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卢志丹居士 新书《日常生活中的佛心》
日常生活中,时时是佛心,处处有禅机,所谓“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柴”。可惜,多数人由于内心无明覆蔽,意识不到自身本来具有的佛性和体验禅的潜能,这就叫做“百姓用而不知”。
晚唐时期有一位龙潭和尚,他的师父是天皇道悟禅师。他在师身边呆了很长时间,天天侍侯师父。他觉得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师父并没有给他指示佛禅心要。
有一天,龙潭和尚向师父发问道:“某自到来,不蒙指示心要。”
天皇道悟禅师却说:“自汝到来,吾未尝不指示心要。”
龙潭问:“何处指示?”
师父说:“汝擎茶来,吾为汝接;汝行食来,吾为汝受;汝和南时,吾便低首。何处不指示心要?”
意思是:你端茶来,我就接了;你端饭来,我就受了;你礼拜我时,我就低头。哪一处不是指示你修心的法要呢?
龙潭听了师父的开导,低头良久不语。
天皇道悟禅师说:“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
龙潭在师父逼拶的这一瞬间,不容思量卜度,当下心开意解、悟道见性了!
于是,他又进一步请教师父:“如何保任?”
师父说:“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无别胜解。”
这则公案明白告诉人们:修行者的生活,处处都流露着佛心禅机,修行者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处处都可以领悟佛心,参透禅机,事事都可以实证佛的境界。
更重要的是,这则公案还告诉人们悟道后的保任功夫是“但尽凡心,无别胜解”。凡心,即一颗平常心。
日常生活中修行的关键所在,是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所谓“平常心是道”。
唐代著名禅师、洪州禅的开山祖师马祖道一,曾提出了一个影响极其深远的命题——“平常心是道”。他说: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
佛经三藏十二部,多少大乘教法,摄要言之亦不过是上面这几句话而已!无奈多少后来修行人总是不敢相信,亦不敢认可,于是乎舍近求远,于自家宝藏不顾,行脚天下,遍参高僧,最后方才明白“平常心”如此而已,“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正所谓:
近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马祖道一的会下,有一位庞居士,他最早是亲近南岳的石头和尚。
见到石头和尚以后,庞居士就提出一个问题:“不与万物为侣者是什么人?”石头和尚用手掩住庞居士的口。庞居士当下就明白了,然后就在石头会下住下来,保任此心。
一日,石头和尚见到庞居士,就问:“子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你庞居士见到我以后,得到了一个东西;得到这个东西以后,在日用当中是怎样保任的呢?
庞居士回答说:“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为什么没有开口处呢?时时未离这个东西,所以才没有开口处,才用不着来描述那东西的状相。不过,庞居士最后还是旁通一线,写了一首偈子上呈石头和尚,其中有一句说: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意思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处都在显神通。谁在显神通呢?自己见到的那个东西,即自己本具的佛性,自己的本来面目,昼夜六时中,都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大显神通。显神通做什么呢?做平常的事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