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虽然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但其声势之浩大,影响之广泛,已经引起世人的关注。坦率地讲,禅学已经不再具有种族和区域的色彩,而成为人类文明的典范。全人类的有识之士,都可以从禅学中获得教益,体会人类共同的理想。
佛学源于印度而禅学则兴于中国,中华禅学的历史成就,为世人所注目。值此禅学热方兴未艾之际,如何在世界禅林,保持中华禅学的应有的地位,重温先哲的光荣,回应时代的召唤,是当代中华学子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
禅学的价值,在于对偏执的扬弃,而使人类思维走上心物均衡、色空不二的道路。通俗地讲,禅代表着一种高级的思维模式;换而言之,它是一种自然状态的流露,禅修是人的天性,修禅则是对它的强化。禅学的作用在于使人们从两难的思想困境中游离出来,进入真如不二的新天地。
禅学的生命在于标新,标新的基础在于融合。唯有融本合源才能继往开来。如果溯源的话,我们不难在许多先哲的论述中,发现禅学的萌芽,只不过没有象《坛经》那样直接罢了。
发展中华禅学,应该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坦诚的心智,开拓禅学的未来。根据个人肤浅的体会,说点看法,祈请各位老师指正。
(1)提高自身的禅学素养
禅学不立文字,并非没有文字,不假修持,绝非一蹴而就
。切不可浅尝辄止,把个人的主观意愿,运命浮沉同禅学揉合在一起,不肯做踏实平易的修持工夫,这样于人于学均无益处。学在禅时,禅为学;禅在学时,学为禅。因此,在禅学的普及上,应该强调禅学本身是一门高深却又源于平易的学问,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渲泻。(2)走与中国传统共进之路
中华禅学自有其不同凡响之处,但毕竟离不开中国传统的土壤,根深方能叶茂!学者的视野应该宽广一些,无需划地为牢。对佛经须切已深研,对其它各家学说也应认真学习,这样才能做到触类旁通,幽明同居。
(3)开悟成务,农禅并举
开悟是禅学的基本内涵,成务则是社会对人提出的现实要求。特别是对于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人而言,物质生活水准仍然很低,尚面临许多严峻的生存问题。因此,我以为各位学人不应沉溺于个人理想的实现,而应与大众同甘苦,以困难为资粮,做到悟务一贯,劳作与修禅并举。
(4)中西一体,携手同行
中学、西学的纷争,我想是可以在禅学中获得统一,而这种统一定会促进禅学向新的领域迈进。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舍此,别无它途。禅学研修的深入,有赖于形成高水平的研修群体。禅学的未来在青年,青年的成长却需要老一辈的培养,相互启悟,修研相长。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