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同修班已近一年,学习以观听视频为主。在和大家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师兄提到,看视频不容易安住,有的师兄没有整块时间,就在路上听音频,或干脆直接看文字版的材料,我感觉非常可惜。今天把自己的感受分享出来,希望对师兄们有所启发,哪怕是点滴。
对《道次第》的向往,在同喜班就不断听到前辈师兄的分享。导师在“《道次第》修学意义”结尾也说到:我看弟子的标准,就在于是否用心学《道次第》,凡是没有在这上面下功夫的,都不能算是我真正的弟子。这句话分量很重,我牢牢记住了。
慧诺师兄分享过自己看视频的经验,直接用导师的某一句原话来作为段意,非常随喜赞叹师兄。但自己好像没这个能力,而且也不愿意停下来或倒回去,打断连贯性,就沿用自己的方法,能记多少记多少,感觉有空缺的地方就留下空白,这样观听第二遍时基本能补上。
一般第一遍看完后,我会回顾下自己的笔记,重点的地方和特别有感触的地方标上记号,这样对本期法义的大意基本有了框架,就已经可以指导自己的心行了(这点要非常感恩智麒师兄的分享给自己的启发)。
第二遍之前,再看下笔记,这样下来。两遍基本上没有什么遗漏,但这时做导图的话,还会比较心虚(我试过一次,因为小组共修前时间不太充分,没有看够三遍)。
第三遍其实是我最享受的时候,可能得益于以前看文艺片的习惯,一个人在家里,打开射灯,静静观看,不放过演员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这样的一部电影就是一个人生。《道次第》中提到“属耳注意,如理思维而听”,这一遍就是带着问题听,每次都深深折服于导师的逻辑性、条理性,每次都是在和导师进行心灵上的连接,认真体会导师的心情,仔细捕捉导师的每一个表情,微笑、叹气、皱眉等等。当然,这个过程的享受远远超过了以前看电影的享受,因为每一次观听,都是在跟智者对话和交流。
导师在“闻法规则”中提到关于净观的修习,“这种观想对我们的修行和学习究竟有多大意义”,当时导师表情非常凝重,话语简单却意味深长,当下就震慑到我。于是在那一周,自己一有机会就观想山河大地都是净土,一切都很美好,那种感觉太愉悦了。有段时间下班路上,想到回家可以听导师开示,和导师“交流”,整个人都要飞起来。
这样做的益处就是,自己对导师的讲话方式太熟悉了。生活中遇到大的对境时,就会自然观想起导师。
记得今年三月份,自己突然回忆起过去,陷入痛苦不能自拔,一股撕裂般的疼痛。我以为自己早已放下了,可那种痛感却历历在心,一时难以出离。调出正见,因缘因果,无常无我,感觉过于牵强、生硬和苍白无力。
那一刻,突然就想起了导师,一袭灰色僧袍,坐在对面,看着我,只是淡淡地笑着,什么也不说。我的眼泪哗哗地往下流。仿佛听到导师叹了口气,“你过去生的眼泪,比四大洋里的水还多”,我眼泪更是止不住地往下流。“不要想那些了,那只是你能记得住的一个梦。”导师的口气充满了慈悲。“此生不出离,这种痛苦将永无休止”……总之,那天关于梦和现实的问题,我从前往后、从古至今、翻来覆去地思维,对“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好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样在上期学到念死无常时,导师提到过去的一切都是影像,和做梦没有区别,留下的只是爱恨情仇、酸甜苦辣的感觉,自己就特别能够接受。
如果听到师兄们分享见到导师的情形,导师讲的话,我当时就如身临其境,很有加持,因为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导师当时的表情和语气。有次观姝师兄在电话里讲她见导师的情形,我这边眼睛就一片朦胧了。
这样的观听效率很高,想跑神都难。观听三遍做出来的导图基本和标准导图差别不大了。这个过程发现,导师的开示很连贯,循序渐进,接受导师开显的正见也就顺理成章了,绝不会有任何突兀生硬之感。
比如修习依止善知识,暇满义大,念死无常,包括本期的地狱之苦。因为这种观听方式,对导师的感恩心和信心,对暇满人身的珍惜之情,紧迫感和恐惧感很自然地生起,不会感到牵强。
最近总结自己在反复闻思方面和运用方面要下功夫,就是要不断思维和反刍,而不是当期学过后就万事大吉了。轮番修很重要,时间久了不去忆念,心行确实容易退转。前两天重新温习前面内容,特别是引导课的内容,感触犹深。
每个人方式不同,但观听视频三遍是基础,这个无论如何是不能减少的,自己理解就是这三遍是很专注、很走心的三遍,稍有走神,那三遍肯定是不够的。
一分听话,一分收获
。上个月开始辅助员上岗,跟组,重新学习《学员手册》,才发现自己离真诚、认真、老实差得是那么远。对导师的依止更多是口头上的,自己的智慧和导师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可我还是经常随顺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导师的教导,简直愚痴至极。凡夫心刚强难调,但不调没有出路,凡夫心也是无常的,遵循因缘因果的,自己多创造善缘,也不是不能克服。
启白三宝加持自己依止导师,依止两套模式,走出凡夫心。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