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净土法门法师:用攀缘心来看经、听法,这样搞法愈迷愈深

发布时间:2024-05-29 01:01:57作者:心经讲解网
净土法门法师:用攀缘心来看经、听法,这样搞法愈迷愈深

佛说一切法,我们现在所以遭遇到很大的困难,不能够领悟,我们怎么样?我们看经,眼看著这个字随看随分别,耳听说法的音声随听随分别,这就糟糕。为什么?用攀缘心来看经,用攀缘心来听法,这样搞法愈迷愈深,不会开悟的。佛的意思是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这个意思,开经偈里讲「愿解如来真实义」,那谈何容易?如来的真实义,是说了这些之后叫我们不要分别、不要执著。譬如我跟诸位说不可以执著,你就分别不可以执著,怎么样?马上执著那个不可以执著,不就糟糕吗?叫你不要分别,不可以分别,你分别那个不可分别。难就难在这个地方,这是我们错会了意思。真正能懂得佛的意思,佛的千经万论,给诸位说,你尽管看、尽管听,听而无听,人家问你有没有听到一句话?一句话也没听到。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如果你参加了,一天也没缺,听了四十九年,你听过释迦牟尼佛说什么法?一句也没说,你成功了!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法说?没有法说,一个字也没说,而我一个字也没听,你才是真正懂得佛法。我们不然,我们就像阿难一样,听了都记在心里,结果把意思统统错会了。这就是我们现前障碍的地方,也就是这里一语道破,我们用攀缘心,把这个东西当作自性。自性在此地讲就是真心,这根本就不是真心,我们误会了,把这个东西当作心。

七识执著、六识分别,前五识是接受外面的境界,也叫六入。从眼识里面入色法、入色尘,这个色尘的落谢影子,色尘也没有真入进去;耳识落声尘的影子,乃至於意识落法尘的影子,所以它有领受境界的作用。根跟境一接触的时候,现行就薰成种子,种子又薰现行,种现互相的薰习,而成一种什么现象?相续不断的相,我们在这个相续相里面迷了。相续相,给诸位说,就是生灭相,种薰现、现薰种,是一种生灭相,循环的相,结果我们都被欺骗了。谁欺骗你?没有别人,自己骗自己,这是要晓得没有别人骗你,自己骗自己

。我们现在看电影,在电影银幕上看画面,看这个人有动作,有说有笑,诸位要晓得,你把电影后面的带子拿来一看,一张一张的,它也不会说、它也不会笑,它是死板板面孔。它就是快门速度太快,我们迷了,一秒钟二十四张,快门开放二十四张,我们就被骗了,这叫相续相。佛给我们讲,阿赖耶识里面种现相薰的速度,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我们要弹得快的话,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次乘六十再乘九百,多少?二十多万。一秒钟二十四张就把我们骗得以为是真的,都欺骗了;一秒钟如果说是有二十万以上的生灭,我们怎么能觉察到它是假的,它是虚妄不实在的?再给诸位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这个相,所以佛说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决定不是真实的。这个相从哪里来的?就是自己阿赖耶识里头的种现相薰。凡夫不能够明了,把这个东西当作自性。

攀缘心是什么?就是第七识相应,妄想生灭的心。这个心从哪里来的?没有体,是以六尘落谢影子为体。这个地方讲的攀缘心,主要就是讲第七识跟第六识,因缘会的时候就有,因缘散了就没有。不但六、七二识是缘生的,阿赖耶也是缘生,学唯识的同修应当晓得,八个识五十一个心所都是有为法。所谓有为法就是因缘生法,也是属於生灭法,在唯识里面讲是依他起性,二十四个不相应是遍计所执性,心法、心所法、色法都是属於依他起性,都不是真实的。我们现前这个心,是随著境界而有的,境生则生,境灭则灭。那也许说,我没有境界的时候,我在那边打妄想也生,还是境界,什么境界?第六意识缘法尘。法尘有两分,所谓有生法尘、有灭法尘,第六意识攀缘阿赖耶识里面五尘落谢的影子。可见得你这个心只要一生,决定是因缘会合,这就假的。不与境缘相会的,给诸位说,那是真心,凡是与境缘相会的统是妄心,这总需要记住。这个给诸位说,是确确实实的真相,佛法里面讲「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我们无始以来就把这个缘影当作自己的本性,所以才执著这个心在内,或者是像前面所讲的在外、在中间,才有这么许多的执著。也正因为这个攀缘心它是个相续相,相续不断,一刹那九百生灭念念不停,它不会止住,止住就成佛,真心现前。它不会止住,所以在这个现象里面产生我执、法执,这就是此地所讲的生死根本。

这个真相,对一个学佛修道的人来讲太重要了。你要不了解这个真相,不但无上菩提不能成就,连个声闻缘觉也不能成就,决定是外道、是魔王、是魔眷属。确确实实,这等於走路,这是三叉路口,那个路走对、走错就在此地决定,诸位想想,这多重要!如果明白了,像诸佛菩萨一样,根境不偶,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像镜子照外面东西一样,清清楚楚绝无染著,那就是没有妄想,不起念头,不分别、不执著。诸位要晓得,这个时候是什么心?平等心、清净心,这就是佛心,这是真心。我们要想真正有成就,要在这用功夫,怎么用法?你说是一下就到这个境界,那是再来人,普通人做不到。普通人可以学习,道理懂得了,这就是佛门常讲的「理可顿悟」,道理一下就明白了;「事须渐除」,我们在实际上转境界要慢慢的来。总而言之一句话,在境界里头要提起观照,常常要提起觉性,不要迷惑。所谓觉性,是不是把一切事情我都清清楚楚了,这样来解释觉性太含糊,为什么?这一种的觉,我们一切凡夫众生都有。而佛法里讲的觉不是讲这个,它讲的是什么?样样清楚没分别。有分别的觉是迷不是觉,有执著的觉是迷不是觉,有妄想的觉不是真觉,还是迷。

摘自楞严经 (第十七集) 1979/9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17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