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徐足之:从佛陀那儿找回大乘佛法之道

发布时间:2025-01-17 01:00:41作者:心经讲解网
徐足之:从佛陀那儿找回大乘佛法之道

何谓大乘佛法之道

?我有个学习体验:经常看看宗萨仁波切的讲法,会有豁然开朗的意会。他坚称自己追随的是大乘佛教,认为大乘佛教不仅仅是局限在几本教科书里或是方法之中,梵文的大乘佛教名词“摩诃衍”告诉我们,大乘佛法有一个很宏大的见地,有一种宏大的态度,宏大的活动,宏大的方法,宏大的方便法门等等。所以,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大乘的方法不应该说是大乘的全部,也许有很多的大乘的叫法和方法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宗萨仁波切提醒我们:“如果你是一个大乘佛教徒,读过大乘的佛经,你就会知道当佛陀在开示的时候有不同的听众。有的是天神、阿修罗、鬼神,也有龙族类,以及很多其他的众生。如果说佛陀对他们的教授跟我们人类教授的方式是一样的话,我们就轻视了佛陀。佛陀一定是用了不同的语言,用了不同的方法,用了不同的方便法门来教他们。因为天神的思路想法与龙族类不一样,人类的想法和鬼神的想法也不一样,根据这些佛陀进行了教授。我讲这个是因为人类总是有一些倾向,他们习惯性认为只有‘这个’是佛陀真正的教授,其他的都不是。”

我读《涅槃经》(大涅槃经)有类似的感受。初次阅读《涅槃经》,当然会有很多“佛知佛见”不能融会贯通,但我明显觉察到,从《涅槃经》里看到佛陀讲授的很多见地和方法,是我看《涅槃经》之前所没有见到的。如果有人也想测试一下我的这个感受,唯一的办法是自己买一本《涅槃经》通读。

作为佛弟子,根本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有一个问题我经常萦绕脑际:我们学佛人念念不忘的一个巨大的功利是死后到哪儿去,不少人在整个学法过程中倾注极大的热忱“盯”着这个“终极目标”,可是我们的佛祖(法身)到哪儿去了呢?佛祖当年座下的弟子们又到哪儿去了呢?《涅槃经》告诉我们,佛陀仍在我们这个世界,跟我们在一起。《首楞严经》告诉我们,佛陀的大弟子们受佛敕令也仍然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行业度众生。

佛陀以超出我们想象的神通变化,用我们想象不到的方法度化众生。《涅槃经》卷二十二“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二”说:“如来或时分此一身为无量身,无量之身复为一身,山壁直过无有障碍,履水如地,入地如水,行空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云雷震动其声可畏,或为城邑、聚落舍宅、山川树木,或作大身,或作小身、男身、女身、童男童女身,是故如来亦非非幻。”

何以见得佛陀在以神通变化度人呢?《涅槃经》说以“瑞相”显现为证。佛说:“若有人能书写是经(涅槃经),读诵解说,为他敷演,思惟其义,当知是人真我弟子,善受我教,是我所见,我之所念。是人谛知我不涅槃,随如是人所住之处,若城邑聚落、山林旷野、房舍田宅、楼阁殿堂,我亦在中常住不移。我于是人常作受施,或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婆罗门、梵志、贪穷乞人。云何当令是人得知如来受其所施之物?善男子,是人或于夜卧梦中,梦见佛像,或见天像、沙门之像、国王圣王师子王像、莲华形像、优昙华像,或见大山或大海水,或见日月,或见白象及白马像,或见父母,得华得果、金银琉璃玻瓈等宝、五种牛味。尔时当知,即是如来受其所施。寤已喜乐,寻得种种所须之物,心不念恶,乐修善法。”

现实生活中,很多讲法者,包括出家法师和在家居士,他们很可能是代佛陀讲法,所以,善听法者,不以貌取人。在《涅槃经》卷二十一“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一”中,佛说:“若闻法已,当生敬信,至心听受,恭敬尊重;于正法所,莫求其过,莫念贪欲、瞋恚、愚痴,莫睹法师种姓好恶。既闻法已,莫生憍慢,莫为恭敬名誉利养,当为度世,甘露法利。亦莫生念:‘我听法已,先自度身然后度人,先自解身然后解人,先自安身然后安人,先自涅槃然后令人而得涅槃。’于佛法僧应生等想,于生死中生大苦想,于大涅槃应生常乐我净之想,先为他人然后为身,当为大乘莫为二乘,于一切法当无所住,亦莫专执一切法相,于诸法中莫生贪相,常生知法见法之相。善男子,汝能如是至心听法,是则名为闻所不闻。”

到底什么是大乘?还是听听宗萨仁波切怎么讲。他的结论是:“大乘佛法之道,它的成分实际上是智慧和方法。两个都是必要的,如果有一个缺少了就不是大乘佛法。有无数的方法,比如像绕佛塔或者供香,或者供花,或者修行布施,或者持戒,或者成为一个出家人,然后最受欢迎的是打坐,所有这些都是方法,所有的这些东西如果没有智慧伴随的话,它就变成了另一个教条,这些都不会把道变成大乘之道。所有的这些方法都必须伴随着智慧,当我们说智慧的时候,当然这是一个很宏大的主题,也是一个很困难的主题。当我说困难的时候,实际上困难点在于它的简单啊,这太简单了,所以我们的习惯性的大脑不能接受它,这就是它困难的地方。因为它很困难,所以有很多很多的教授(讲法)是在阐释佛陀的智慧。”

(2014年6月19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