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非苦非乐是行苦,性迁流故。’下面要为我们细说两个世界苦乐不相同的处所,“娑婆苦乐杂”,娑婆世界有苦有乐,在我们人间苦多乐少。“其实苦是苦苦”,这是就克实而论,苦苦下面这个苦是名词,上面这个苦是动词。“逼身心故”,我们身心都受到很重很大的压力,那怎么不苦?这个逼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压力,我们精神上所负担的这个压力,生活上所负担的压力,生活压力是身,精神压力是心,所以感到非常之苦。“乐是坏苦”,虽然有的时候也有乐的时候,乐的时间不久,一下就过去了,过去的时候就坏了,所以它还是苦。“非苦非乐是行苦”,非苦非乐我们讲的舍受。舍受是什么?是行苦。“性迁流故”,迁流就是它不能常保。
我们先说这几个名词,都是佛门里头常常见到的。经中常说“三苦”、“八苦”,这个地方是讲的三苦,其实三苦就包括八苦,这个苦苦里面就有八种。八大类前面四个是“生、老、病、死”,在我们这个世界,所有一切众生都不能够避免的。生苦这我们都忘掉了,人很健忘,佛在经上说得非常透彻。从坐胎就苦,这是讲神识,我们中国人讲灵魂,佛法里面讲神识。来投胎,在母亲肚子里面十个月,这十个月佛形容他的感受,就像在地狱里头受那个苦难一样。母亲喝一杯凉水,他感受就像在寒冰地狱,喝一杯热水,感受就像在八热地狱一样。他不是没有感觉,太痛苦了,所以出生之后,前世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我们也看到世间,往往看到小朋友非常聪明活泼,害一场大病之后可能就变成白痴,这一场病苦把自己聪明智慧都丧失了,何况在母亲肚子里十个月!所以前世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也就变成无知,这是生苦。这一出生,佛经上形容出生时就像在夹山地狱,一出世的时候接触外面这个境界,那个感受叫风刀地狱。所以一生出来就哭,为什么会哭?痛苦才会哭,才会大声的叫,你看到哪个小孩生下来哈哈大笑,很喜欢的样子,有没有看见过?这个真苦
!这是我们仔细观察小孩出生,能体会到佛在经上所说的,这是生苦。生了之后,就一天一天的衰老生病,老病,这个苦我们能够感受得到。自己也慢慢老了,自己也生过病,所以病苦、老苦比较容易感觉到。死苦,这还没死过,不知道死苦到底是怎么样苦?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的神识,灵魂脱离这个身体,那个痛苦,佛形容它叫“生龟脱壳”,活的乌龟把牠的壳剥下来,那个痛苦就像那样的。所以死之苦超过最严重的病苦,这是个大难关,任何人没有办法避免的。可是诸位要知道,真正学佛人,学佛有真功夫的人,这个生老病死,这个生过去了,不说了,老、病、死都没有,他不生病,他虽然老,他老而不衰,体力跟年轻人一样,他没有老苦;死的时候他很自在,晓得哪一天走,他又不生病,如入禅定。不学佛,没有功夫的人,这个老病死是非要受不可的。真正有功夫的人,这三种苦我们在这个世间可以完全避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讲福报,真有福!
第五种是“求不得苦”。这世间人欲望太多,求不得就感到苦了。第六种是“怨憎会”。冤家对头不想遇到,偏偏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想遇到,偏偏碰到,这都是属于怨憎会。第七个是“爱别离苦”。喜欢的人偏偏不能够常聚在一起,喜欢的物也常常不能够在面前,这是爱别离。这三种是身外的,生老病死四种是身内的,内外都苦。第八种是“五阴炽盛”。这八种苦,刚才讲的七种苦是苦果,是果报,我们眼前所受的。五阴炽盛这是因,这是苦因。五阴是“色受想行识”,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生理与心理。生理跟心理的作用,以及我们生理造作前面七种苦的因素,一天到晚在打妄想,时时起贪瞋痴慢,身体不知道保养,消耗自己的精力、体力,这是带来生理上的疾病。所以五阴炽盛,炽盛是形容词,他这个造作非常兴旺,时时刻刻不停,身心的造作,感来前面七种苦果。苦果里头包括这八大类,所以我们称八苦,八苦就是此地讲的苦苦。“逼身心故”,给我们身心带来很大的压力。
“乐是坏苦,不久住故”,我们这个世间决定没有真正的快乐,所以乐,实在讲就像我们现在讲的麻醉一样,暂时把苦忘掉,可是那个时间很短暂,过去之后,这个苦又现前了,所以说乐极生悲,这是实话。佛讲苦是真的,乐是假的,为什么?苦不会变成乐,乐会变成苦。不变是真的,会变是假的。譬如我们吃好吃的东西、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吃东西很乐,如果叫你继续不断的再一碗一碗,吃一碗很乐,再吃一碗还可以,连续吃个二十碗、三十碗你就苦了,乐就变成苦。跳舞很乐,连续不断跳七天七夜,受不了,要叫救命。乐过头就会变成苦,苦不会变成乐。肚子饿了很苦,饿上七天更苦,不会变成乐。所以苦是真的,乐是假的,这一定要认识清楚。“乐是坏苦”,它不是真实的。
“非苦非乐”是不错,是很好,这境界是好境界,它不能够保持,迁流不息。我们俗话常讲青春不驻,这就是属于行苦。我们一个人的衰老,不是一年比一年老,是剎那剎那在衰老,这叫“行苦”。其实说穿了,这说真话,真话不好听,但是它是真实的,绝不骗人的,人可以说从生下来落地那一天就勇猛精进,一分一秒都不耽误一直往坟墓里头走,谁肯停一停?这是真话,这是实在的事实,这就是此地讲行苦的意思。纵然你能够在这“非苦非乐”的境界,岁月不饶人,你的寿命一天一天这样流过去了。所以苦有这三大类。
‘彼土永离三苦,不同此土对苦之乐,乃名极乐’。“彼土永离三苦”,说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三种苦完全没有。“不同此土对苦之乐,乃名极乐”,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因为我们这个世间说苦,苦的对面是乐,乐的对面是苦,是相对的。西方世界既然没有苦,当然乐也就没有了。苦乐是相对的,唯有苦乐都没有才叫极乐,那才叫真乐。假如有乐的话,乐是坏苦,乐不是真的,乐是坏苦。西方极乐世界很不可思议,“议”是议论,是说不出来,“思”是思惟想象,不但说不出来,那个境界的好,殊胜,不但我们说不出来,我们连思惟想象都达不到。这个世界的状况,佛在这个经上说了,这个经上说得不多,《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说得比较详细,说得最详细的,实在讲在《华严经》,《华严经》那个境界实在讲,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西方极乐世界要跟华藏世界来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读《华严经》可以能体会到西方世界的殊胜庄严。
过去慈云大师,他是清朝乾隆时间的人,慈云灌顶法师著作非常丰富,留下来的大概有四、五十种,这个法师很难得,著作等身。他将娑婆跟极乐世界苦乐做一个比较,讲修行的难易,他说了十种。第一、用苦乐来较量。他说:我们这个世界纵然得人身,很难遇到佛,遇不到佛是苦,西方世界往生到那个地方去,花开见佛,见佛是乐,亲近佛是乐。第二、我们这个世界很难听到佛法,不闻法是苦,西方世界六尘说法。换句话说,你想听哪一个法门,想学哪一个法门,都能够称心如意,都不难,佛菩萨亲授。第三、在我们这个世间恶友牵缠苦,我们想修行,我们想念佛,有许多人障碍我们,有许多事障碍我们,我们不能称心满愿的来修学,到极乐世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不但没有人障碍你,每一个人都鼓励你,都帮助你,这个乐。所以两个世界比较,真的,我们这个地方修行,实在说除念佛求生净土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是障碍重重,一生当中非常难成就。这个法门障碍比较少一点,一句佛号我可以念出声,我也可以在心里默念,跟家人大众相处,他们讨厌我学佛,我就在心里念,我口不念出来,不要惹人麻烦,不要伤一家的和气,自己可以潜修,一样能成就,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
‘一往分别。同居五浊轻,无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游行,天食天衣,诸善聚会等乐。’
“一往分别”,一往就是大略的意思,我们讲大概。这是说明西方世界四土苦乐的状况,大致上经论里面所说的都是凡圣同居土,因为说凡圣同居土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到这个地方。“同居土五浊轻”,这是两个世界的比较,我们这个世界五浊就重,他那边就轻。为什么还要说五浊?因为我们是带业往生,见思烦恼没有断,带过去的。克实而论,确实有五浊这个现象,不过比起我们这边的环境,那实在是相差悬殊太大了。这个“轻”字,我们要细细的去体会它,轻的程度实在讲,是我们这个世间、欲界天、色界天乃至于无色界天都不能够跟它相比。
“无分段八苦”,分段,段是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从大的地方分,我们这一生是一个阶段,来生来世又是一个阶段,这就是讲六道轮回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这是大的;如果细分的话,可以说是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剎那都是一个阶段,这都是事实。这里面有八种苦,前面跟诸位提到过。这八种苦可以说是六道里面众生没有一个能够免除的,即使天上也不例外。内,这讲有生老病死。天上的人,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们福报大,天人身是化生,这个身的形态有四种:胎、卵、湿、化。胎生最苦,人是属于胎生;卵生就是蛋生的,比胎生这个苦要减少一些;湿生就更少;化生,这个苦就没有多大的感触。天人福报大是化生,他们通常也没有病苦,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欲界天人,他临终前七天才感觉到身体有一些不舒服。换句话说,平常他也不生病,他也不老,没有衰老的相,也没有病苦的相,这福报很大,但是临终七天之前他就现衰相。换句话说,他的老病就是在那个时候,时间不长,很短,但是他所感触的痛苦,我们也没有办法想象。就好像大富贵人家遭一点委屈那就不得了,在贫穷人家看起来算不了什么。天人在这个时候感觉到非常痛苦,死了以后还是要随业流转,六道轮回确确实实有,一点都不假。
人生在世间,前面跟诸位提到过,“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最可贵的就是人道容易觉悟。从这方面来观察,古今不一样,古人确实比现在人容易觉悟,这个原因在什么地方?古时候环境比较单纯,五欲六尘的享受很有限,所以心地比较清,心清容易觉悟。现在人物质享受超过古人百倍、千倍,心思混浊,被这些欲望迷得太深,所以很不容易觉悟。我们从一个非常浅显的例子能观察得出来,古人对于善恶的报应相信,起心动念他都很小心,很谨慎。现在人因为科学昌明,认为这些东西是迷信,大家都不相信了。这桩事情决定不是说“我信就有,不信就没有”,不是这个说法的。你信,它有,它存在,你不信它,它还是存在,正是俗话所说“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到的时候,你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因果报应、六道轮回、鬼神之事,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他们也都有分段的八苦,只是八苦轻重差别不一样。虽然天人轻,天人跟西方极乐世界人一比,那他还是严重太多了。为什么?西方世界这分段八苦没有了。在我们这个世间,分段生死要是没有的话,那就证阿罗汉果,就超越三界。在这个地方修行要相当的功夫,要断见思烦恼。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便宜就占大了,为什么?他不需要断烦恼,只要把烦恼控制住,这个佛法讲伏烦恼,伏住,我们现在说控制住,它不起作用。这样的条件就能往生,这个比断是容易太多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所得的利益等于阿罗汉,这是讲在断烦恼这一方面等于阿罗汉。如果讲其它的智慧、德能、享受,阿罗汉是怎么比也比不上,几几乎乎同居土的享受跟等觉菩萨相差不多。这是无苦,无有众苦,“但受不病不老”。
“但受诸乐”,哪些乐?“自在游行”。到什地方去游行?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旅游是很多人喜欢的,也是大家非常羡慕的,但是我们的旅游不能超越这个地球,不能到外层空间去旅游。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旅游的范围就太大太大了,所谓是尽虚空遍法界,想到什么地方就到达那里。他们的飞行工具太殊胜,经上讲的莲花,莲花就是他的飞行工具。他乘着莲花,想到哪一个国土就到哪一个国土,想到哪一个星球就到哪一个星球,这是我们讲横面的。竖的,想到过去世也行,想到未来世也行。我们旅游要跟他相比,那是天壤之别。这是自在游行的乐。
“天食天衣”,这是举出衣食。我们这个世间不能够缺少的,大家辛辛苦苦为什么?都为衣食去忙碌。西方极乐世界对于物质生活一点也不愁,为什么?一切供应随念而至,心里面想什么,你所想的就在面前。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实在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需要饮食,为什么还说有天食?是我们在这个世界无量劫来,每天都需要饮食,饮食成了习惯,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虽然不要了,有的时候还会想起来“好久没吃饭”,还会动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一动,饭食自然就摆在面前,一摆在面前,这才晓得现在不需要了。这个念头没有了,这些餐具、饭菜也统统都消失了,所以不必要你去收拾,也不要你去洗碗碟,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是一种习惯,会有这个现象,在极乐世界时间长了,这个习惯渐渐就淡薄,以后就没有了,初去的人有这个现象。
“诸善聚会”,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古德有说,我们这个人间最可怕的是什么?你们每个人想一想看,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最可怕的是什么?古德告诉我们:社会上最可怕的是同行。同行因为有利害冲突,不择手段诬蔑陷害,比虎狼还可怕,所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如果人与人在一起没有利害冲突,就不必提防了,绝对不至于有相害的事情发生,没有利害冲突。西方世界确实没有利害冲突,衣食住行彼此都不妨碍,彼此都同样的丰足,大家在那个地方真正是一心修道,帮助诸佛如来接引众生,我们所说的弘法利生,所以那边都是上善之人,这一点我们也要清楚、要明白。那一边人既然是上善之人聚会一处,我们自己的心行要不善,虽然念佛也不能往生,因为跟那边的人志趣不相同。所以是人以类聚,我们跟他不同类,这就入不了他们这个团体。一定要自己和他们志趣相投、志同道合,自然就相应。这是平素我们要觉悟的,这个地方的世缘要放下,一心向道。
‘方便体观巧,无沈空滞寂之苦,但受游戏神通等乐。’四土里面所说的苦,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苦都没有了,都不受。四土里面所说的乐,生到极乐世界的人统统都有分。“方便土”这是已经断了见思烦恼,念佛的功夫深,得到事一心不乱。“体空”,是聪明智慧更高,不但他闻法,在日常生活当中他领悟的力量很强,知道万法皆空,知道一切法了不可得,这是高度的智慧。不是在极乐世界,像在我们这个世界修行,小乘人到这个境界,我们通常讲他“入偏真涅盘”。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讲真相,佛将事实真相教我们从三个方面去观察,三方面是“体、相、用”。如果我们明了,懂得会用,你这一生就会很幸福,就很快乐。体是空的,决定不可得,你得不到的。相是有的,是可以受用的。你在受用,你不要执着,你认为你有所得那你就错了,你就会生烦恼,就会有痛苦。你要晓得,相有,可以用它,用要用中。我们中国儒家讲“中庸”,中国古圣先贤,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我们中国人会用中。佛法里面也是用中,佛法讲“中道”,儒家讲“中庸”,所以要懂得用中。不偏有,也不偏空,两个都不偏就是中,所以你用的时候要用中。佛给我们讲,我们凡夫不懂,凡夫用有,他不懂用中,他用有,一切都是有,执物样样都有,所以就有很多很多的苦恼、烦恼。二乘人、小乘人他知道,有是假的,体是真的,叫真空,他用空,他不用有。用空,他不起作用,换句话说,他永远在定中,这个地方叫“沉空滞寂”。他入定,在定中他不起作用,他这个并不圆满。菩萨懂得用中,空有两边都用,两边都不执着,这叫中道,所以他有“游戏神通等乐”。菩萨非常活泼,不像小乘那么呆板。凡夫愚痴,小乘呆板,菩萨活泼,菩萨用中。
‘实报心观圆,无隔别不融之苦,但受无碍不思议乐。’用中有两种,这个“实报土”是用中,用中有两种,这两种是比较上苦乐。前面所说的次第三观、一心三观,“次第三观”就有隔别不融之苦,因为它的境界是有次第、有等差。三观是空观、假观、中观,它一个层次一个层次,这当中有界限就是有隔别,不能圆融,在大乘菩萨里面显示出这个苦处。“一心三观”的人,这个现象就没有了,随便拈一法,他都知道即空、即假、即中。体是空的;相是假,有是假有,空是真空;用是中,所以随拈一法,空假中三谛圆融,没有隔别不圆融之苦。因此,他那个境界就是《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菩萨在这个世间跟我们大众处在一起,所谓是和光同尘,跟我们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但是真正讲的受用可以说完全不同。我们在这个世间,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有苦乐忧喜的感受,菩萨没有,菩萨苦乐忧喜舍统统没有,那叫做乐。所以这个乐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之乐还是苦,乐止苦就来了,所以乐是坏苦。苦乐两边都没有了,这叫真正的乐。所以他实实在在是入不思议无障碍的境界,没有障碍了。
‘寂光究竟等,无法身渗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称性圆满究竟乐。’“寂光究竟等”,这是四土里面最高的,是如来果地的境界。“法身渗漏”、“真常流注”,这些字样是形容词,不是真的。真的这个法身真如,这里头还能出毛病吗?这不可能的。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真如本性上面的这个烦恼,还没有去得干净。佛法的修学,诸位一定要知道,一定要明白,佛法里面讲真妄,真是本有,妄是本无。你的烦恼、你的妄想,本来没有,我们今天烦恼很多,痛苦很多,妄想很多,这些东西的根源,佛给我们说得很明白,《华严经》上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这是一句话把我们六道凡夫的病根说出来,我们的病根就是妄想执着。佛法的修学,就是把妄想执着除掉而已,没有别的。“但除其妄,莫求其真”,你可不要求真,求真是什么?求真的那个念头就是妄想。妄去掉了,真就现前了。这个真就是真心本性,真如本性就现前了,所以只是除妄而已。
执着,就发展成为我执,现在一切凡夫都认为身体是我,佛告诉我们这身体不是我,你执着这个身体是我,大错特错,这叫我执。破了我执,就证阿罗汉,就出了三界。换句话说,你要有“我”这个念头在,三界就出不了,决定在轮回。轮回从哪里来的?我执造成的。如果有法执在,就不能见性,禅宗讲明心见性,就见不了性。法执破了就见性,我执破了就出三界,就脱离轮回。所以诸位想一想,佛法大小乘法门很多,任何一个法门都可以帮助你出三界,都可以帮助你修行证果,这是理论上讲是平等的,事实上你自己去想一想看,你还有没有“我”?如果有我,那你修行的功夫不到家,三界出不了,要“我”没有了,三界才出去了。诸位想想,刚才我们讲的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从哪来的?都从“我”来的。如果我没有了,生老病死就没有地方落脚,所以一切苦都没有了;一切苦都是从有我而来的,它的根是执着。法执演变成所知障,我执变成烦恼障,无量无边的烦恼都是从我来的,这个要知道。佛法自始至终破二种执着而已,我执破了,小乘就毕业,证得阿罗汉;法执要是破尽,就成佛了。
寂光菩萨,我执当然没有了,方便土的菩萨我执就没有了,凡圣同居土有我执,方便土以上就没有了。虽然我执没有了,法执没有破干净,只破了一部分,或者是一大部分,还有一小部分的法执没有破干净,这就叫做“法身渗漏”。好像我们这个杯子一样,这里头有裂痕,里面装的水渗出来了,漏出来了,比喻这个意思,它还有一点破损。这是比喻,并不是法身真正出毛病,法身不会出毛病的。“真常流注”,真常就是本性,就是真如本性。到“寂光究竟”,实在讲是法执断尽,完全没有了,真如本性圆满的显示出来,所以他的受用是“称性圆满究竟乐”。这个地方我们也要晓得,实报土的菩萨,实报土就是理一心不乱的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就得称性之乐;但称性他没有圆满,他没有究竟。圆初住菩萨跟佛统统都称性,一个圆满,一个不圆满,一个究竟,一个不究竟,但是都是称性。这是四种净土里面,苦乐做一个简单的报告。下面这一段可以说是结论,也是教给我们修学的原则。
‘然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