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习《普贤行愿品》对于修持净土有什么大利益呢?
我们认真地学习了《普贤行愿品》,学到最后,会得到对净土更新更深的认识。这种认识来自特定的学习《普贤行愿品》的因缘。
以我们的学习经验来说,讲偈颂时,讲了七支(从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的七个部分)之后,又讲愿差别的十六个部分,一愿一愿都琢磨了“所愿求的是什么”、“有何种利益”、“为什么要发此愿”等等,这样一路讲下来,到了“趣入圣者行境的愿”“随学诸佛、随学文殊、普贤的愿”时,感到一步步在往上升,已经达到了高潮,在朝着高深的地道、朝着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引着心去希求,但此后一转,普贤大士以身垂范,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满无量普贤行愿,普度法界众生。这样的表现,给人触动很深。只要一路如量地学下来,到这里会产生非常大的对西方净土的认识。自己的心是会得安慰的。
一般我们会疑惑:一个凡夫该不该现在发普贤行愿呢?这样广大的行愿发了之后,到底怎样去实现呢?心里会没有底,恐怕是要三大阿僧祇劫、转无量生才能修成功的事。但本经最后指明一条捷径,以导归极乐来圆满普贤大愿。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在一条条思维了阿弥陀佛的大愿之后,会恍然明白,一部普贤行愿就是立志求证大菩提普贤行海的境界;而一部弥陀愿王正是加持我们迅速实现普贤行愿,阿弥陀佛的发愿力投注在这个重点上面。看到每一条普贤行愿都能在弥陀愿海里找到加持实现的愿文。这就给了我们极大的保证:我们在修习普贤愿王的基础上修持净土,往生之后以阿弥陀佛的悲愿加持,一定能圆满实现所发的每一条愿。因此,我们希求成就无量普贤行,就会把一切心愿都归到一个核心上,就是通过往生极乐来成就愿王这个核心上。
这样,就更加会欢喜地发普贤愿,因为发普贤愿并非空谈,而是可以很快实现的。只要过了这一生短暂的几十年,就能踏上净土,马上就实现普贤愿王。这是非常快速的,就像从家里出门坐车行驶一小段路,就到了机场登机飞向天空。看到自己能走到这条路,就有勇气敢随经文来发普贤愿,而且会着重发普贤愿。另一方面,也会全力以赴地求生极乐世界,因为:往生是凡夫成佛的关口,是一成一切成的关口,一旦往生,自己的一切发愿、一切修持,都不会落空,而且,像画龙点睛一样,以前所画的龙身各个部分,经“往生极乐”这一点睛之笔,就一切都活了,都飞起来了。理解了这些,会加强我们往生的信愿。
所以,我们学习《普贤行愿品》之后,会对西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生起很大信心,会对往生生起强烈的愿望,而且会非常尊重净土法门。有些道友修净土宗,有自卑心理,认为我其它都不行,只能修净土这样愚夫愚妇修的法。这种认识很不正确,净土法门是极高深而又极平实的法门。学了《普贤行愿品》之后,自己会加强信心加深信心。
进一步细心地体会,还会认识到“普贤愿王导归极乐”是一代圣教的指归。《普贤行愿品》的结尾发人深省,一部《华严经》最后归到《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最后又归到自他导归极乐世界。这里面有大问题,点出了普贤愿王的核心是归向极乐,一代圣教的指归是“普贤愿王,导归极乐”,一切众生成佛的关键也是“普贤愿王,导归极乐”
。所以,普贤大士以身垂范,发愿:“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最后以悲心观照沉溺苦海的无量众生,也是发愿:“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普贤大士这样示范,是给我们表演成佛之路的走法。普贤菩萨是我们的榜样,他怎么发愿,我们也照着发。他求生净土来圆满大愿,我们也求生净土来圆满大愿,按这样走,决不会错。这样认识清楚了,自己求生净土的心就会非常坚定。再一点,会认识到在往生时普贤行愿的重要。经上明显地提示:临终时,身体、名声、权势、财富全等于零,这时候只有愿王能引导我们一刹那顷往生极乐世界。
这显示了愿在往生关头所起到的极端重要的作用,最终要依靠愿力来往生。这让我们看到普贤行愿的牵引作用。愿力的作用是不虚的,平时真正有发愿,这时愿力就现出来,引着心只求往生成佛,因此就和阿弥陀佛的愿相应,往生西方。
不仅如此,这个普贤愿还会在往生之后辗转不断地起作用,这种起用是尽未来际不断的。也就是,往生后莲花化生,得佛授记,显现利生的大事业,究竟成佛——在这从始至终的过程中,普贤愿王都起着极其关键、强大的作用。
我们眼光要放得长远,现在努力串习普贤行愿,将来得利益是极大的,这边串习进步一点,那边往生后的成就就会快一大步;这边能把普贤行愿串习得很好,那边就能以愿力全分地和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
所以现在就要把十大愿王和十六种愿差别装在心里,串习熟练,一点点地引发自己的希求心,把它修积得尽可能强、尽可能深。这个大愿的能量蓄积充分之后,一遇阿弥陀佛,佛一点,就能飞起来,就像火箭燃料充足,一点火就能升天飞行一样。所以,普贤行愿是修持净土上等的修法,是非常重要的成就菩提的基础。
明朝袁宏道 居士的《西方合论》有一段话说:“修净佛国土者,当发大愿。一者不为福田故愿,愿为一切众生,生净土故。二者不为眷属故愿,愿治一切如来家,生净土故。三者不为病苦故愿,愿医一切世间无明等疮,生净土故。四者不为转轮王故愿,愿转诸佛如来法轮,作大法王,生净土故。五者不为欲界故愿,愿离一切微妙五欲,生净土故。六者不为色界故愿,愿离一切禅著,生净土故。七者不为无色界故愿,愿尽种种微细流注,证无量相好身,生净土故。八者不为声闻辟支故愿,愿以福智二严,饶益一切众生,生净土故。九者不为一世界千世界故愿,愿代无央数世界苦,拔一切世界众生,生净土故。十者不为一阿僧祇劫千阿僧祇劫众生故愿,愿代无量无数阿僧祇劫众生苦,拔一切众生,生净土故。若能如是发大愿者,最后刹那,决定当如普贤愿中所说。是故当知愿为截苦海之舟航,导极乐之明师故。”
以上的十条愿完全含摄在普贤行愿中。如果我们有真正的愿力,为了实现十大愿王和十六种愿差别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是最圆满的因,最能和阿弥陀佛接引众生成佛的大愿相应。阿弥陀佛创建净土就是希望众生生到他的世界去圆满普贤行海而圆成佛果,所以最希望我们发普贤愿。我们以普贤愿求生极乐世界,临终以大愿的力量决定会引着我们的心,往生极乐世界。
如果普贤行愿前前后后都贯通了,都思维清楚了,再看净土愿这部分,就会明白,这是在给我们示范:现在该怎样朝着这条一生成佛的大道对应着发愿。
这一点,很多人粗心大意,很快就滑过去了。其实,要注意的是每部分如何具体地发愿,而且,要在心中依样引发。多少人都流于表面,没有落实。这四颂是誓欲临终时没有障碍现见阿弥陀佛,一刹那即往生极乐世界;誓欲往生极乐世界之后,现前就成就所有的普贤行愿,利乐一切众生界;誓欲得佛授记之后,化身无量,周遍十方,利益众生。这是展示往生成就之路初、中、后每一步的走法。我们按照每部分的愿文,一条条地落实发愿,就是首先把圆满的种子都种好,将来就会圆圆满满地结果。
这里的重点是要得解(得到认识),一旦得解,心态就会随着改变,就是会意识到:我现在要在净土愿的每个环节上,努力去积聚愿的力量,现在积聚了这分愿力,将来就会在每个环节上都发挥作用。由此就会主动地去落实这组净土愿的每个环节,对应着这条成佛之路勤恳地串习发愿,从而改变以往的盲目状态。这就是通过学习得到的效果。
总之,学好了这部分,就能让我们往生净土的发愿得到提升,可以开发广大、长远的往生大愿。经过了这个过程之后,心里装的就是一组非常完整、广大的往生愿。在愿上开展得广大、长远了,往生的信愿就得到了提升,这时修起来,心量非常开阔,信心非常充足,修持净土非常有动力,方方面面的作用都会起来。
最后要说的是,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来人间的一件大事因缘,就是要接引我们这些有缘人,修持普贤行愿,导归极乐世界。这是现代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上师自己就是这样示现的。作为善财童子的化身,上师领受了普贤菩萨的法教,也如普贤菩萨示范的那样,大力引导众生在修持普贤行愿的基础上,求生总集数百亿佛刹庄严的无与伦比的极乐世界。因此,我们要跟随法王如意宝,走这条以普贤愿王导归极乐的成佛之路,而且,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从今生到未来世,在十方世界中把无量无边的众生从烦恼大苦海中度到极乐世界去。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