有漏福报,不能了生死,不能断烦恼,不能开智慧。

一定要断烦恼、开智慧才能解决问题。《坛经》里面说得很好,此事,此事就是“了生死,脱轮回,成佛道”,这一桩事情福不能救。三界的福报跟这个不相干,福报再大,也不能够断烦恼,也不能开智慧,也不能了生死成佛道,这个东西要戒定慧三学。所以我们为什么这样重视戒律,道理在此地。

学院开幕之后,我交代同学们,你们要很认真好好的在一起制定一套教学的计划,拿来给我看。等到你们拿到澳洲永久居留的身份,我这个学院要移交给你们,我这么大年岁不再管事了,名义也不管,我也不要。但是我在这个地方,每天我给你们上这一堂课,这一堂课是《华严经》四个小时,这个课程我给你们上,其他课程你们自己要学,参考的资料,这么多年留了很多的录相带、录音带,资料很丰富,你们学习要能契入。你真的修成,你学的会讲会说,你自己不能契入,换句话说,日常生活当中还有贪瞋痴慢,还有偏爱,还有嫉妒,还有瞋恚,你是凡夫,你没有学到,你不能做人师。换句话说,你的前途还是搞三途六道,你念佛不能往生。

我们今天修这个法门,成就就是往生,决定往生,往生你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我自己要不是上善,怎么能跟上善人在一起?上善人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也就是说他没有见思烦恼,没有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至少也要断个一、二品,我们要不真干怎么能成就?要不真干,果报可畏,“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今天在这里享受的,你能消得了吗?将来要还债!所以一定要真干。我们的缘非常殊胜,只要你真正用心,真正肯干,我相信都有成就,确确实实我们能离开三途六道十法界,真的“出狱”了,这是如来大涅槃的境界。现在时间到了。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130卷)【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出狱。或名真实。或名离难。或名覆护。或名离恶

。或名随顺。或名根本。或名舍因。或名无为。或名无相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