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佛学入门

发布时间:2023-09-25 01:04:16作者:心经讲解网
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

佛陀教育基金会编著

一、释迦牟尼佛简史
二、释尊八相示现
三、佛陀的族姓简释
四、佛陀的圣号释译
五、印度佛教圣地
六、佛历与佛旗
七、卫塞节或佛陀日的意义
八、构成佛教三要素简表
九、吾人应有之警觉
十、三归依
十一、佛法总纲
十二、佛法大意
十三、缘起的人生宇宙
十四、业力的因果律
十五、因缘与果报
十六、宇宙有情概况
十七、宇宙器界概况
十八、方便五乘佛法
十九、人天二乘和五戒十善
二十、略述八关斋戒
二十一、六根本烦恼
二十二、声闻乘简释
二十三、四圣谛简释
二十四、三十七道品简表
二十五、略释四念处
二十六、实践八正道
二十七、五蕴浅说
二十八、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二十九、菩萨乘及六度
三十、四无量心
三十一、四摄法与四弘誓愿
三十二、佛教基本教理
三十三、佛经的四次结集
三十四、印度佛法的三个时期
三十五、佛法传入中国
三十六、佛门分宗的理由
三十七、佛教徒的类型
三十八、教团生活的准则
三十九、佛教服务的人生观
四十、学佛的目的与任务
四十一、佛教是佛陀至善圆满的教育
四十二、 法相名词及佛教常识

本《佛学入门》的内容取自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所編著之《佛学入门手册》与《太虚大师丛书》及净空大师《认识佛教》中之部份内容,加上李炳南菩萨所編著之《佛学十四讲》及方伦菩萨所编之《佛学教本》中之部份资料,再加以重新整编、打字排版,经邱淑真居士细心的校对,字体清晰,容易明了,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学习佛法。敬此谢忱。

本书的内容,从第一章至第八章是说明佛教的缘起。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是劝勉发菩提心,勤修无上佛道及用功修行的纲领。第十三章至第三十二章是讲述佛教的教理。第三十三章至第三十六章是说明佛法的演化及传入中国的因缘。第三十七章至第四十一章是讲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觉悟的人生,非消极、逃避、迷信的宗教信仰。第四十二章是介绍与本书有关之简易法相名词及佛教常识。

以上的分类,希望能协助初学佛者认识佛教,正确的入佛法之门,更盼一切有情,同发菩提心,共证无上道。

佛陀教育基金会董事 简丰文 序于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六日

(一)释迦牟尼佛简史

从第一章至第八章是说明佛教的缘起

一、释迦太子诞生

释迦牟尼佛降生于西元前六二三年,他的父亲名叫净饭,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非常英明仁慈,母亲摩耶夫人,是拘利国的公主,为人十分贤慧。她四十五岁的时候,怀孕太子,已满足了十个月,便在归宁途中,距离国都约五英里的蓝毗尼园,诞生了太子。太子能周行七步,脚踏之处,现出七朵莲花;且举目四顾,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言自语:‘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传说当时天上飘落香花,还有九龙吐水为太子沐浴。

父母晚年得子,喜出望外。当太子回宫后,全国举行欢庆,有阿私陀修士来访,说太子相貌庄严,预言将来可做统一全世界的‘转轮圣王’,或博学的‘一切智者—佛陀’。父王对他寄予非常殷切的希望,所以特请著名的婆罗门教徒,替他取个名字,叫做‘悉达多’,是吉祥及一切功德成就的意思。

【注】

1、阿私陀—为信奉婆罗门教之修士,当悉达多太子未降生前,彼在禅定境界中现出天女预备为太子降生时散花之瑞相。

2、转轮圣王—为世界第一有福之人。有四种福报。一、大富、珍宝、财物、田宅等众多,为天下第一。二、形貌庄严端正,具三十二相。三、身体健康无病,安稳快乐。四、寿命长远,为天下第一。转轮圣王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没有天灾人祸。此乃由过去生中,多修福业,而不修出世慧业,仅成统治世界有福报之大王,却不能修行悟道证果。

二、幼年及少年时代

悉达多太子诞生七天,母亲就去世了。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为净饭王继后,抚养太子。她把太子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使太子仍旧在幸福舒适中生活长大。

七岁时,太子开始读书。净饭王聘请名师教他学习梵文,由浅入深的研读五明和四吠陀。聪明的太子,闻一知十,没几年(十二岁时)便博通了一切学问。后来又学兵法和武术,也都很快就精练了。在一次王家子弟的比武会中,他表演了优越的体力角斗,和超人的射箭武艺:诸王子中最好的,只能一箭射穿三鼓,太子却能一箭连穿七鼓。

十六岁时,父亲就令他结婚,娶的是邻国公主耶输陀罗。后来生下一个名叫罗侯罗的儿子。当罗侯罗出生时,太子叹气道:‘罗侯罗有般奴。’意思是镣铐锁住了父亲的颈项。

净饭王很爱太子,希望他继承王位,所以特别为他筑了‘寒’、‘暑’、‘温’三时宫殿,挑选许多宫人美女服侍他,让他过著快乐的生活,但是悉达多太子对这世间的富贵、快乐,却不感到兴趣。

【注】

1、五明:

(1)语文学的声明。

(2)工艺学的工巧明。

(3)医药学的医方明。

(4)论理学的因明。

(5)宗教学的内明。

2、四吠陀:(吠陀梵文VEDA,是明智的意思。)

(1)梨俱吠陀—宗教的赞歌。

(2)沙磨吠陀—祭祀仪式的颂文。

(3)夜柔吠陀—祭祀仪式的歌词。

(4)阿阇婆吠陀—俗世相传的咒术。

三、出家

悉达多太子,是个王子,但他看见当时印度四阶级的不平等待遇,十分不满意。他常想著:‘首陀罗为什么做奴隶?难道他们不是人吗?有什么办法,使他们过著自由平等的生活?’

有一次,悉达多太子随著父王,到田野去游玩。看见农夫在耕田,上身没有穿衣服,在猛烈的阳光下晒著,全身是泥浆,大汗直流,气喘不息。耕牛颈上勒著绳子,皮破血流,还要受农夫的鞭打。犁过的泥土,翻出许多小虫,鸟雀飞来争著啄食。太子生起慈悲的同情心,觉得为了求生存,贫民是多么痛苦!而生命的互相争斗残杀,更是一幕大悲剧!他便在大树下静静的想著:‘应该怎样去救济他们,让大家过著合理的生活?’太子想得出神,几乎忘记了回宫。

后来他出游四城,遇见老人、病人、死人的痛苦情形,又看到出家修士的快乐神情,因此左右思维,知道任何人都逃避不了老病死的痛苦,且一切众生为了求自己的生存,更做出种种罪恶,甚至不惜互相残杀,造成种种悲剧,结果还是向著老、病、死亡的路上走,这悲惨的生命界,这矛盾不合理的人生,应如何去解脱痛苦呢?

这些问题,使太子不能安住于王宫,享受尊荣与富乐,终于在二十九岁那年的一个月圆光辉夜里,下了最大的决心,抛弃了王位、财富,和父母妻子,只带著侍从车匿,骑著犍陟白马,偷偷的离开了王宫,越过了阿那玛河,到深山旷野去追求痛苦的解脱与人生的真理。

【注】

1、印度的四阶级:(1)婆罗门,(2)刹帝利,(3)吠舍,(4)首陀罗。

2、阿那玛河(RIVER ANOMA)是一条小河,经过二千多年泥沙的积聚,现在如不下雨,已没有河水。悉达多太子离开王宫时经过这河流,沿著河岸前走,又越过这河水南下访道。

四、修行的经过

悉达多太子出家以后,在阿那玛河畔,自己剃掉头发,披起袈裟,叫车匿带了冠服白马回宫,车匿哭泣,白马悲鸣,舍不得离开太子。

净饭王看见车匿回来了,却看不见太子同来,悲痛万分,立刻派遣大臣去追他回来。但是太子出家的意志,非常坚决,对来追的大臣说:‘我如果不觉悟真理(成佛),誓不回宫。’国王无法,只得选了亲族中的五个青年,去跟随太子修行。

太子向旷野前行,进入跋伽仙苦行林,看见那些苦行者,为求生天,而修种种苦行,觉得不是正道,立即要离开。苦行者见他的道志异常,告诉他到恒河南面的苦行林,去寻找名师,定可达到愿望。于是他向南而行,越过恒河南岸,到了摩竭陀国,就在王舍城中乞食,之后,走向班达峇岩去。频婆娑罗王知道了,特到班达峇岩去访问太子,要请他进宫去,供养一切饮食,并要让给他王位,和赠送给他半个国土和财物,劝他还俗。太子因修道意志坚定,不愿接受,频婆娑罗王非常敬佩,对太子说:‘你如果成佛,不要忘记度我。’太子说:‘大王,我一定能如你的心愿。’于是他向王告辞,朝著苦行林的路径,再去寻找名师了。

太子同五侍从向追求真理的征途前进,访问了当时著名的宗教师阿罗逻迦兰,和郁陀迦罗摩弗;可是他们的学说都不圆满,不能满足太子的希望,便离开他们,向他处寻访。

太子在尼连禅河近处的宇奴唯拉村(URUVELA)修苦行,过了六年极其刻苦的生活,日食麻麦,身体消瘦,四肢无力。后来自知过份的刻苦,并不能获得真理,便放弃了苦行,接受牧羊女苏耶妲(SUJATA)乳糜的供养,恢复了身体的健康。随从的五个人,以为他失了道念,就不再跟从他了。于是太子到尼连禅河去洗澡,把六年来的污秽洗掉,并下定决心要追求最圆满的真理。

五、成道

释迦太子自己一个人,渡过尼连禅河,走到迦耶山附近的菩提迦耶,时有割草童子,先在一棵菩提树下,用草铺了一个座位,太子即在所铺草座上面静坐。他发出坚强的誓愿:‘我不成正觉,誓不起此座。’(佛经称此座为金刚座)

过了第七日深夜,传说当这时候,太子在禅定中现出魔境扰乱,即摩王波旬,派遣魔女来诱惑他,发动魔兵魔将来威吓他;太子意志坚定,始终不被他所动摇,结果魔王被降伏了。这传说,是说明了太子内心中克服情欲与威势的心理过程。

降魔后,把精神全力集中起来,运用最高的智慧,去思考大地众生的问题。终于在三十五岁那年(西元前五八八年)夜半,看见明星出现,豁然觉悟一切真理,完成了无上正觉。从此世人就尊称他为佛陀,圣号就是释迦牟尼佛。

佛陀所觉悟的真理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缘起的理法,宇宙人生是从缘起而有的,万法是由因缘和合共依存。例如我们的躯体是由父母生育为缘,而生命是自己带来的业力为因,我们是自己过去所做的无明烦恼业力,所以招感这个身体果报,有了果报身体的生,那么老、病、死,就不能避免,所以要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只有修道断除根本烦恼的‘无明’。

当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而不能成佛的原因,是无明烦恼障蔽了佛性。故佛陀的成道,是了悟缘起,断除无明,慧光焕发,佛性显现,内心清净,燃起了真理光芒,照耀人间。

六、说法济度众生的工作

佛陀成道后,就开始说法济度众生的工作。

最初,到鹿野苑教化憍陈如等五人,他们听佛说四谛法得道后,就成为五比丘。这是教史上最早的僧伽。

又有波罗奈国,俱梨迦长者的儿子耶舍,和五十个同伴,一齐来跟佛出家。俱梨迦长者及夫人也来皈依佛陀,成为最早的优婆塞和优婆夷。

接著,佛陀独自到迦耶山上,度化三迦叶兄弟,三迦叶是拜火教的领袖,大哥名优楼频那迦叶,有五百徒众,二弟名伽耶迦叶,有二百五十徒众,三弟名那提迦叶,也有二百五十徒众,合共一千个徒众集体来出家,大大提高了佛陀的声望。

佛陀带了三迦叶兄弟,和徒众千人,到摩竭陀国去,频婆娑罗王恭敬迎接,虔诚皈依,并且建筑了竹林精舍,献给佛陀与比丘们,这是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也是佛陀在古印度南方说法的根据地。

佛陀在竹林精舍说法,王舍城内的著名异教徒,舍利弗和目犍连,也因崇拜佛陀所说的缘起真理,联合他们的徒众二百人,跟佛出家。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成为佛陀转法錀的助手。

不久,有摩竭陀国大富长者的儿子摩诃迦叶,来皈依佛陀,成为头陀第一,后来佛陀涅槃,他就承受了佛陀的遗钵。

须达多长者,皈依佛陀,在憍萨罗国舍卫城建筑祇园精舍,献给佛陀作为说法道场,这寺院的规模比竹林精舍更为宏大。是佛陀在北方说法的根据地。憍萨罗的国王波斯匿和皇后末利夫人,也都来皈依佛陀,成为忠诚护法的佛教徒。

佛陀成道后的第六年,回祖国探望年老的父亲。姨母波阇波提,和阿难陀等几个堂弟及罗侯罗,也信佛,后来都出了家

。当净饭王高龄九十三岁那一年,已是病重垂危,佛陀特再回国为父王临终说法,送终扶棺,布施财物,表示孝敬。

佛陀是大众的安慰者与救护者,他把一切人,都当作自己的父母儿女一样爱护,替生病的比丘洗涤脓血,替瞎眼比丘穿针缝补。释迦族和拘利族争水,他不辞劳苦,特地远道去替他们调解。毗舍离疫症流行,佛陀不怕传染,特别进城去安慰病人,教化病人,并且指导他们,国家应有民主的政治方法。

佛陀以慈悲无畏的态度,深入民间,去传播中道的真理,凡是同他接触过的,听他说法过的,无不深受感化,而衷心地信仰。

佛陀的信徒,从国王、后妃、大臣,以至贫民、乞丐、奴隶,应有尽有,遍布社会的每一阶层,这是他提倡慈悲平等,济度众生的伟大表现。

【注】

1、优婆塞—近事男,即在家受五戒男居士。

2、优波夷—近事女,即在家受五戒女居士。

3、头陀—即苦行。

4、耶舍皈依佛陀的因缘—耶舍是迦尸城俱梨迦长者儿子,他过著富乐的生活,但因沉迷酒色,困扰不安。在一次的豪华宴会散席后,他已喝醉,回室就寝,半夜做了恶梦,惊醒后,走出室外,看见他私爱的舞女同一音乐师正在戏弄,因此怒火燃烧,神经错乱,便离开家庭,一路盲目狂奔,直到黎明,走近鹿野苑河边,遇佛叫苦,得佛陀的法音施慰,才恢复精神安定。由此因缘,他及父母均皈依佛陀。不久,耶舍出家,其朋友五十人亦来随佛出家。

5、佛陀度化三迦叶兄弟—佛陀到伽耶山先度化优楼频那迦叶。此山上有一火龙窟,龙常害人,诸外道不敢近龙,佛却向优楼频那迦叶借宿龙窟,于翌日往视,见佛已将火龙降伏,遂敬信皈投佛前,与其五百徒众皆闻法证果。于是将外道所用之物,弃于江中,逐流而下。伽耶、那提住江之下游,见而惊异,恐其兄为人所害,率弟子往探,因亦见佛闻法出家。其徒众各有二百五十人亦出家。

6、佛陀度化频婆娑罗王—佛陀带三迦叶兄弟及其徒众千人往摩竭陀国,频婆娑罗王恭敬迎接他,与其后韦提夫人及文武官员均皈依佛陀,佛陀特为他们说五法:

(1)、布施—分配自己所有的财物作为自利利他,尤其施舍功德能得福报,获富贵。

(2)、持戒—要修持身、口、意三业清净。

(3)、果报—说明布施、持戒的功德能生天。

(4)、恶因—说明贪欲作恶,不能脱苦。

(5)、修行—要修戒定慧三学,才能达到离苦得乐。

7、舍利弗与目犍连—‘舍利’华言鹙鹭,‘弗’言子,因其母眼似□鹭,故被称为舍利弗,或舍利子,亦称为身子。初为外道,于途中见马胜比丘,闻因缘法理,便约其好友目犍连跟佛出家。舍利弗与目犍连为佛门二大弟子,先佛入灭。

8、摩诃迦叶—摩诃华译‘大’,亦称大迦叶。为佛十大弟子之一。身有金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亦名大饮光。未出家时,家境富裕,因宿世善根,早发愿修道,虽其父母为彼娶美女为妻,却与妻同约为名义夫妇,于竹林精舍闻佛说法,佛陀为其皈依后,修持头陀苦行,成为头陀第一。后佛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大迦叶领会佛意而微笑,受佛正法眼藏,传佛心印,为禅宗初祖。

9、须达多长者—是波斯匿王的大臣,他乐善好施,慈济贫穷孤寡的人,又被称为给孤独长者。当他到王舍城访友时,特地去拜见佛陀,请佛到舍卫城去宣讲佛法,特向只陀太子购花园,建筑祇园精舍供养佛陀为说法道场。因只陀太子赠送花园内的树木,故祇园精舍又名祇树给孤独园。

10、波斯匿王皈依佛陀—憍萨罗国的国王波斯匿,知道他的太子只陀把首都舍卫城的花园卖给须达多长者,建筑祇园精舍供养佛陀,早已对佛陀仰慕。有一天带领百官大臣到精舍来拜见佛陀,波斯匿王说:‘听说你是一位大觉悟的佛陀,故特来拜见。但我觉得有许多修道者,长年在深山丛林中修行,直到衰老之年,尚不能觉悟,你是这么年轻,怎能得到正觉呢?’佛陀回答:世界上有四事不可轻视。即:

(1)、年幼的王子—是将来统治国家的大王。

(2)、初生的小龙—是未来的大龙。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年青的僧侣—只要心能清净,守护道业,弘法利生,不论老幼贵贱,都能得到正觉。故以上四事,实不可轻视。

佛陀又向波斯匿王宣说佛性平等,人人只要修善断恶,转迷为悟,皆可成佛。王听后,非常信服,便皈依佛陀,成为佛教忠诚的大护法。

11、佛陀回国诸王子出家—阿难陀、提婆达多、阿那律、跋提、婆娑诸王子跟佛出家。佛陀的亲弟难陀,儿子罗侯罗也先后跟佛出家。

12、阿难陀—华译庆喜,相貌庄严,记忆力很强,侍佛二十五年,多闻第一。

七、涅槃(圆寂)

佛陀说法四十五年,席不暇暖地奔走,足迹踏遍了恒河两岸。到了八十岁那年,从摩竭陀国到毗舍离,在毗舍离的大林精舍,作最后一次的教诲。这时,佛陀身体染了疾病,已自知将在三个月内涅槃。又渐渐向前走,经过每一村落,便利用休息时间,向村民说法。在波婆村接受金工(金属铁匠)名纯陀的最后供养。病势加重,于是复步行到拘尸那拉城外的娑罗双树林,佛陀就选择在娑罗双树间之处,作他入灭的地方。

佛陀在阿难陀铺好的僧伽梨(大衣)上,右胁卧下时,已经疲倦不堪。当时一位外道名叫须跋陀罗(SUBHADRA)的来求见时,佛陀又抖擞精神向他说法,成为最后度化的弟子。随侍佛陀的阿难陀等见佛病势沉重,十分难过,佛对阿难陀等说:‘别难过,信任自己,紧握真理明灯,在真理中求解脱。’阿难陀三次请佛住世,佛陀回答:‘万法自性仍归于灭,人人有生必有死,我的肉体怎能永存呢?我这段生命,必须循著自然法性而归于寂灭。’阿难陀和阿那律、罗侯罗等听了,不禁流泪!于是众弟子公推阿难陀请问佛陀四个问题:

1.佛陀住世时,我们依佛陀为师,佛陀涅槃后,我们依谁为师?

2.佛陀住世时,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后,我们依什么安住?

3.佛陀住世时,恶性的比丘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后,恶性的比丘,如何调伏?

4.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

佛陀说:‘我答覆你们的四个问题,你们好好记著:

1·我涅槃后,应依戒律为师;

2·我涅槃后,应依四念处安住;

3·我涅槃后,恶性比丘,应‘默摈’(不与之往来谈话)置之;

4·我涅槃后,一切经典首句应安‘如是我闻’等证信的句子。

阿难陀和众弟子在佛陀身旁默默流泪,佛陀像慈母般的安慰他们说:‘你们不用悲伤,我一生所说的教法已经很多,只要你们依照著去实行,就是我的法身永远在人间了!’又说:‘一切众生均有佛性,皆当作佛;断善根的阐提也可成佛。’就在这年(西元前五四三年)的五月月圆夜半,从容安静的涅槃了。

拘尸那拉国国王和佛陀众弟子们,用最隆重的礼节,为佛陀举行了火葬。佛的舍利由八国国王请去建塔供奉。这种舍利塔,一直到现在,还留在人间。而佛陀一生慈悲救世的精神,永远为人们仰慕与崇拜。

【注】

1、梵语涅槃,华译圆寂,即圆满一切智德,寂灭一切惑业。

2、梵语舍利,华译灵骨,或坚固子,是修戒定慧的功德结晶而成的。

八、最圆满的真理

佛陀将他所觉悟的道理,说了出来,指示我们怎样做人,与怎样由做人而成佛的方法,这就叫做‘佛法’。

佛陀成道以后,到涅槃以前,一直宣说佛法。从鹿野苑对五比丘的最初说法,到拘尸那拉对须跋陀罗的最后说法,从三十五岁到八十岁,整整的说了四十五年的佛法。

佛陀说的这些教法,在他涅槃的那年(即佛涅槃后的九十天)由五百大阿罗汉,公推摩诃迦叶为首席,在王舍城外,灵鹫山七叶岩集会编辑起来;先由持戒优波离诵出律藏,次由多闻第一的阿难陀,诵出经藏。经过大众的印可,完成了第一次的结集。

后来,又经过几次的集会整理,并且翻译成各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国去。我国翻译的佛经,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总名大藏经,在世界文化上,是极有价值的文献。

佛法的内容,说明了宇宙的真相,人生的意义,和道德的轨则。佛法之目的,在教我们怎样去止恶行善,转迷为悟,离苦得乐,舍己利人。佛法实是世界上最圆满的真理,是人生所最需要的学问。人人能去研修佛法,弘扬佛法,将可转娑婆为极乐。

(二)释尊八相示现

八相示现是佛陀一代的史迹,简述于下:

一、降兜率—先住于兜率陀天内院,欲降生人间,先观五项合宜之机,即时间、地点、国家,家庭及父母,然后下降人间。

二、托胎—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莲花,降入母胎。

三、出生—西元前六二三年五月月圆日,在蓝毗尼园,从摩耶夫人右胁出生。

四、出家—年二十九岁,观世间无常,欲追求宇宙人生真理,解脱生死痛苦,离开王宫,入山修道。

五、降魔—在尼连禅河附近的苦行林,修六年苦行后,到伽耶山附近的大菩提树下,金刚宝座上,降伏魔军。

六、成道—西元前五八八年五月月圆日,夜睹明星,豁然悟道,时年卅五岁。(成道地即现在印度的菩提迦耶)

七、转法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说法度生。

八、入涅槃—世寿八十,在拘尸那拉城娑罗双树间,示入涅槃。

因果经中关于佛陀宿世传说:

在过去无量劫前,燃灯佛住世时,有一位善慧仙人,归依于佛,并买得五茎莲华,以供养佛。时燃灯佛为善慧仙人授记说:‘将来成佛,号释迦牟尼。’有一天,善慧仙人见燃灯佛来,因地浊湿,善慧便将己身所穿的鹿皮衣,铺在地上,又将头上的头发,再铺上去,待佛走过。于是燃灯佛更授记善慧说:‘将来在娑婆世界作佛,度诸众生。’善慧便出家修菩萨行。从此又经过了若干时劫,迦叶佛时,善慧菩萨功行圆满,命终生兜率天。

按:兜率天乃是欲界的空居天。此天有内外两院;外院乃是享福的天人居住,快乐无穷,内院乃是位登补处,将欲继承佛位的菩萨住的。菩萨修功圆满,尽此一生,便可成佛,因此又名为一生补处。善慧菩萨已登补处,在此天中,为诸天众,演说妙法。嗣因观诸众生的根性已熟,时机已至,便下生人间,成就佛道。

当菩萨从兜率天,下降人间时,诸天侍从,放大光明,菩萨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莲花,威神巍巍,于明星出现时,降入母胎,应现于世。这便是八相中的一二两相的故事。

(三)佛陀的族姓简释

释迦牟尼佛的家族姓,种族姓,四种姓,及所属的民族分别略释:

一、悉达多乔达摩,(巴利文SIDDHATTHA GOTAMA,梵文SIDDHARTHA GAUTAMA)—悉达多是释迦牟尼佛幼时的名字,译意是‘吉祥’及‘一切功德成就’。乔达摩是佛陀家族的姓,可简称乔达摩,就是悉达多太子的姓。也有把‘GOTAMA’译为瞿昙。

二、释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佛成道后的圣号尊称为释迦牟尼佛。这是以释迦种族为姓,不用家族的乔达摩为姓。故说‘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

三、释迦牟尼是属于古印度四种姓(或称四姓,即四阶级)的第二阶级刹帝利王族。

四、如以世界民族之分布来说,当西元前二千多年时,雅利安族侵入印度,征服了印度原始民族达拉维甸人,到定居后所建立的国家,是属于雅利安民族,故释迦牟尼佛是属于雅利安民族。

五、古印度的四姓(四阶级)最高贵的阶级是僧侣,称为婆罗门,他们的任务是讲授经典,专司祭祀,享有特权。第二阶级是贵族和国王,称为刹帝利,他们的任务是治理国事,也有特权。第三阶级是工商业者,称为吠舍,他们的任务是耕种田地,经营工商业,没有特权。最下贱的阶级是奴隶和仆役,称为首陀罗,他们的任务是以上三个阶级的服役,可说连做人的权利都没有。释迦牟尼佛成道后,证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提倡慈悲平等,故当时能折服婆罗门教徒,来皈依佛教。

【注】

1、释迦牟尼佛的父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