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云何见性
第十九节 眼 见
《大涅槃经》略载:『佛告迦叶菩萨,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常为一切烦恼所覆,不能得见。是故我说:众生无我。若得闻是大般涅槃微妙经典,则见佛性。』『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如来未说,亦复如是。无量菩萨虽具足诸波罗密,乃至十住,犹未能见所有佛性。如来既说,即便少见。是菩萨摩诃萨既得见已,咸作是言,甚奇世尊!我等流转无量生死,常为无我之所惑乱。善男子!如是菩萨位阶十地,尚不明了知见佛性,何况声闻缘觉之人能得见耶?』『十住菩萨於己身中见如来性,亦复如是,不大明了。善男子!所有佛性,如是甚深,难得知见。惟佛能知,非诸声闻缘觉所及。善男子!智者应作如是分别,知如来性。』『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见。佛告迦叶,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善男子!声闻缘觉信顺如是《大涅槃经》,自知己身有如来性,亦复如是。善男子!是故应当精勤修习《大涅槃经》。善男子!如是佛性,唯佛能知。』『复有知而不见,云何知而不见?知诸众生,皆有佛性,为烦恼之所覆蔽,不能得见,是名知而不见。复有知而少见。十住菩萨摩诃萨等,知诸众生,皆有佛性,见不明了。犹如黑夜,所见不了。复有亦见亦知,所谓诸佛如来亦见亦知。』『善男子!若男若女,若有初闻是《大涅槃经》,即生敬信,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则名为世间菩萨。一切世间不知见觉,如是菩萨亦同世间不知见觉。菩萨闻是《大涅槃经》已,知有世间不知见觉,应是菩萨所知见觉。知是事已,即自思惟,我当云何方便修习,得知见觉。复自念言:唯当深心修持净戒。善男子!菩萨尔时以是因缘,於未来世,在在生处,戒常清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戒清净故。在在生处,常无憍慢邪见疑网。终不说言,如来毕竟入於涅槃,是名菩萨修持净戒。戒既清净,乃修禅定。以修定故,在在生处,正念不忘。所谓:众生,悉有佛性。十二部经。诸佛世尊常乐我净。一切菩萨安住方等《大涅槃经》。悉见佛性。如是等事,忆而不忘。因修定故,得十一空,是名菩萨修清净定。戒定已备,次修净慧。以修慧故,初不计着身中有我,我中有身,是身是我,非身非我。是名菩萨修习净慧。以修慧故,所受持戒,牢固不动。善男子!譬如须弥,不为四风之所倾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为四倒之所倾动。善男子!菩萨尔时自知见觉所受持戒。牢固不动,心无悔恨。无悔恨故,心得欢喜。得欢喜故,心得悦乐。得悦乐故,心得安隐。心安隐故,得无动定。无动定故,得实知见。得实知见故,厌离生死。厌离生死故,便得解脱。得解脱故,明见佛性。是名菩萨所知见觉。非世间也。善男子!是名世间不知见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世间虚空,虽以无量善巧方便,不可得见,佛性可见。』
《大涅槃经》又载:『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为佛性?以何义故,名为佛性?何故复名常乐我净?若一切众生有佛性者,何故不见一切众生所有佛性?十住菩萨住何等法不了了见?佛住何法而了了见?十住菩萨以何等眼不了了见?佛以何眼而了了见?佛言:善哉!善哉!若有人能为法谘启则为具足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种庄严者,则知佛性,亦复解知名为佛性。乃至能知十住菩萨以何眼见。诸佛世尊以何眼见。』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金刚力士者。以何义故,一切众生,不能得见?佛言:善男子!譬如色法,中有青黄赤白长短质像,盲者不见,虽复不见,亦不得言,无青黄赤白长短质像。何以故?盲中不見。有目见故。佛性亦尔。一切众生,虽不能见。十住菩萨,见少分故。如来全见。十住菩萨,所见佛性,如夜见色。如来所见,如昼见色。善男子!如眼肤翳,见色不了。有善良医而为治之。以药力故,得了了见。十住菩萨,亦复如是,虽见佛性,不能明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得能明了。善男子!若有人见一切诸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见非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如是之人,不见佛性。一切者名为生死。非一切者名为三宝。声闻缘觉,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亦见无常无我无乐无净。以是义故,不见佛性。十住菩萨,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分见常乐我净。以是义故,十分之中,得见一分。诸佛世尊,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见常乐我净。以是义故,见於佛性,如观掌中庵摩勒果。以是义故,首楞严定,名为毕竟。善男子!譬如初月,虽不可见,不得言无,佛性亦尔。一切凡夫,虽不得见,亦不得言,无佛性也。』
『佛告师子吼菩萨。如汝所言:十住菩萨,以何眼故,虽见佛性,而不了了。诸佛世尊,以何眼故,见於佛性,而得明了。善男子!十住菩萨,慧眼见故,不得明了。诸佛世尊!佛眼见故,故得明了。为菩提行故,则不了了。若无行故,则得了了。住十住故,虽见不了。不住不去故,则得了了。菩萨摩诃萨,智慧因故,见不了了。诸佛世尊!断因果故,见则了了。一切觉者,名为佛性。十住菩萨,不得名为一切觉故。是故虽见,不得明了。善男子!见有二种,一者眼见。二者闻见。诸佛世尊!眼见佛性,如於掌中观庵摩勒果。十住菩萨,闻见佛性,故不了了。十住菩萨,虽能自知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能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善男子!复有眼见。诸佛如来,十住菩萨,眼见佛性。复有闻见,一切众生,乃至九地,闻见佛性。菩萨若闻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心不生信,不名闻见。』
马祖曰:『声闻耳闻佛性。菩萨眼见佛性。』
法眼曰:『见道为本。明道为功,便能得大智慧力。』
大慧曰:『菩萨人眼见佛性。须是眼见始得。』
雪窦举僧问雪峰:『声闻人见性,如夜见月,菩萨人见性,如昼见日。未审和尚见性如何?』峰打三下。其僧复问岩头。岩头打三掌。窦曰:『应病设药,且与三下。若据令而行,合打多少?』
智者大师曰:『见实相理,名了了。若见佛性,名了了见。见有二种。一相似见。二真见。』
《宗镜录》讲:天台宗止观六即时。谓:分真即者,因相似观力,入铜轮位。初破无明,见佛性,开宝藏,显真如,名发心住。
《佛性论》曰:『法身可知可见。譬如由他心通故,则能得见出世圣心。如他圣心虽过六根境,亦能得见。如来法身,亦复如是。虽非六识所见,由方便正行,所以能见。』又曰:『如《摩犍持经》说:世尊!若涅槃是有,我今自有聪明利智,云何不见?』佛言:『涅槃实有。汝今未得无分别圣智,故不得见。』
(读者:抄到《佛性论》这一段文时,想起了有一次有一位老居士的谈话。现在扼要地记录下来,事关入门方便,由兹能起见道前资加位的正行。始从乍得正比量理,相当於破本参,教下谓之开大圆解。审知个事。退一万步说,知有悟门。於焉直入重关,趣斯道也,即曹山祖师所谓:『就体消停得力迟』也。迨到达念念相应之际,亦即直透重关之时,即天童颂云:『坐断十方犹点额。』净土宗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要透重关,即所谓:破末後牢关。这层关隘,虽是坦途,然犹处在羊肠鸟道中时,煞是崔巍峥嵘。於此,天童颂曰:『密移一步看飞龙。』《洞上古辙》引句:『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此际不可用力而入。须是不用方便权巧,丝毫彩画犹属级细的世间产物,有相的力。但必须声明,真疑,生死切心的真疑,疑不堕尔识,故必须除外,盖此生死切心的真疑,创始初参之日,已非世间之所有也。本《无门直指》一书中虚云大师及圆明居士都有指。可能此文在三关段中,读者未能详忆了,须者寻之。护法菩萨在《成唯识实生论》中,於见道前位,巧论此时光景,且以义解,而复以世俗辨体态写述,惜乎文较长,兹不摘录,有缘者当会见到,盖是你心内的护法菩萨。想在心外要捞摸一丝一忽是没有的。
曹山祖师云:『逢缘荐取相应疾』者,那是指一开始,便竖起脊梁,曲愤而参。就初参之时,即不许看经教等等。乃至後来因学人生死切心不够真切,为师的令之参公案话头皆是。如雪岩钦高峰妙,从此超凡入圣,具载祖录。高峰妙禅师对正信下兴疑参话头,他是过来人。曾有句云:『疑以信为体,悟以疑为用。』高峰妙禅师在此二句中的信字,是圆信也。必须是圆解圆信。若信而不解,蜚圆信,非真信。盖有邪疑存焉。若解而不信,非正解。盖邪解也。何谓圆信?盖的的知有此事,的的知有彻悟。看见别人已经彻去,我也是一个人,为什麽不能彻去!曲愤猛参,油然沛然,不可抑矣。真疑於焉兴起。斯即高峰妙禅师所谓:『疑以信为体』的信。悟以疑为用呢?盖真疑现前,已非分别意识之所摄。中峰禅师云:参未透时,已悟了也。尔还知么?(见《中峰广录》答高丽某禅师文。)诚然,参禅须是这样的。虚云大师,来果老和尚,都主张令学人参话头。亦是为此。从来没有见遇祖师们令学人由教入禅的。从开大圆解以後,要参禅的再参禅。但是试问:生死海中的众生,一下子能够立即在真疑下参去麽?颇有一般人说:我疑不起来。这倒是实话,於斯割绝语言文字,要一个未具戒行,妄想填膺的白衣,即生成办,可能乎?兹不再事噜苏,如果真是一代祖师,自有识人眼,否则,请看看《禅门锻炼说》一书内,有十三篇广明其事。
这一位老居士说:看经教,只是得到阅者自己生死执心的理解,而不能契会佛意。俨然大有据曲录床祖师的具有宗下雕琢手段的气魄。另外一位居士说:『依人作解,塞自悟门。』果然亦有其理由。殊不知参禅,明心见性,在学人的根本而论,是要有个出要的决切的心。这决切出要的心是根本。若无此心,任何方便,都属虚设,但不过种未来出世之缘吧了。若具此心,虽累年读经论语录,并不异於参究。这语是怎样说的呢?原来,开始看经教的时候,确乎产生邪知邪解。然而要是真为生死出要,则自然而然会得以知解来治疗知解。结果,邪解除而正解生焉。斯至少说:是以楔出楔的善权方便。於此能够契会,或者仅不过见到祖意,这时的行人,必然地自己认识了自己的疾病所在。因此,只这从教下入的,也自有其彻悟之时节因缘也。盖此时如同逢缘荐取,因为有着生死出要的决心,就是疑情结秀。而不在乎用什么方便方法。对於这一问题,有一天某甲问解脱长者:『参话头是否必要?』长者说:『这是拿拐杖走路。』长者的意思是什么呢?见性是需要行人自己的出要决心,而不在一定要参话头,已在这一句话中说示了也。换句话说:这也会[固-古+力]地一声的。那末为何说:只破本参呢?这是因为,於此,颇有人跌倒了,落坑了,爬不起来!事实上是只有一个『重关』。将入重关时,谓之破本参。透出重关时,谓之末後牢关。好了!好了!事在当人,不必多噜苏,惑人视听,增益系缚。古德云:『撒手示君无一物,徒劳辛苦说万般!』)
《起信论》曰:『菩提之法,无色相可见。而有见色相者,唯是随染业幻 所作,非是智色不空之性。以智相无可见故。』(解脱长者:《起信论》此语不特与上面并不相反,且更相成。何以故?一色之色,似色非色,似空非空。正恁麽时,无能无所,非心非境。无所谓智色,无所谓性相,更无所谓眼,无所谓见。所以马祖问让大师:『道非色相,云何能见?』让大师曰:『心地法眼能见乎道。』《起信论》亦曰:『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离念境界,唯证相应。』自非我辈初浅凡夫所能推测。『若闻眼见之说,遂认为有色相可见,於是悬的以趋,有所希冀,遇到光影门头,不知业幻所作,认以为真,则即大误,不可不知。』)
《宝藏论》曰:『夫圣人说言,我了了见,或言不见者。但为破病,故说见不见也。然真一理中,离见不见,过限量界,度凡圣位,故能了了见。非虚妄也。是以非色法故,即非肉眼所见。非证法故,即非法眼所见。唯有佛眼清净,非见非不见,了了而见。不可思议,不可测量。凡夫绝分,二乘芥子,菩萨罗縠,故知佛性难可见也。虽然如此,《经》云:佛性普遍,无问凡圣。但自身中体会真一,何用外觅?昼夜深思,内心自证。』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