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如来佛祖为何命文殊菩萨狮子杀死乌鸡国国王,纵容伽叶索要钱财?

发布时间:2024-10-19 01:03:32作者:心经讲解网
如来佛祖为何命文殊菩萨狮子杀死乌鸡国国王,纵容伽叶索要钱财?

整部《西游记》都围绕着“取经“展开,按照如来佛祖的说法,取经的目的是为了教化大唐所属的南赡部洲,因为该区域的居民犯了如下三大罪责:

1,南赡部洲之人多贪多杀,多滢多诳,多欺多诈;

2,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

3,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

作为佛界的大佬,连玉帝这位“大天尊”都要尊称一句“佛老”的人物,他的话自然要有人去办。于是乎,他的大弟子金蝉子便因为他讲话时,开了小差,就被贬下凡去,要历经十世修行,才能回返佛界。当然,有取经这个大任在身,这个责罚就更像是外派出差去了。

有了领头的人,剩下的就是守卫他的徒弟了,这件事就落得了观音的头上,他先是点化了被关押500年的孙悟空,往后依次是紫薇大帝座下二把手辅助玉帝的天蓬元帅猪八戒、卷帘大将沙和尚。

这个阵容不可谓不强,用来走一遭西游路,显然凡间能够伤他们的存在不多了。这似乎透露出了佛祖迫不及待想要拯救世人的心,通过传播他的信仰来摆脱超脱轮回的目的。至于东土大唐的人有没有他所说的那样十恶不赦,或者评判标准究竟是什么,我们先不谈。

但下面两件事情,却无疑说明了《西游记》里的如来佛祖,显然没有他自己所说的那般光明磊落,正义善良。

1、佛祖命文殊菩萨座下狮子杀死乌鸡国王事件

受害人:乌鸡国国王

犯罪者:如来佛祖、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座下狮子精

动机:因为如来佛祖觉得乌鸡国王这个信徒不一般,决定提前招他来西天做罗汉,但由于佛祖可能让文殊菩萨顺便考验一下国王,便令文殊菩萨化作凡间的僧人去考验一下这个国王。哪成想文殊菩萨的考验方式国王受不了,因为他“几句言语相难“,让国王以为他不是个好人,就略施惩罚,放入水中泡了三天三夜,但未曾害他性命,以此作为欺君之罪的惩罚。

犯罪过程:如来佛祖听到这个消息后,就觉得不乐意了,于是让文殊菩萨的坐骑变成“终南山”的道士杀死了乌鸡国国王,并且暗示仙佛不准为他伸冤。事情了结之后,又让狮子变成了国王,取而代之。

《西游记第三十七回》:乌鸡国王是这样哭诉的“自从害了朕,他当时在花园内摇身一变,就变做朕的模样,更无差别。现今占了我的江山,暗侵了我的国土。他把我两班文武,四百朝官,三宫皇后,六院嫔妃,尽属了他矣”。

章节:《西游记》第36回——40回

针对某些朋友认为这个国王会是十恶不赦大奸大恶之徒,那就错了,在文殊菩萨事件发生后,如来佛祖先是让玉帝手下禁止在这儿降雨,导致乌鸡国“我这里五年前,天年干旱,草子不生,民皆饥死,甚是伤情“,而国王的做法却很符合他可以当罗汉的仁义形象:我国中仓禀空虚,钱粮尽绝,文武两班停俸禄,寡人膳食亦无荤。仿效禹王治水,与万民同受甘苦,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如此三年,只干得河枯井涸。

也正因为几年干旱,才有了后来狮子精化作全真道士前来降雨的事情。

在这次事件中,起因是佛祖想招国王当罗汉,结果用的方法比较过激导致国王反感,对文殊菩萨化作的凡僧施以惩戒。而后来的惩罚,显然是佛祖觉得自己大佬的面子被伤了,决心用最残暴的方式去解决这件事——还是借用道士的名头(有点不地道了)。

2、迦叶、阿傩受贿,佛祖包庇事件

大家应该记得在大圣到达西天后,曾经取得过一次无字真经,至于西天极乐世界为何兜售假货,原因全在于:

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 “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当时玄奘认为自己没有钱,又是奉旨取经,这一定只是迦叶、阿傩个人收受贿赂的行为,就没有理会他们。于是他俩便故意给了唐僧师徒无字真经,幸好燃灯古佛明事理,发现了这件事,他却自笑云: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

说完,燃灯古佛便差遣座下白雄尊者:你可作起神威,飞星赶上唐僧,把那无字之经夺了,教他再来求取有字真经。

幸好有燃灯古佛的提醒,悟空师徒才免得白走这一遭。当悟空一行人到如来座下,责问阿傩、伽叶贪财之事时,如来佛祖却说:“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可见,如来佛祖在《西游记》中的形象并不是一味善良、高尚地,他更像一位凡俗的将相、诸侯一般,在玉帝手下任职,然后一心经营自己的事业。他有着自己的野心,他贪恋权力,容不得别人挑衅自己的尊严,在手下犯错的时候,他又逃避规则,选择偏袒手下的行为。

佛祖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或许源自于明代儒释道三教合流、商品经济繁荣,这种特殊环境下市民文化的发展有关。

由于朱熹理学和重农抑商文化的影响,封建社会始终处于礼教的约束下,在人性这一块,社会整体氛围都比较忌讳,认为那是违背礼制的行为。王阳明心学加上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重视人性本身,而不是一味的服从于王权,所以这个时代的作品人物形象都显得更加丰满、复杂,不再是老套的教育人们忠君了,如来佛祖多样化的性格也反映了这一社会环境。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