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印一法师:只要一念菩提生,必招千万菩萨来

发布时间:2024-07-06 01:04:14作者:心经讲解网
印一法师:只要一念菩提生,必招千万菩萨来

去年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我们是较先一批到达地震中心参与救援的志愿者。那时候的龙头山,余震不断,到处是伤员和尸体。鲁甸是一个回族县,盛行伊斯兰教,在救援队伍中,也有很多伊斯兰教徒。开始,他们非常排斥我,甚至反感我,特别是当地的一位教师,处处刁难我,处处排挤我,他抢走我的工具,不分食物给我,甚至在直升机离地面还有两米左右就把我推了下去。那时候。我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到灾区参与救援的,他们那样对我,我真想一走了之。但是,面对一片片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面对一双双充满了悲痛和期待的眼睛,我实在不忍心就这样离开,于是坚持参与救援。

菩萨精神光照人天

后来,我们一起在废墟中搜救,一起护送伤员,一起给灾民分发药品和食物,一起给灾民们做心理辅导。慢慢的,我们成了朋友。我们一瓶水两个人喝,一盒方便面两个人吃,我还简略的给他讲了佛教的慈悲和智慧,讲了普贤十大愿。最让我惊叹的是,半年后我在昭通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讲课,主题正是:如何通过悲智双运来恒顺众生。可见,慈悲和智慧是超越国度、种族和信仰的。而恒顺众生,就是需要我们投身到众生之中,不离不弃、同愿同行,并以慈悲喜舍的菩萨精神光照人天、弘范三界。

可见,我们佛教不要局限于对教内四众弟子的教化,随着大家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我们佛教弘法重心还应该从寺院高墙内主动的走入社会生活,为其他的社会民众提供情感寄托和生活帮助,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思想指导和道德依据。我们不需要强求所有的人都来皈依佛教,我们尊重每个人的信仰自由,但是我们要努力为社会成就更多的具有高度的担当能力和强烈的奉献精神的德智双馨的社会复合型人才,也就是所谓的菩萨型社会精英。

这也是我们当前的部分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是我们恒顺众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佛教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要当仁不让,直下承担!“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涅洹!”众生虽然是成佛的障碍,众生更是成佛的基础。因为,“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所以我们要依照十大愿,认真的行持下去,少一点分别计较,多一点和谐,多一点互相帮助。既不能舍弃一个众生,也不能间断一刹那!

众所周知,《华严经》的宗趣,就是以法界缘起、理事因果、不思议为宗;以真俗圆融、悲智兼修、切入一真法界为趣。而我们今年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的主题词,与这个宗趣是高度契合的。“恒顺众生”的现世表现,就是我们大家一起,以慈悲为基础,这是一个必须的前提。在这个慈悲的基础上,抛开所有的门户之见,以宏博的心量为指引,以圆融为无碍方便,联合社会各界,不论是什么国度、什么种族、什么信仰、什么职业、什么性别、什么年龄等等等等,都要联合起来,大家共同构建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健康发展的和谐社会。

恒顺众生,构建和谐社会

虽然这是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是我们也要满怀欢喜,满怀希望。我们也不要因为自己势单力薄、才疏学浅,而过多的担忧,甚至退缩。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我们即便只是日行一善,也可以积善成山,填满愿海。只要我们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信愿坚固,只要我们敢于发心恒顺众生,构建和谐,就会招感无尽的助缘来成就我们。

在非洲,在那块炽热、神秘而贫瘠的土地上,由于没有蚊帐的保护,每三十秒钟就有一个孩子病死。大家知道,小孩子都是天真无邪、可亲可爱的。虽然,我们是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国度,不同的语言,这些孩子与我们似乎也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而因为地域或者环境的不同,我们身边也很少有人会因为遭遇蚊虫叮咬而患病去世。但是,当我们听到每三十秒就有一个孩子死去之后,当我们想到每三十秒钟就有一朵娇嫩的花蕾凋残的时候,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想和作为呢?至少不会无动于衷吧?

有位叫凯瑟琳的小女孩,在五岁的时候看到PBS电视台的记录片中报道了这件事,从而对非洲的孩子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为了能够给非洲孩子捐赠蚊帐,她不仅捐出了自己的早餐费、零花钱,还感动了父母和邻居与她一起通过义卖、表演舞台剧等方式来募捐,乃至给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写信求助。一年半以后,她不仅直接筹集了超过6万美元的善款,还促成了比尔盖茨为这个项目捐款三百万美元,从而拯救了许多的生命,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心战士”!

所以,我们不要担忧自己没有恒顺众生的能力。只要一念菩提生,必招千万菩萨来。所谓,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却!即使我们现在智慧欠缺,慈悲薄弱,但是我们只要勇于发心,敢于发愿,并通过向诸佛菩萨不断的学习,临摹他们的慈悲喜舍、六度万行,必定可以利益众生,成熟自己,和谐社会

腾讯佛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