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唯心主义比唯物主义好、高尚的阐明

发布时间:2024-08-11 01:03:57作者:心经讲解网
唯心主义比唯物主义好、高尚的阐明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认识世界的两种方式。正如《易经》中有言:”一阴一阳为谓道“ ,一阴一阳构成天地万物,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也构成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就如同武功中的内功与外功一样。彼此之间有理不清的关系?但是我还是淡淡的认为唯心主义比唯物主义好,高尚,为什么呢?

唯心做到了举头三尺有神明

唯心主义则在自己内心,自己的意识内构造了一个“神明”,作为维系外界存在的基础。大部分宗教都是这个体系的,比如基督教有上帝,佛教有三世佛之类。这些神都是客观唯心者创造的,用来指导人们。在做事之前都有“神灵”在眷顾我们。让我们不至于目中无所顾忌。吃个饭心怀“神灵”,谢谢稻谷的牺牲。吃猪肉,感谢猪为我们做的贡献,杀身成仁。 虽然是弱肉强食,但是也不能那么的理所当然呀。它们该死,该牺牲呀。

举头三尺有神明

唯物主义一切的都是物质的,比如脑电波、生物电、生物磁等等。唯物主义就是认为,一切存在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唯物主义,唯物是论,根本就没有什么神灵。因为他们不懂意识到心是意根触法尘才能出生的。

唯心不可惧,唯物才可怕,世界都充满物质,唯物是也。

唯心主义比唯物主义更能体现精神价值

马克思对把世界看成唯物的,物质是第一性。远远高于意识,如果没有主观上的意识那里来的物质?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物质就不是世界。这显然和我们现在的唯钱论不是一样吗?钱才是万物之祖。 也就没有了精神信仰。世界的一切都是用物质来衡量,用钱来衡量,这世道得有多俗。完全脱离了精神。世间从不缺乏出来金钱与物质的东西。只是唯物久了,缺少发现的眼睛,更缺少一个少物质欲之心灵。

高尚

如果我们不纠结于唯心与唯物的马克思主义的定义,而从哲学史本身的发展出发,就可以看到,在19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变,其核心就是在17、18世纪被哲学家们不厌其烦地讨论的存在问题,被此后的各种学派不约而同地忽视或否定掉了。也就是说人都是理念的、精神的、思维的,都是在“心”上的。

唯物主义缺乏敬畏之心

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孙子对于战争的敬畏之心,这也给我们启示我们要对时常保持敬畏之心,有敬畏之心是保持彼此的尊重,避免不可一世的心境。孙武是何许人也,况且对战争都有敬畏之心,何况凡人乎?如果人信仰物质,金钱

。哪里来的敬畏之心。

怀有敬畏之心

对我们开发大自然的时候。有没有保持一个敬畏之心。在我们新建工厂时,对大自然有没有敬畏之心,在我们求发展的时候,对社会有没有敬畏之心。我们对道德律令,有没有敬畏之心。对头顶上的那片星空有没有敬畏之心,这些都是唯物做不到。

唯物主义缺乏感恩之心

有感恩之心,如我能在打麻将赢钱,是很多人帮我的,最起码有人在桌子上输钱了,这是他们给以我的恩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牌品如人品”。还有你考上班上第一名的时候,你也应该感谢自己的同班同学,如果人人考去的分都比你高,你能考第一名吗,有什么好神气的。在被你干掉的事物,生灵。你有没有感恩他们的奉献与牺牲。

感恩点缀生活

就如“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将军的呈现是千万战士牺牲的结果。这就的感谢他们的牺牲才成就了这个将军。而不是“不可一世”。

唯心能做到对物质的少私寡欲

正如道德经有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少私寡欲的哲学思想也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在社会乃至生活中,只有减少欲望和私心杂念,善于内观反省,净化自己,保持本性,永守自我的精神家园,才不至于被污染得面目全非,失去自我,从而拥有轻松自在的人生。真正的智慧,不是乱真的虚伪,不是钻营利己的机巧心,而是把这种智慧放大,用于正途,不仅为自己,更为普通大众。这是真正的大智慧。纵观那些成就非凡的伟人,无不如此,他们不屑于利己的机巧伎俩,而保持真诚如赤子的本性,其目光和智慧的触角更远大,所以走得更远。

放松心境,少一些物质欲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清静能够胜烦躁,寒冷能够克酷热,清静为天下之正。

唯心能做到自知之明

所谓“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告诫我们关键在于自我修养的几重境界。老子以人我对比之法,来说明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人生要寻找的,其实也是自己。社会充满竞争的,我们奋斗,总以为是在战胜一切。其实不然,我们一生都是在战胜超越自己。一个人只有自知、自胜、自强、自足,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才能真正战胜别人,立足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得自在的人生。在所有修养中,自守最重要。只有自守,才能不失其所,才能自知知人,自胜胜人,自强强人。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修养,时时内观自省,慎独有加,这样才能不失本性,不失自我,自我精神操守不死,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生命的正能量,惠及他人。

自知之明,难能可贵

只有在认识中要能够做到能够知足而淡泊财物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富有。能够自强不息的人才能算是有志气。不失“道”顺其自然的人才长寿,而能够真正死而不亡者是真正的长寿。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多一些唯心主义少一些唯物,我们才能够减少对物质欲望,对钱的欲望,专注于修心,进而多一些为社会,国家无私奉献的人。正如哲学大师康德有言:“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都是为社会。只有内心空明虚静,才能在静中回归本真状态,在本真中产生高超智慧,进而体认万物的发展规律,沉静如大海,行动如脱兔。他在浊世中既能和光同尘,与周围和谐共处,又能做到不随波逐流,能够涤荡自己,保持一颗出淤泥而不染的心。既能做到积极入世,达则兼济天下,立不世之功业;又能做到超然出世,穷则独善其身。

我们的世界不能被唯物绝对化了。

所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比较,或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比较,我淡淡的认为唯心主义比唯物主义好,高尚。更能指导人类文明的进步。物是已经存在的东西或发生过的事;心是指还没发生的事或不存在的东西。唯物可能固步自封;而唯心可能发展壮大。

参考:

《纯粹理性批判》

《孙子兵法》

《道德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