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仁清法师:《般若70义甘露滴》发心

发布时间:2023-12-09 01:00:40作者:心经讲解网
仁清法师:《般若70义甘露滴》发心

发心是代表相智十法的第一法。

“缘于成为本身助力的利他圆满菩提之欲求心而相应生起,并且安住于成为大乘道之入门道类的特定大乘心王意识,此乃大乘世俗发心定义”。

菩提心本身是需要助力的,而成为菩提心本身的助力有:1、缘于利他圆满菩提之欲求心。大乘发心(菩提心)是心王,它的助力(欲求心)是心所。2、安住于成为大乘道之入门道类。“成为大乘道之入门”是指大乘发心是入大乘的门槛。

入门者有三:入佛教门是皈依;入大乘门是发心;入密乘门是灌顶。

发心是大乘道之入门,而发心的种类很多。所以,发心的定义一定要周遍所有的发心。“大乘道之入门”是指自己若获得发心则入大乘道,反则不入大乘道。若要得到世尊心相续中的发心,自己必须入大乘道,若未得到(世尊心相续中的发心),也未必不入大乘道。如弥勒菩萨,是入大乘道者,但他并未得到世尊心相续中的发心。所以,“道类”之类为“同类”之义。

大乘发心不绝对是大乘道之入门,但绝对是大乘道之入门道类。

总之,只要生起“为了饶益一切有情,务必要证得无上圆满佛果”的无虚伪意乐时,发心的条件就具足了,就已入大乘道门。

大乘发心,“其中,由体性门,分为二:愿心与行心”。

愿心的“愿”,只是一种愿望,一种欲求而已,只是欲求圆满菩提,没有实际行动。行心的“行”,不仅仅是愿望,而是实际付诸行动,实际行持。

发起(菩提)心的次第有二种。就钝根者而言,要先透过七重因果而发起。利根者则可以“自他相换”而发心。

“由同法喻助力门,分有二十二”,《现观庄严论》云:“如地金月火,宝藏源大海,金刚山药友,如意宝日歌,王库及大路,车乘与泉水,雅声河流云,分二十二类”。

1、如地发心。是菩萨小品资粮道的发心,譬如大地。能生万物,圆满佛果由此开始。

2、如金发心。是中品资粮道的发心,纵遇恶缘,也不退转,就像黄金,不会再变为金矿石。

3、如初月发心。是大品资粮道的发心。譬如为月,渐渐盈满。

4、如火发心。指加行道的发心。能证得“见道根本定智,如火烧尽本份遍计执实之薪”。

5、如宝藏发心。初地者的发心。

6、如宝源发心。第二地者的发心。

7、如大海发心。第三地者的发心。

8、如金刚发心。第四地者的发心。

9、如山王发心。第五地者的发心。

10、如医生发心。第六地者的发心。

11、如善友发心。第七地者的发心。

12、如如意宝发心。第八地者的发心。

13、如日发心。第九地者的发心。

14、如妙法歌声发心

。第十地的发心。

15、如国王发心。第十地者的发心。第一殊胜道。

16、如库藏发心。第十地者的发心。第二殊胜道。

17、如大路发心。第十地者的发心。第三殊胜道。

18、如车乘发心。第十地者的发心。第四殊胜道。

19、如泉水发心。第十地的发心。第五殊胜道。

20、如雅音发心。佛地的发心。

21、如流水发心。佛地的发心。

22、如云发心。佛地的发心。

“界限:从大乘资粮道至佛地间”。发心的界限是下至大乘资粮道,上至佛地。从小品资粮道真正的世俗发心直至佛地。为入道者有“为利有情欲求菩提”的造作发心,但无真正的,无虚伪的发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