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佛教:心种菩提,悲慈妙用,指的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01-29 01:03:49作者:心经讲解网
佛教:心种菩提,悲慈妙用,指的是什么意思?

《华严经》“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人心宽广如海,妙用无穷。心就像是一个艺术家,可以呈现出美好或丑陋的种种变化。我们该如何对待这样一颗心呢?“广植净莲养身心。”在心里广植净莲,用清净呵护心田,有了清净心,自然就会有一双“慈悲手”,这慈悲之手不单用来积德行善,更是为了去做一个世间慈悲之人,随缘说好话,随意发善念,随手行布施,随时随地心种菩提、广修福田,才是一颗清净心的慈悲妙用。

相传滴水禅师没得道之前,在曹源寺院出家修行,刚刚入寺修习时,他终日被派去打杂,给寺院僧人们烧水洗澡,时间久了,渐渐不满于师傅的安排。

一次,师傅洗澡时说这水太热了,让他去拎一桶冷水过来调和一下。滴水和尚便去提了凉水过来,他先将一部分热水泼在了地上,然后,又把多余的冷水也泼在了地上,然后将水温调好。

师傅严厉的指责他说:“你怎可如此冒冒失失!地上有多少蝼蚁、草根,这么烫的水泼下去会烫死多少生命?而剩下的那些冷水,如果用浇花育园,又能活多少草木?你若无心慈悲,出家又为了什么?”

滴水和尚听后恍然大悟,他明白了,是自己心不清静而被执念所染,更懂得了慈悲心在修炼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滴水之中蕴含着无限可能;水能载舟亦能复舟,这个道理。珍惜滴水的能量,将它留给需要的人、物,就是真正的慈悲,自此,他以“滴水”为号,成为一代大德禅师。

佛说,一切唯心造,生活中人的诸错行与妄念皆是来自于本心的不清净所为,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样境况,我们都要以清静,慈悲之心去面对,而不至于心被事物表相所迷。

这就是“曹源一滴水”的故事,但这滴水里蕴含的慈悲智慧远不止如此。

有位比丘问佛陀:“请问世尊,世上哪里的水比大海之水更多呢?”

“比大海之水还要多的就是佛法甘露的一滴水。”佛陀回答说。

“为什么呢?”比丘百思不得其解。

佛陀回答:“这一滴水可以消除众生的罪业,洗净身心,所以,比大海之水更加有力,更加充沛。”

一滴水竟然比大海更加有力、充沛!这都是源于水里蕴含的无尽慈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至善至柔之特性,与人无争,容纳万物之德行,这份胸襟与气度则是大慈悲之心,是延及所有生灵的。一株草、一枝花、一个人甚至是延及世间的每个角落,都被这滴水所滋润。正如佛陀所言“一滴水中有四万八千虫。”一滴小小的水滴就是一片蕴含了无数森林的慈悲。

《华严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芸芸众生,茫茫宇宙,我们又何尝不是水中之虫,再普通不过的花草呢?但是,无论我们多么卑微,在这个世界上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都有权利得到别人的尊重。世间的生命原本就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那些天上飞的,水中游的,陆地上爬的,山中走的每一个生命,都在以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存方式,体现着自己的美丽和存在价值。所以试着去尊重世间所有的生命,以清净之心,慈悲之意对待世间一切。便能体会到真正的,心种菩提,悲慈悲妙用的奥秘所在

佛陀曾说:“每个最细微的念头,都会结一个果。”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处在因缘和合的尘网之中,此生彼生,此灭彼灭。无论何时,保持心中那份清静之意,那么,所发出的念头便是纯善的,所结出果亦是善果,这样就多一份善因与善果。只要能将你的清静之心,慈悲之心保持下去,就能解脱烦恼,达到涅槃的彼岸。

感恩阅读,感恩分享,感恩关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