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印光法师
学佛人一般尊称他人为“菩萨”,并不因彼人修为如何,慧命如何,实则寄望他人“发求菩提之心”,“发往生净土之愿”。
换句话说,在佛家人看来,只要你拜佛求菩萨,不再求己身富贵,子孙福禄,而求生净土,求证菩提,有了一颗清净之心,你已经是一个“菩萨”。当然,这阶段属于“凡夫菩萨”(即地前菩萨),而非“法身菩萨”(登地菩萨)。
那么,如何才能从“凡夫菩萨”修成“法身菩萨”呢?一心只念阿弥陀佛就够了吗?当然不够!
《佛说菩萨内戒经》中,殊师利法子曾专门向佛请教过这个问题:“若有初发意菩萨,于道于俗当用何等功德,以开化一切众生,使各得成其功德?”
尔时,佛答言:“受三自归,行菩萨道。”
“受三自归”大家都知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虽不能出家修行,当礼敬三宝,依止佛的教法与戒律。
那怎样是“行菩萨道”呢?
佛说:“修菩萨道者,先以方便,调伏诸根。何谓方便?谓六波罗蜜,四无量心、三菩萨愿。”
佛告殊菩萨,想修成菩萨果位,首先要先调服自身劣根,修一颗清净心。具体该怎么做呢?
佛根据当前此劫中人的恶劣根性,提出了一些修行的“方便法”,具体为六波罗蜜、四无量心,三菩萨愿。
一、“六波罗蜜”
指六种积功德、种福田、渡彼岸、得解脱的修行方法。具体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佛说,修菩萨道者,不仅自身要坚持修这六大方便法,同时看到他人修持这六方便法时,要心生欢喜。
二、“四无量心”
一曰慈心,二曰悲心,三曰喜心,四曰舍心。慈心就是不忍人之心;悲心则是愿代众生受难之心;喜心者劝助随喜,助人为乐;舍心者施恩于人,不望现报,不望生报,不望后报
。二、“三菩萨愿”
佛告殊师利:“菩萨当知三愿乃为菩萨。”佛认为,不论你有无“生净土愿”、“证菩提心”,还不能称之“地前菩萨”。需在佛前发下这三大宏愿,否则凡夫仍是凡夫。
具体哪三大宏愿呢?
一愿我当作佛时,令国中无有三恶道者;
二愿我往生阿弥陀佛前;
三愿我世世与佛相值,佛当授我莂(莂为“凭证”意)。
故事的最后,佛告殊师利法子:“行菩萨道自致得作佛,无有菩萨道亦无有佛,是故当行菩萨道当作佛。”
凡夫修佛难吗?不难!
只要你能发“求证菩提之心”,“求生净土之愿”,以六波罗蜜、四无量心,三菩萨愿,而恒行菩萨道,便可“自致作佛”。须知,“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南无阿弥陀佛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