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八关斋:承载千年古城的兴衰
商丘古城南门外,美轮美奂的古宋河畔,有一处超脱落寞的院落,那便是八关斋,是享誉国内外的一处著名景点。
每逢朋友自远方来,游览八关斋是必选之处。因为八关斋者,是一处表彰爱国忠烈先贤的胜迹,在安史之乱前期,商丘八关斋系“宋州剌史徐向率属吏父老,为河南节度使田神功建也”。八关斋题为《有唐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刻于八面幢。此书法因颜真卿所写,由此八关斋名扬天下。
一斋一碑一大家
八关亦称八戒,为佛教用语,是指佛教男女信徒一昼夜中所必须遵守的八条戒律: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涂饰香及歌舞观听;七不眠坐高广华丽床座;八不食非时食。前七者为戒,后一者为斋,合在一起总称为“八戒斋”或“八斋戒”、“八关斋戒”。
商丘八关斋,坐南朝北是一座唐代风格的门楼,赭红色院墙,青灰色瓦片,单檐歇山式屋顶,门楣挂着“八关斋”匾额,门前立有一对威武的石狮
。旁边立有石碑,上刻“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走进八关斋大门,迎面是一尊线刻石雕像,细看是唐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颜正卿坐像。两侧柱上挂有对联:一代宗师昭后世;八关盛事耀名城。上联说颜正卿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下联讲唐代宋州(今商丘)古城举行的八关斋盛事。
八关斋院内,可以看到一座造型优美的八角亭内,有座八棱石幢,共东西南北四个出口。石幢高2.9米,每面宽0.5米,上面有颜真卿晚年撰写的《宋洲八关斋会报德记》,共983字,其中记文944字,标题13字,列衔26字。每面五行,每行最多为28字,每字9厘米。结构严谨,体方笔圆;行笔兼用篆隶笔意。《睢阳区志》记载,碑立73年后至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李炎下诏大除寺院,碑随佛寺被毁而遭破坏。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宋州刺史崔倬在前刺史唐氏家中找到颜真卿碑文摹本,对残碑又进行了重刻。
佛门成为往事,寺院成为历史,但因为此碑的存在,人们记住了这座寺庙,也记住了一位将军,这位将军就是田神功。
唐玄宗天宝末年(756年),田神功当过县史,“安史之乱”发生时,他随叛将南德信、刘从谏围攻睢阳(今商丘)。田神功却杀了南德信,赶走刘从谏,率将士归顺朝廷,解除睢阳之围。田神功归顺后被封为鸿胪卿,后迁任徐州刺史、淄青节度使。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叛军又攻,田神功再解睢阳之围。后来,田神功屡受朝中嘉奖,“安史之乱”平息第二年,田神功官拜汴宋节度使,后升为太子太师信都郡王。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四月,田神功得热疾,睢阳人便向官府建议,举行八关斋会为田神功祈福,以报其解救睢阳危难的恩德的事情。当时,宋州刺史徐向欣然同意,出俸钱30万,于农历五月初八,在开元寺也就是现在的八关斋内设八关斋会,邀请1000名僧人前往诵经念佛。随后,州县官吏长史等文官设1500人为一会;镇遏、团练、官健、副使等武官设500人为一会;地方士绅设5000人为一会。一时间,佛饭香供摆满郊野,经声佛事昼夜不息,善男信女八方云集。为了记载这次活动,州郡长官又从千里之外请来了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由他撰文并亲笔书写,后刻成八棱石幢。
随着时代的更迭,开元寺几经磨难,渐渐衰败,后人便逐渐淡忘了田神功和那场声势浩大的感恩盛会。而“八关斋”碑却因颜真卿的名望和书法而盛名不衰。久而久之,地以碑名,人们只知道八关斋了。
“千叟宴碑”帝王事
“八关斋”景区另有一块古碑,名为“千叟宴碑”。千叟宴碑立于大院一角,有一座四角方亭覆盖之。古碑四面套以玻璃罩,很难看清碑文。八关斋门楼前立有一块石碑,上刻“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叟宴碑’”。
碑阴刻有《简介》:位于睢阳区归德府城南护城大堤南侧八关斋院内,清代乾隆帝为彰显治下太平盛世,四度举办“千叟宴”。该碑记录了归德府老人李元会蒙诏赴宴,于途中病逝,其子李师侗代父赴宴,得赐牌杖、诗卷等物,受封儒林郎。地方官及李师侗为记此盛事,特刻立此碑,以示永久纪念。该碑高约3米,宽不足1米,两面皆刻有文字。
据史料记载,清代的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皇家盛宴,在清代共举办过四次。八关斋内的千叟宴碑,记载的是乾隆皇帝最后一次举办“千叟宴”的盛况。
“锁蛟井“禹王治水
距八关斋东出口约10米处,有一处石碑,上刻“禹王锁蛟井”,石碑后是一尊大禹锁蛟龙的石像,石像后便是一口八角井,是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
据传,大禹时期洪水肆虐,是因蛟龙作祟,泛滥的洪水冲垮堤防,淹没村庄田地,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大禹先后制服9条蛟龙。大禹治水时,宋州城外有一对老夫妇,收留一个小孩做义子。这孩子唯一的爱好就是到河里玩耍。老人多次劝阻不听,也只好由着他。
一日大禹察看水情,发现在水中玩耍的小孩乃是蛟龙所变,当时没有惊动他,悄然离去。得知小孩是老夫妇收养的义子后,便找到老人家中,见老人正在编制葛绳,大禹就边与老人攀谈,边帮他编制葛绳,不久,那孩子从外面回来,见到大禹扭头就跑,大禹操起一根葛绳,喊一声“变”,顿时一条粗壮的绳索就套在了孩子的脖子上,大禹厉声喝道:“畜生,现出原形来!”顿时小孩现出蛟龙原形。向老人说明真相后,大禹就将蛟龙禁锢在了八角井中。
“月下老人”的故事也发生在商丘八关斋。
据多种史书记载,唐朝杜陵书生韦固,住在商丘城南关,一天夜晚,他乘着月光来到了开元寺,也就是八关斋,见一位老人正在月下看书。韦固走上前问老人看的是什么书?老人告诉他:“这是姻缘之书,天下所有婚姻大事,都记在这本书上。”韦固又问他,“袋子里装得是什么?”老人说:“袋子里是红绳,我用红绳将男的足和女的足一系,这就是夫妻。”韦固好奇地问:“我的妻子是谁?”老人说:“你的妻子就在这城北。一位卖菜的姓陈的老妇人怀里抱的那个三岁女孩就是你的妻子,十七岁时才能嫁到你家。”第二天,韦固果然见到了这个女孩,长相丑陋,很是烦感,就拾起一块砖头朝玩耍的女孩掷去。
十四年后,韦固中了进士,在安阳做了官,被王刺史选为快婿。韦固进了洞房,掀起红盖头,见新娘子长得如花似玉,不由心花怒放,但第二天早起卸妆后,韦固看到新娘子左眉毛间有道伤疤,问她是怎么回事?新娘子告诉他,她是王刺史的侄女,父亲原在商丘做知县,死在任上,不久母亲也病故了,由姑妈将她收养,在她三岁时被人用砖头砸中,留下了伤疤。韦固仔细盘问后才知道是自己所为。此后,韦固对妻子百般呵护,起床后亲自给妻子画眉。后来生个儿子叫韦鲲,长大后做了雁门关太守。韦固夫妻思念商丘,旧地重游,这件事被商丘的知县知道了,就题了个“定婚店”的匾额挂在了韦固住过的客店上,后来人们就把那个客店称为“定婚店”。
从此,那位月下看书的老人被称之“月老”,只要月下老人红线一系,男女婚姻是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的。“千里姻缘一线牵”这个典故,就出自商丘八关斋。
(李海军文)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