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众人的社会放生观

发布时间:2023-09-19 01:05:17作者:心经讲解网

1、放生共识

  “放生”原意为释放羁禁之生物,是一种“善举”,使可能失去生命的动物免遭一死。列子说符篇曰:“邯郸民正旦献鸠于赵简子。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在我国社会广泛的放生习俗中,相当说后来是与宗教发展密切相关。这种放生行为意识,符合某些宗教理论的说法,符合有宗教信仰的公民意识。在佛教传入汉地后,佛教的放生结合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放生活动才顺利地在民间中推广。

  佛教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和人们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佛家认为在诸恶业中,杀生所造之业为最重。在诸功德中,唯有放生功德为最大。佛家所主张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第一戒律就是戒杀生,从而为社会民众的放生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放生习俗,已成为“俗文化”,并得到众多老百姓的高度认可。如今社会已把“放生”作为一种共识,认为是一种善意、善念、善举和公众意识,已影响到人的道德、伦理、行为等等。在科技经济发展的今天,使人们认识到要保护好“地球环境”、维持好“生态平衡”和“生物链”的善举。许多社会有识之士,包括有无宗教信仰民众,已经或正在积极投入和努力参与。

2、古今放生赞颂诗

  我国放生活动古已有之,放生不单是一种宗教行为,也是我国民间一种传统习俗。许多文人墨客、风流雅士放生著诗,字里行间都充满着给人大爱精神启迪。

  (1)唐·白居易:

  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2)元·赵孟頫:

  同生今世亦前缘,同尽沧桑一梦间。

  往事不堪回首论,放生池畔忆前衍。

  (3)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4)宋·陆游: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难伸。

  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5)唐·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新。

  劝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6)唐·杜甫:

  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

  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

  (7)宋·黄庭坚: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8)民国·弘一大师:

  人在牢狱,终日愁欷。鸟在樊笼,终日悲啼。

  聆止哀音,凄入心脾。何如放舍,任彼高飞。

  (9)明·憨山大师:

  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令。

  放生免三灾,放生离九横。放生寿命长,放生官禄盛。

  放生子孙昌,放生家门庆。放生无忧恼,放生少疾病。

  放生解冤结,放生罪垢净。放生观音慈,放生普贤行。

  放生与杀生,果报明如镜。放生又念佛,万修万人证。

  (10)宋·真歇禅师:

  人之生日到来,应当持斋戒杀。或是买命放生,或是诵经念佛。

  修桥砌路煮茶,随意奉行善事。报答生身父母,乳哺三年大德。

3、真正的放生

  (1)放生种种

  有信仰的人,依佛教告诫的“放生”,依教义的“放生”,富含宗教色彩。放生戒杀是爱惜生命,是无畏布施,是有无量的功德放生。如每到初一、十五或佛菩萨节日而组织信众放生。

  普遍人认同“戒杀生”,所以采取“善意”放生。这就是放生而放生,为放生而放生。这种对“放生”的含义理解很狭隘,认为戒杀或从市场买些待杀的小动物放生,是救活它们,给他们以生路。

  善心人放生,是为了做好事,为了满足自己的“善心”,行好事而放生。参加动物保护组织,出钱出力,保护濒危动物或“购买”动物“放生”。

  有的放生,是为了自已的贪欲私利,也就是为了自已眼前的利益而放生,如有本人或家属病或是为了发财等原因而放生。这种放生行为,功德只有一点点的,并不是圆满的放生。

  (2)慈悲智慧放生

  慈悲放生、智慧放生、科学放生很重要,这都是一种积德行善的放生。慈悲放生、智慧放生、科学放生,不是自私、迷信放生,迷失了本性、不如法的放生。放生是一种布施,若把钱用来救助病人、穷人等,把钱用来救助流浪猫狗的,也是一种布施放生,同样有很大的功德。

  一切生命都是最宝贵的,放生是要解救众生生命的痛苦,并不是为了要做好事或得到我们个人所谓的利益功德而去放生。对于放生的理解,是对众生平等和培养慈悲心。对于放生的出发点,关健是在于是有没有慈悲心

。要把放生提高到佛教层面,因果报应方面、善缘功德方面。只有这样的放生,才是佛教众生平等的放生,更加圆满的放生。

  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的意义,也就是不去伤害其它的生命了。若能够做到吃素,当然是最好,等于也是一种放生。因为你吃素,而减少了对动物屠杀,也是等于在救很多众生的生命,也是尊重一切生命。

4、佛教放生

  佛教“放生”一词,出于大乘佛经。佛教传入汉地后,昙无谶译《金光明最胜王经·流水长者子品》为佛教放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佛教的放生习俗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佛教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和六道轮回生死因果观出发,佛教放生是从戒杀而衍生的,可以说是戒杀、素食的发展。

  佛教的放生和“戒杀护生”思想,在《大智度论》中云:“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中惜命为第一。”

  《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佛教的众生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说动物与我们人类一样都有生存的自由和权力,所以主张不许杀生。佛教教人向善,发慈悲心,同样也是保护众生的意义。

  我国正式的放生活动,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正式形成的。对于戒杀与放生的思想以及戒杀与放生之间的联系?戒杀仅是止恶,而放生救生才是积极的善行。出家人以悲悯众生为念,以戒杀生食肉,提倡救护、救度众生。如佛教的十二因缘法、诸佛菩萨圣号、放生功德偈、放生程序、放生仪轨等和儒家的放生思想,顺利在民间推行,并被社会大众广泛所接受和传播。

5、道家放生

  道教放生叫救助,即施予众生生命,也是在积聚放生者长寿无病之因。道教也有放生仪规和放生文,在内容上与佛教的放生仪规和放生文有所不同,但在形式上简化些,更便于操作。

  道家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道家生态观思想,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生态和万物同生共运。告诉人们要关爱自然,爱惜尊重一切动物生命,追求修道积德,能够幸福得快乐。

  道教是一崇教信仰,尊老子为宗,神仙为基本信仰,道教修炼途径和目的,是以丹道法术,最终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在道教戒律中,把“戒杀生”作为主要大戒,认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不但自己不杀生,即是别人杀生为了自己,自己也有责任不食。

  道教逢三清道祖、玉皇、三元等神圣诞,宫观置买一些生灵,在合适的地方赦放,体现了道教慈悲为怀的救世思想和热爱自然的宗教情怀。

  在道家、道教文化典籍中,都蕴涵了十分丰富的伦理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一脉。道家、道教的放生真碲,是劝告世人勿杀生,多放生,多积德,多长寿。在放生过程中,认为不但是救助了众生,最大受益者应当说是放生善信者。

  在道教一些放生会上,在放生过程中会唱吕祖仙师戒杀放生歌。歌曰:“凡事惺惺须恕己,汝欲长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物若死时汝救他,汝若死时天救汝,延生生子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

  道教放生仪规,多念诵“吕祖仙师放生咒”:天叱叱,地叱叱,罟网变成佛袈裟。山中鸟兽扫巢穴,水中鱼鳖尽扫沙。一切昆虫扫净土,若有一个走不脱,山神水将来救他。唵兴唎兴唎摩阿兴唎变哆唎娑婆阿。

  此咒在连续念诵三遍之后,向待放生的动物洒净水,以净化放生动物的灵魂,在诵读完放生善信者名单后,要将名单焚化,最后方可放生动物,至此便告礼成。

6、古代民间放生

  我国古代文人和居士放生观,均受到佛儒两家浓厚的影响。南京大学哲学系圣凯法师所言,放生习俗的形成,既有佛教戒杀护生的思想根源,同时亦受到儒家好生思想的推动。

  在我国历史上,从南北朝在皇权贵族的支持下,逐渐以天然海湾为放生池的屏障,形成中国佛教的放生习俗。在宋朝后,僧人在寺院设置放生池,供民众放生,使放生习俗深入民间。明清以来,云栖祩宏修订放生仪规,成立“放尘会”,积极提倡放生。

  我国古代文人和居士都主张放生、护生,如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就是佛教戒杀护生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在文人、居士的影响下,戒杀放生的人越来越多。

  我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堪称全才的苏轼(号东坡居士),生于1037-1101年,汉族四川眉州眉山人。在民间放生活动中其诗《鱼子初生不畏人》中赞颂道:“湖上移鱼子,初生不畏人,自从识钩饵,欲见更无因。”

  《鱼子初生不畏人》解释道:细鱼群之所以能从湖底游来,从苍凉远水游来,是因为岸边这位女童双掌中的食物正一粒接一粒漏下湖中。尽管一旁的男童,对遂食的鱼仔们不停地指指点点,小嘴念念有词,但是鱼们还是如入无人之境,波澜却小惊,湖岸上的春柳枝条,也小惊。

  鱼儿不惊,是因为乃初生的细鱼啊,尚不识钩饵,不识快刀,不识案板,不识人间烟火,对险恶横生的人类社会没有一点儿感性认识,更谈不上理性认识,思想平台还是一张白纸。套用“人之初,性本善”之说,这可是“鱼之初,性单纯”啊。

  可惜在小鱼儿由童年而少年,而青年、中年乃至老年时,这种人鱼相亲、相和、相善的自然生活就只能烟消云散了。生活的浪波,已渐次将鱼儿淘洗得世故了,成熟了。

  谁也不难想象,倘若初生鱼儿长大后依然“不畏人”,后果如何……?人间,如果人人都像童男童女那般仁善,那般友爱,该多好啊……。

  随着佛教信众的日益增多,寺院和民间组织的放生活动越来越多。其实放生并非都是善男信女的事,有的为了随俗,有的是出于对大自然动物的爱惜和珍重,诊断放生是慈悲的好事,对人类是有所裨益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