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寸心不昧,万法皆明-净慧法师网络问答录

发布时间:2023-03-27 10:35:49作者:心经讲解网

第六十八问:“人吃亏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因为缺少智慧;老实人不等于善良,善良人不等于老实;这种说法对吗?”依佛法义理也如此认知吗?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一切世智论义,皆在相对法中,存在缺欠,难得圆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对不同人群演义论理,可以认为是真理;在一切相反时,可以认为是谬误。如“人吃亏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因为缺少智慧;”也可以这么说,善良人具有智慧,可也容易吃亏,或为甘愿吃亏。再如“老实人不等于善良,善良人不等于老实;”也可以这么说,善良人多是老实人,老实人一看就善良,或为人老实像好人。这么说与那么说,都似有道理,又各有缺欠。若有人因贪占便宜,掉入他人设计的陷阱,上当受骗,当然是“人吃亏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因为缺少智慧。”若有人不爱与人计较,时处与人方便,能够容事让人,当然是善良人容易吃亏,或为甘愿吃亏。若人表面上老实,心里一肚子坏水,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当然是“老实人不等于善良,善良人不等于老实。”若老实人乐于奉献,不声不响帮助他人,还不图名争利,当然是老实人一看就善良,或为人老实像好人。

佛教门中,常劝化世人,与人不要争强胜,退步让人不是痴,荣辱得失莫计较,万般由命不由人;总之,吃亏是福。吃亏是福,福在哪里?不好理解。其实,福在祥和心态,高尚品德,忍辱增道,人天护佑,自然避祸,人身安稳。信佛人的这种理念,是建立在相信天道大公、因果不爽的基础上,“寸心不昧,万法皆明,明中施舍,暗里填还,”当然具有智慧。在佛法中,吃亏是福,简说有四种类型;一是强弱,强者占先,弱者居后,强弱相争,弱者是祸;若是弱者明心,亏名不亏德,亏利不亏理,亏事不亏心,亏力不亏道;吃亏当是福,义理法转化,福至祸远离,强弱应明智。二是智愚,聪明算计,图谋心机,经营名利,愚钝不及;若是愚者明理,算计不过命,心机不抵寿,简单好生活,平淡益人生;将相本无种,富贵不生根,老实人常在,积德留善心。三是善恶,益应善取,善予回馈,利有恶求,埋藏祸根;若是善者明义,善行恶自止,止恶自向善,善行付成本,恶行负代价;人善天不欺,恶人天不怕,天理还公道,地正有公平。四是因缘,他日欠债,今应还帐,前世欠息,今应还利;若是因缘明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人身有轮回,人亡业不失,善恶总有报,因缘和合时。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吃亏是福,有四种衡量标准;一是政治标准,体现国家意志,人人应为国家多做奉献,少争回报。二是法律标准,体现民众意志,人人应为社会繁荣稳定多做努力,少争私利。三是道德标准,体现人心趣向,人人应为道德文明多做善事,少为恶行。四是戒律标准,体现佛法趣向,人人应为众善奉行多做示范,少为毁破。

若是离开道德力量约束,离开敬畏善恶因果,为了争夺名利,围绕着对错、是非、荣辱、得失,会产生无休止的争斗、辩讼、暴力、报复等,谁愿老实,谁愿善良,谁肯吃亏,谁肯劳苦;必然人心浮动,搅得家国不宁,诚信无人恪守,假冒伪劣横行;教人尽学招法,金钱衡量人品,骗术空前绝后,无所不用其极。故而人心思善,回归道德,功在当代,造福子孙。2016/2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