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触支
触,所谓【缘六处有触】之触,在十二缘起说中,虽说触只缘六处,但事实上,触即是根、境、识三者之接触。故在一般的认识说,于前所述【缘根境生识】之后说【三事(者)和合触】,遂将触作为根、境、识三者之和合接触了。这样的解释是有关触的正确说明。
触系指在感觉、知觉之认识作用之过程中,根(感觉知觉器官或能力)与境(对象)以及识体三者之接触,或接触之状态而言。由这一点亦可知,十二缘起的识、名色、六处、触之关系,与普通认识说的根、境、识、触之关系相同。又缘起说之中,也有依此认识说,而由根境识为始,其后则与十二缘起相同,依序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之缘起说。由此出发不难发现,十二缘起之识、名色、六处,也是说明根、境、识三者的关系。
触支是入支圆满完成至将生起受支之间的人生缘起。
触支缘起是外境、根和意识三者和合而成的辩别处境支,此三者不合和将成不了触支缘起。对成熟触支而言,这三者缺一不可,比如,我们要造一个金瓶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金子、技术和工具——才可以一样,要成熟触支必须具备这三个的条件。
触支分为眼触、耳触、鼻触、舌触、无明触和非明非无明触。其无明触与十二缘起支的无明是各体和分支的关系。触支是入支增长成的名色缘起,但还未融入到感受支之间的人生缘起。故此,他们既有前后,也有因果关联。
所谓的触支:外境、意识、器官三者虽已成熟,但还未感受到外境影响之间的过程。当能受到外境影响时,就已不是触支,而转变为受支了。一个女士面对着自己的母亲时,是女儿;在老师面前,是学生;但对着自己的孩子,就成了母亲,而非学生或女儿。这种差别就如同平平常常一杯水一样,有喝的有供的。
触:三和合是触。因为有了六根,它就能够感受和触对六尘境界。
触是十二因缘中十分重要的一支,能触是根,所触是境。环境的好坏,就会联系到我们根的感受。所以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择邻的故事大家不陌生吧?用佛学去理解这段公案,孟母的行为充分表明了客观的环境,对我们人的主观意识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和作用。
我们经常能够亲近高贤或者大善知识,时时受到释理嘉言的加持,开始熏染,那一定是天天向上,步步前进。进一步,如果因缘成熟,经常能在名山古刹清净道场安心居住,时时刻刻常受佛教的薰陶,即能:“名山久住道心生
佛慧生就缘于觉之悟生,有觉是悟法之前提,但想一个没有触法、六根不全之人,难成觉悟,故悟解佛慧,先要有正念的感觉,正知的知觉,才能有正道的心觉,有了这正道的心觉,才能有悟之缘起,这也便是十二因缘触支之重了。
这才是佛法真谛,慢慢领悟就会明白。
根者境者识之者
有形无形触法生
无明非明非无明
空与不空妙觉通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