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一文读懂:佛经是如何形成、如何流传的

发布时间:2023-09-20 01:00:51作者:心经讲解网
一文读懂:佛经是如何形成、如何流传的

“经”是梵文“修多罗”的意译,又称“契经”或“经本”。“经”有两个含义:

第一,“经”与“律”、“论”并列为“三藏”。“经”是佛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教法,“律”是佛对他的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应遵守的规则,“论”是佛的弟子们解释和研究教理的著述。《瑜伽师地论》说:“契经者,谓贯穿义。”

第二,“经”是佛典中的长行,即散文,而不用偈颂。又称不属于“授记”、“本生”、“论议”等部分。《瑜伽师地论》说:“契经者,长行直说。”《成实论》也这样解释:“修多罗者,直说语言。”

唐写本《佛说阿弥陀佛》

根据《玄义》的说法,“经”有三种形式,即所谓“经体三尘”。第一为声。于佛在世时闻金口的声音而得道,是以“声尘”为经。第二为色,于佛灭后,由经卷纸墨而传授的,是以“色尘”为经。第三为法。内心思惟自法,而契于理,不由他教,不由纸墨,是以“法尘”为经。

据说释迦牟尼灭度后,他的弟子阿难等人,为了永久保存他所说的教法,开始进行遗教的整理、结集。结集的方式,是举行佛教会议,把佛的话在高级僧侣中统一,并加以固定下来。佛经是经过多次结集的会议才形成的。

佛经形成之初,还是口头流传

。以后,由背诵而转为书写、印刷,佛经的传播也就更加方便、广泛了。古经都是卷本,所以称作“经卷”。方册之经,还是从名店开始的。比如刻于浙江余姚的《径山藏》,就被称作《方册藏》。

佛寺里供奉的“横三世佛”

佛经甚多,分类不一,一般分为“大乘经”、“小乘经”两种。“大乘经”又分为般若部、宝积部、大集部、华严部、涅槃部,或者分为华严部、方等部、般若部、法华部、涅槃部、秘密部。“小乘经”又分为阿含部、小乘部。

随着雕板业的兴起,从宋初到清末的一千年间,官方与民间共刻了二十次大藏经。宋代刻有成都《开宝藏》、福州《崇宁万寿藏》、《毗卢藏》、湖州《思溪藏》和平江《碛砂藏》。辽代刻有《契丹藏》。金代刻有山西《赵城藏》。元代刻有杭州《普宁藏》、北京《弘法藏》。明代刻有《南藏》、《北藏》、《武林藏》、《径山藏》。清代刻有《龙藏》。这些大藏经,每部刻板都在十万块以上,可谓工程浩大。

佛教典籍由于历代雕刻的大藏经而赖以玩好地保存。印度已经失传的许多佛经,还保存在我国的大藏经里。这些典籍已成为稀世珍宝,不仅可供佛教徒研究佛学之用,也可作为其他学者研究古代东方文化的重要资料。

电影中取经的玄奘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