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 彩塑观音

发布时间:2024-12-29 01:01:11作者:心经讲解网
●观音堂真是当地农民修建? ●众多彩悬塑到底美在何处? ●艺术珍品怎样躲过“文革”?
  长治观音堂位于长治市西郊梁家庄村西,创建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是长治市内保存较好的一处寺院。院内正殿中,手法精湛、造型精美的彩塑及悬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历史价值。2001年,观音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月12日,记者探访长治观音堂,领略了这里古代艺术品的精美绝伦。  堂前献殿布局精巧别致  “长治观音堂绝对值得一看,里面的彩塑特别精美!”采访之前,长治市文物局副局长王伟不止一次向记者说到过观音堂。  12日上午,记者出长治市区不足5公里,来到西郊梁家庄村,找到了掩映在农舍之间的明代古建筑观音堂。  在长治观音堂文管所长张斌宏的指引下,记者看到,殿堂虽然规模不大,但布局精巧:坐东向西的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香亭、观音殿。钟鼓二楼位居山门两侧,左右配殿对峙,院内的一株千年古桧柏,挺拔茂盛,郁郁葱葱。主殿观音殿广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其斗栱、石柱,装修独具特色。殿顶黄绿两色琉璃屋脊,纹饰为蟠龙与西番莲纹样,形象逼真,典雅大方,属明代遗构,为长治地区琉璃的精品。殿门正上悬一块雕花大匾,上书明万历十一年冬,兵部侍郎郜钦所书“观音堂”三个镏金大字。张斌宏介绍说,从观音堂的建筑结构可以看出,明代建筑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这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木材,从而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  释道儒同聚一堂  走进观音堂正殿,记者顿时被满殿多姿多彩的塑像所吸引。不足60平方米的殿堂内,铺天盖地全是泥胎彩塑、悬塑,房顶上面也被彩绘泥塑占满了。  张斌宏所长介绍说,这里共有大小塑像500余尊,大的高约两米,小的仅有几厘米,都是泥胎圆塑和悬塑。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教领袖塑于一堂,人物众多,仪态万千,这在历代古建筑中都属罕见。而且这些雕塑以彩塑、悬塑相间,布局生动和谐,色彩如新,雕工精美,为明代彩塑及悬塑中难得一见的精品。  悬塑是一种以架定位、上厚下薄、悬插在固定于墙上木架之中的室内彩色泥塑。泥塑上身略向外倾斜,重叠时下层的上身挡住上层的脚部,上下多层重叠则产生华丽的效果。整堂彩塑错落有致,灵活多变,圆塑、悬塑、组塑、浮塑等手法齐全,塑绘技艺熟练精妙,人物生动传神,场面浩繁复杂,金碧辉煌,缤纷瑰丽,令人目不暇接。  在一般的寺庙里,观音大多是亭亭而立,一手持柳枝,一手托净瓶;或者跏跌而坐,双手合十,面目端庄。而这里的佛坛上,观音却风姿独具。她坐在莲台之上,面和目慈,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俯视,左臂自然伸直,左腿下垂,脚踏麟麟兽尾部,右腿弯曲,脚踏祥云,右手很悠闲地搭在膝上。这与在她左右两侧半跏而坐、单掌立胸、一派庄严肃穆的文殊、普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观音菩萨后面演绎着善财童子历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的五十三参后依教奉行终于获证善果等佛转故事,人物造型,姿态万千。  殿堂内的正面顶部,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教祖师同坐中央,释迦牟尼居中,老子、孔子分列左右。释迦牟尼跏跌而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为“说法像”;老子为道长装束,仿佛在论经讲道;孔子儒生服饰,正打坐向众弟子讲学。中国古代社会所信仰的各方神圣齐集一堂,佛道缝合,堪称一奇,这也充分体现了自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共荣的文化现象。除此之外,庙宇四壁及柱、梁、架上处处塑满了天富圣境、桂殿兰阁、琼楼玉宇及三教各界人物,大小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塑像仅靠背后横柱连接,四面悬空,加之祥云缀绕,颇有天宫仙境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顺着殿内两侧的佛台之上,分别塑有十八罗汉,或文静沉思,或孔武豪放,或不修边幅,或机敏乖巧,或大智若愚,或坐禅说法,或静目养神,姿态各异,刻画入微。  罗汉之上有二十四诸天尊神,二十四诸天包括四大天王在内的佛国的守护神,看上去他们有的在评事说理,述其佛法;有的拉弓射箭,习练武功;有的竖眉怒目,威武雄壮;有的攥拳握杵,威震一方。个个气度不凡,似在威风凛凛地捍卫着佛法,保护佛国尊严不受侵犯。  顺着殿堂的内壁三层,记者还看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等十二圆觉塑像,其神态娴静秀雅,花冠、璎珞细致精美,服饰线条流畅,他们所乘的麒麟、狮子、大象等坐骑生动逼真,虽是神的故事,却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再上悬有帝释、供养人等,共400余尊,并附以龛阁装修,金碧辉煌,堪称佳作。  十二圆觉再往上的第四层,南壁为道教人物故事,有玉皇大帝、西王母、八仙等;北壁为儒教人物,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在殿的门窗之上,南面有道教中最著名的八仙拜寿故事情节和唐王接经的历史传说故事,北面则是历史上有名的明英宗时的“土木之变”、“南宫复辟”等事件的传说故事。殿内祥云环绕,庄严圣洁,三教故事人物交错,恰似一人间仙境。  众村民圈围墙保护观音堂  采访中,记者向张斌宏所长说到关于观音堂当年的修建情况时,张所长介绍说,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潞安府长治县太平乡梁家庄农民梁水禄,因家中贫困难以为生,只得将自己的十二亩土地卖掉,得二千五百钱。乡邻常朝润买了这块地后,众乡人集资,于万历十年动工修建了这座观音堂。  “这一堂艺术精品如何能够完完整整地保存至今,躲过‘文革’劫难的?”面对记者的提问,张斌宏所长兴奋地说,十年“文革”时期,梁家庄村民为了保护观音堂,用临时的围墙将墙壁上的悬塑封存,当地农民还把这里筑墙建成了粮仓,上了三把锁,只有三个村干部同时到场,才能打开粮仓,观音堂因之得以幸存。而村民们之所以这样齐心保卫观音堂,源于他们对“老奶奶”虔诚的信仰、感激和爱戴。据说战争年代,只有这个村出去当兵打仗的人全部活着回来,无一人阵亡,这个奇迹的发生是因为观音菩萨的保佑,村民们对此至今深信不疑。  张斌宏介绍说,观音堂是以敬奉观世音为主,集儒、释、道教和民间信仰的一座宗教建筑,而且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各路神圣都应有尽有,例如观音、罗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八仙、孔子的七十二贤人等等,这在全国都十分少见的。建筑规模小巧,构造精美,反映了明代时期我国古建筑构架与布局的特点及上党地区的地方风格与手法,国内少有,艺术价值极高。精湛的调塑手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极具文物、艺术、宗教价值,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在全省乃至全国文物、艺术、宗教界都有很大影响

。  观音堂是不可多得的古建佳作,是我国明代时期宗教、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是明代晚期民间信仰的真实反映,充分体现出儒、释、道在普通人们心目中占有同样的位置。如此精而全,这在现存的古代寺庙中是十分少见的,是明代上党人民留给我们的历史财富,它既反映了明代上党地区彩悬塑艺术的高超技艺,同时又是明代上党地区百姓宗教信仰、心灵寄托的真实记录,更是千百年来儒、释、道三教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典范,生动地呈现了我国宗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特现状,是研究中国宗教和民间信仰发展历史最好的实物资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