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广行法师:平常心是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发布时间:2025-01-08 01:04:37作者:心经讲解网
广行法师:平常心是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我们已经皈依三宝,皈依佛了,就不要去皈依那些天魔外道,他不能解决我们的生死问题,所以不皈托他。而我们皈依三宝,他能够让我们产生无量的功德,因为佛法僧三宝能够启发,引导人们离苦得乐,走向涅槃解脱的道路,所以我们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这里面有示像有理体,简单地说,示像叫做住持三宝,或者叫做化相三宝。化像三宝,是佛陀刚刚出现在印度以释迦牟尼佛为佛宝,佛陀所讲的四谛法是法宝。

当时,鹿野苑的五个人,跟佛陀一起修行,然后这五个人皈依佛以后出家了,现僧像叫做僧宝,这就是最初三宝的成立。住持三宝,佛陀已经入涅。我们只知道有释迦牟尼佛这个名称,有佛像的存在,我们产生礼敬,有经书法宝的存在,让我们依经书。还有随佛陀出家的僧人,这都是我们皈净的一个对象,这就叫做摄像三宝,这都是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理体三宝,或者叫一体三宝,分这两种。一体三宝啊,就是三宝当中,每一种都具足三宝的功德。佛宝,佛陀他能够讲法,佛本身于理无争无为,法能够产生佛,那么法本身有鬼持,法理无争无为。僧宝,僧能修行成为觉者,僧能依法而行持,僧和合无为,这样一个当中,又有其他两种,这叫一个具足三宝。还有一种叫做理体三宝,每一个众生都有三宝的功德,我们都能够修成佛,我们依法去修行,那么我们蕴含了很多道理所在。以理能够遵行,以理无为无争,这样我们都能够具足三宝的功德。我们皈依示像三宝,是要反观于理体的三宝。要正得这样一个究竟的道理,这是我们要皈依三宝的目的,所以我们皈依佛,以佛为师,皈依法,以法为师,皈依僧,以僧为师。一切的出家人,都是我们的皈依对象,都是我们的师父,作为居士,我们都应该恭敬。佛法是从恭敬当中求得,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消一分业障。产生一分傲慢,就与烦恼相应。根本烦恼里边,有贪嗔痴慢疑,还有恶见邪见,这是根本烦恼,能够使我们轮回生死。烦恼即迷惑,人类因迷惑而造诸恶业,受种种的痛苦。

这个痛苦的来源啊,都是由着六种根本烦恼而起的。第一是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贪即贪爱,贪恋,贪浊,对于五欲过分的追求,或不易的窃取。或对于自我的财务与所学的理法悭吝不舍,不肯施惠于人。只为私欲损害他人,贪之为害,罪孽深重,经云死堕恶鬼,受饥渴报。第二是嗔,嗔即嗔恚,对涅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对违逆不顺之境,不能忍受,生气愤怒或横起爆恶,损害他人。或饥渴寒热到来,无涵养心而生嗔恨。很重的嗔心,要跟人家结怨仇,居士与居士之间结怨仇,居士与出家人结怨仇,跟家人朋友结怨仇,然后,又拼命的念佛供养,这样修行有什么效果呢?想要了脱生死,想要离开这个五浊恶世,杂染的世界,就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远离嗔心放下执念。

《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秽之某害,死堕地狱,受身像丑陋报。第三愚痴,愚痴就是对因果事项不明,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取之邪见,叫愚痴,不是那种痴呆啊!因愚痴而智慧闭塞,而妄生贪求,求之不得,则称嗔恚,故愚痴为三毒,贪嗔痴的总根,能造伤天害理之事,死堕畜生中受人宰割。第四是慢,慢即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对于他人不如自己的或超过自己的,乃至与我程度相等的,都表现轻慢态度,造成不能与人和睦共处的苦恼。第五是疑,疑即怀疑不信对佛教的教理善恶业力,以及世间一切实事实理都不能诚信无疑。堵塞扇门,滋生邪见,造出是非恶业,贪嗔痴慢疑五烦恼,是心着垢染,系服不脱,未知思祸即思想上的迷糊错误。其性质迟钝,难以制服尤其无名惑,不易断灭,故称为五钝时。第六不正见,由思维不正产生错误的知见。有五不正见,即萨迦耶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萨迦耶见,即身见或我见,因只此身以为有我,其实此身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五蕴。

四大,地水火风,这四大和合而成。本来是无常败坏之物,而无知却执着之唯一,为常为变为主宰的时我存在,这就是萨迦耶见。边见,又名边执见,边是鄙陋或偏差的意思

。即谓所得的知见鄙陋,有所偏鄙。执长执断个咯一边,执长的知见以常为恒长不变,人死仍旧为人,牛死仍旧为牛,贫穷永远是贫穷,富贵永远是富贵。执断的知见,以人死一灭永灭,无有生死轮回生辰之事,则做恶何为,无善恶因果可论。邪见,邪见即不正的知见,不信正法,卜无因果,毁谤圣贤,坏诸善事。见取见,见就是指前边说的我见,边见,邪见,取是取着不舍,乃对前说三不正见执以为实。又这见亦名非果即果,即是自己还没有亲正圣果,而妄执已得到圣果的错觉。戒禁取见,戒是戒止杀盗淫妄之累,禁是禁绝饮酒赌博吸鸦片烟等嗜好。持戒和守戒本来是好的,为什么反说不正见。

这因为过换在一个取字,取是执着,妄自执着,其所持不正的戒禁为最殊胜。如印度有一种外道,他们持牛戒或者持狗戒,便食草食粪,或做头岩头水付火,卧荆等种种苦行,本非出世正因,却执着修此类苦行之因,能获得最上的涅槃妙果,故又名非因计因。以上这五种不正见啊,是知见上的迷惑,称为见惑。是因为邪知邪见,邪思维等而升起不正见。如闻正法,于见道中既能顿断恶见,因为意断恶见之故称为五力使。

佛经里说,舍利弗本为外道弟子,因与马胜比丘听到佛教因缘法门,即弃邪归正。亲闻佛陀说法之后,七日变通佛法,正三果罗汉,再经十五日的修持,断十惑证阿罗汉果。十惑即贪嗔痴慢疑及五不正见,也称十使。未能使令众生,迷惘沉沦苦海,由此十使,而起见思二惑,故为烦恼的根本,有情生死流转的苦因。如果嗔心太重,带着太重的嗔心慢心痴心疑心,不正见在修行,来生有可能就失去人身了,所以诸位啊,你不知修哪一道去了,这不是我说的啊,这是佛陀说的,佛陀的慧眼观察到,众生的业因业果如是,一切如是因如是果。

我们要相信佛法是这样啊,但是你不相信佛法呢,因果也就是这样,谁也逃脱不了!我们不要总觉得自己,我很好,我很修行,我很供养,如何这般,我也很念佛,你念的这个佛号呀真的是太差劲了,不觉得吗?因为你的这个贪嗔痴我慢不正见,有没有解决呢?如果没有解决,依然生死啊,还得再来。你修行到底修什么呢?念佛念了,可是这些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啊!整天到处师父啊法师啊,快来给我们讲讲经吧,那么你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好乐听,听完了回去了,还是那个老样子。哈哈,你数数看吧,你今年多大岁数了?后面还有多少时间呢?所以赶快放下吧,既然我们相信佛法,必定要这样做的。我们皈依三宝,修行佛法,要有这样一个理念,你所做的是不是贡高我慢,对三宝有没有产生恭敬心。我们皈依三宝,要礼敬三宝,不能产生与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相应,那就做生死业了。

怎么才能既知道烦恼又能破除烦恼,唯有老实念佛啊,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念佛则心静,心静则智慧现,便可知道烦恼的所在。一念佛则得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护法龙天的智慧加持,法力护持便可以破除烦恼。金刚经云,无我人众生受者四项,又云离一切诸相有命诸佛。若知无我,烦恼便不生,即断烦恼,则能离诸相,能离诸相,则佛道自成。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总有许多烦恼的事儿,而且很容易把我们不好的情绪发泄给周围的人。我们通常只在乎自己受到了委屈,却忽视对方的感受,因此不自觉的伤害到了别人。所以当有不快乐之举或生气之举,如果能多想一想,其实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不是为了生气而交朋友的,不是为了生气而修行的,不是为了生气而做夫妻的,那么我们就会为自己的烦恼心情开辟出另一番安详。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执着于某一件事或者某一物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就接踵而至。如能看开一切啊,心无挂碍就会无所畏惧,人生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当你看淡得失,无谓成败的时候,反倒顺风顺水,遇难成祥。人生最宝贵的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平常心是道,远离混浊,平静如水,不为世间五欲所惑,不被人生百味所迷啊。

我们了解了三宝的义理之后啊,就要皈依三宝,皈依的做法呢,在经典里面非常的简单,也可以说极为简单。佛陀在世的时候啊,皈依的人善根深厚,根基很厚很深,当然就用不着太多的仪式了,我们现在呢,如果用太简单的仪式,人们感觉不怎么样啊。

佛陀在世的时候啊,仪式很简单,最初皈三宝的一个叫叶舍比丘的父亲,皈依三宝,他只是在佛陀前这么说,他说,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愿世尊听为优婆塞,这样一说他就算受三皈依了。如果现在的人们来皈依啊,就这么句话一念,他们就会认为太快了,所以我们要举行种种的仪式。这个皈依的仪式非常重要,我们要通过仪式达到我们心愿的一个效果,通过这个仪式的做法,我们内心产生一种恭敬,达成皈依种下这个皈依的体了。

皈依三宝的词句啊,虽然很简单,但必须要清楚明白,在道宣律师的《羯磨疏》里面,诸界受法当中这样讲,若师教研就是师父在那里教你说。佛弟子答言而或不出声或与不拒,皆不成皈依啊!你叫他皈依,他说可以,然后教他念,他念不清楚,这样都不成皈依的,或者语言语音不同,听不懂,这也不成皈依。我们皈依的时候啊,应该要先让知道皈依的义理,正受三皈依的时候,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三说必须要听清楚念清楚,才能成为皈依。后面皈依佛境皈依法境皈依僧境,那是叫结法圆满皈成。前面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必须要念清楚,或者听清楚,才称为皈依,虽然简单,但是这要求的是非常的严谨的。以上所讲就是皈依三宝的大概义理。

文章根据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在家居士律仪》开示整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