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净土法门法师:定的标准就是放下万缘,放下愈多你的心就愈定、愈

发布时间:2024-05-29 01:01:45作者:心经讲解网
净土法门法师:定的标准就是放下万缘,放下愈多你的心就愈定、愈

定的标准就是放下万缘,放下愈多你的心就愈定、愈清净

摘自净土大经科注(二次讲)-第277集(净空法师)

「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这一句经文是宋译的原文。我们看念老註解,「但者,唯也,独也」,但念就是唯念、独念,也就是不夹杂其他的念头,这叫但念。「此二句与前二句,应一气读下。前二句是万缘放下,此二句是一念单提,此正净业之纲宗」,净土法门的纲领、净土法门的宗要就这四句。「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放下万缘。「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就是喜欢忆念过去一切诸佛如来,他们生生世世所修积的善根。善根是什么?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世法的善根,叫世间法,就是无贪、无瞋、无痴,一切世间法都从这三善根生起

。三善根的反面是三毒,贪瞋痴叫三毒;换句话说,世间法里头所有一切毒害,都是来自贪瞋痴这三根,这不善的根。反过来叫善根。学佛这就明白了,如何从贪瞋痴回头,重视不贪、不瞋、不痴,这三善根。出世间法的善根只有一个,精进,永远不懈怠,永远不后退,一往直前,就是本经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一向专念是菩萨善根,勇勐精进,只要抓到这个,没有一个不成就。所以这一段经文,「别显」里面这第一段,是念佛法门的纲宗,最重要的纲领、宗要。

如果带着贪瞋痴、带着欲望,还执着五欲六尘,就是严重的障碍,后面这一句这个乐没有了,乐是爱好、欢喜。因为你对世法财色名利没有放下,你对这个还有情爱,你念佛就不专心,忆佛念佛常常把佛忘掉了。如果我们有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人人都有的,没有这个现象就成佛了。有这个现象我们知道,我们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就是有夹杂、有妄想,有三毒、有欲望,这个没洗得干净,没有彻底放下。人彻底放下了,智慧就现前,对一切人事物一看就明白,心里有数。能不能说出来?不可以,说出来要得罪人,跟人结冤仇,决定不说。该说的时候说,该说,什么时候该说?他诚心诚意来向你请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时候该说。你看他来向你请教,心不诚、意不定,这就不说,说了没用。那是来请教是客气话,实际上也没有对你看得很尊重,所以这就不能教。察言观色,古圣先贤的经验。

老师对待学生叫面试,不说面试,就是来谈谈,见见面来谈谈就知道了。我们自己或许不知道,老师也不说穿,实际上那就是考试。我跟方东美先生见面、跟章嘉大师见面,那就是考试。方老师是我自己写信给他的,没有人推荐,自己慕名写信,要求他准许我们到学校去旁听他的课程。章嘉大师是有人介绍的,敏孟经,这个人不在了,是清朝时候的亲王,敏亲王。他们是学密的,敏亲王是新疆人,跟章嘉大师往来很密,是他介绍的。章嘉大师,我第一次见面,我向他请教一个问题,他看了我三十分钟,才回答一个字,又停了六、七分钟,给我说六个字,这都是考试。你不能够忍受,那你就走了,再也遇不到了。方老师那种口试,是一般学校里头常用的;章嘉大师这种方法,世间法没见过。完全看你有没有一点定功,也就是降伏自己的心浮气躁,让自己心恢復到清净、祥和,你才能接受教诲。由此可知,性情急躁的人,特别是脾气暴躁的人,很容易发怒,这种人没法子教,佛菩萨来也教不了。因为圣贤的学问,他从禅定当中生的,怎么去感应?要定。定的标准就是放下万缘,放下愈多你的心就愈定、愈清净,清净平等心是接受佛法最好的心态。

真正有清净平等心,一听经会开悟,像惠能大师一样,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有没有佛法的底子也没关系。我们以惠能大师为例子,他确实没有佛法的底子,为什么?他没有听过。只是卖柴偶然经过一个客栈,在窗户外面听到里面人念经,他就站了一下。那个人念的是《金刚经》,他听了觉得很有趣味、很有道理,他念完之后他去敲门,问这个先生,你刚才念的是什么?念得很好听、很有味道。这个念经的居士是有佛法的底子的,看到这个人是个老粗,年轻人,但是他对佛法这么有兴趣,就让他进来谈谈,果然没错,领悟能力很强。当时就给他决定,那就是影响六祖的一生,劝他到黄梅,到五祖那里参学。这个人真正是个法器,不认识字,没有接触过,居然能听得懂,把他体会的道理说出来,老修行人都说不出,很佩服。

他告诉他家里穷,一天不砍柴、不去卖柴一天生活就过不去,只有一个老母亲,全靠这个儿子每天上山砍柴过日子。这个居士也很发心,听了之后送他十两银子,十两银子他卖一年的柴都卖不到,都得不到这么多钱。而且告诉他,你去参学,你老母亲我们照顾,十两银子做为安家费,我们大家一起照顾你母亲,你放心去。这个地方要知道,《坛经》上没有说他母亲什么时候走的,这一别,惠能就没有再回家去了,在猎人队十五年躲藏起来,就没出来了。那要合起来的时候,十五年隐居,这又八个月,就将近十六个年头没有跟母亲见过面。明心见性开悟了,开悟的人有天眼,开悟的人有他心通、有宿命通,我们相信能大师照顾母亲是用神通。当然这些居士们高兴,特别是劝他参学的这位居士,多高兴,真的成为第六代祖师。

所以这个不起恶念,就是「不起贪瞋痴欲诸想」,这就不起恶念。贪瞋痴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三毒烦恼,欲是欲望,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如何能控制欲望?这是真实智慧,这是真实的功夫。把欲望控制到最低,释迦牟尼佛做到了,世尊一生跟我们演的,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把欲望降低到最低限度。晚上休息找一棵树底下打坐,白天需要吃饭,出去托钵,其他的没有欲望。平常一切时一切处,佛在定中,佛教人「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他自己当然是制心一处。那个制心一处,那一处是在哪里?就是这个地方讲的,「过去诸佛所修善根」。他的念头在这里,他不念别的,想过去一切诸佛所修善根。想诸佛所修善根,就是自己修学诸佛的善根,在定中修行,遇缘就起现行,不遇缘,常住定中。

这个善根,自性本定,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真心不动,真心不生不灭,这个境界就是净土宗所说的常寂光的境界。那我们就晓得,释迦牟尼佛没有接触大众,没有教诲大众的时候,他在那里打坐,那就是他住在常寂光中。有人向他请教,随问随答,所答没有经过思考,没有经过分别执着,没有,完全是自性流露出来的,也就是说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说出三藏十二部经,后来学生复讲,整理成为经典,留传给后世。当年佛说话的时候没有记录,没有讲义,这是真实智慧的流露。

你要问,佛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佛告诉你,佛的智慧是一切众生本来有的,佛有,你也有,大家都有。为什么佛的智慧能现,我们的智慧不能现?我们智慧实在讲也一样在现,只是变质了,智慧里面加上了贪瞋痴欲,这里头有这些东西。着了外面的相,五欲六尘的相着了,所以不叫智慧,叫烦恼、叫妄想、叫杂念,把智慧变成这些东西。自己变的,不是别人给你变的。为什么变?你不肯放下就变了,真正肯放下就恢復了。惠能在听经,听五祖讲《金刚经》,他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为什么?他万缘放下,没有贪瞋痴欲,不着五欲六尘,所以几句话之下他就大彻大悟了。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要了解,我们才知道怎样去学。一切法当中只有这个是真的,真的要用真心,妄心是决定求不到真的。真的难就难在此地,不难也就不难在此地,只要你肯放下它不难。惠能大师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那就是他真放下了,所以也就真成就了。

放下万缘之后,末后这两句,「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我们今天学净宗的,但乐忆念阿弥陀佛,所修的善根是四十八愿,广度众生,这是阿弥陀佛。末后一念单提,就是本经里面给我们说的一向专念。发菩提心是看破,一向专念是放下,我们就成功了。修行不难,很容易,成就太高、太殊胜了,所以叫一般菩萨听到都不相信。佛告诉我们,净宗这个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以下都不甚清楚,这个法门高妙到极处。所以记住,这一句是净业纲宗,那就是特别重要,我们自己要想在这一生成就,一定牢牢记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