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五章 五根、五力
(第一节)「五根」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精进根者,当知是四正勤。念根者,当知是四念处。念根者,就是四念处。定根者,当知是四禅。慧根者,当知是四圣谛」「定根」就是四禅八定。
【法义分享】五根就如同「树根」,能够深入地中吸取养分,一方面又能够使树干坚固不动。为什幺称作「五根」?如此就能够产生五种力量,使枝叶茂盛,进而开花结果。就是「五根」与「五力」的关系。所谓「五根」,需要五种力量的扎根,你先有扎根之后,然后它又稳固,能够吸收营养,这样就慢慢会成长、茁壮,五种力量就会出来,就能够开花结果。所以,修行方面也是一样,需要「五根」深入地下、吸收营养,又使地基稳固,如此就能够自然成长而开花结果。真正要大彻大悟,必须要累积很多的小悟;真正要解脱生死,一定要好好脚踏实地的闻、思、修,一步一脚印。
「信根」就是信心坚固,成就四不坏净。而信心的建立,初步来自于听闻正法、如理思惟,加上如实观察而生起信心,但最后必是透过真修实证而确定,同时成就四无畏。所以,佛教讲的「信根」,就是要成就四不坏净。所谓「四不坏净」就是建立起了对佛、法、僧、戒的坚强信心,不是一般所谓信仰层面的「信仰」,是来自于真正的闻、思,然后又去求真求证、实修实证。当你真正有所体会,自然生起坚定的信心,佛教所谓「信根」的成就,都是来自于真正亲自去证明到、亲自去品尝到,与信仰层面的「信」不一样。
信仰层面的「信」,是没有吃到、没有品尝到,你只是相信,真正「信根」的成就,「四不坏净」的成就,都是要你亲自有去品尝到、闻思修证。
(第二节)什幺叫「信根」呢?「若比丘于如来所起净信心,根本坚固,余沙门、婆罗门……」包括种种修行人,「及余世间,无能沮坏其心者,是名信根」。事实上,这里只是一个举例,对佛陀有坚定的信心,当然是包括对法、对僧、对戒这些。当你对佛陀有坚定的信心,不管谁都没办法动摇,记得!对佛陀产生的坚定信心,到达「不坏净」,别人没办法动摇,如果中间没有正确的理解,很容易产生一种弊病--依人,无形中产生「依人」,因为有些大师会强调他就是佛陀,要对他产生坚定的信心,到达不坏净,到达坚固、不动摇。不管谁动摇、都要不坏啊!……这样很容易落入「依人」而没有「依法」。
所谓对如来、对佛陀所产生的坚定信心,是来自于对佛陀所讲的法,你有去求真求证,证明佛陀所讲的真实不虚。所以,真正对佛陀的信心不动摇,是来自于因为去求证佛陀所讲的真实不虚,是来自于对法的求真、体悟,来自于对法的体证。佛陀就是讲法,讲述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佛陀是真、是假,透过你的求证之后,觉得佛陀真的没有虚伪,佛陀所讲的就是实相、就是真理,因为经过你的求证。
这只是一个代表,你对法真正体悟、求证,就会对佛陀产生不坏净,不可本末颠倒过来,不可先对一个偶像产生不坏净,然后认为他所讲的都是对的,这样变成是被人所抓住,然后以为他所讲的法,他所说的那些都是……,结果以一个偶像为神圣不可侵犯,他所讲的这些,你不敢去超越、不敢去求证。因此,人的权威,绝对不可以胜过法的权威;没有佛法的存在,没有真理的存在,就没有佛陀。佛陀是引导大家「依法不依人」,真正有去体证到法,我们内心很自然由衷的产生,对佛陀的一种感恩、一种恭敬,因为经过我们求证之后,我们由衷而发。所以,这是有先后,不可本末颠倒。
什幺叫做「精进根」呢?这是「四正勤」--「已生恶要令断,未生恶令不起,未生善法令生起,已生善法令增广」。
「何等为念根?」「念根」就是好好勤修「四念住」,在整个禅修期间,都是在培养你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中,全面的觉醒、正念正知,这是「念根」的意思。
什幺叫做「定根」?就是四禅八定的成就,至少你要有未到地定到初禅,真正要见法,最好具有初禅的定力。
何谓「慧根」?「慧根」就是苦、集、灭、道,有的人认为「四圣谛」不重要,这只是自了汉,事实上不是这样。如果没有真正体悟「四圣谛」,没办法产生真正的智慧。我们整个修行的过程,就是要去开发智慧,也就是体悟「三法印」、体证「四圣谛」--苦、集、灭、道。
(第三节)修行者「五根若利、若满足,得阿罗汉;若软、若劣,得阿那含」「阿那含」是三果,「若软、若劣,得斯陀含;若软、若劣,得须陀洹。满足者成满足事,不满足者成不满足事,于此五根不空无果。若于此五根一切无者,我说彼为外道凡夫之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谓顿根、利根,或是天才、天份,不是先天、天生就这样,像爱迪生发明这幺多东西,但是人家赞叹他、称赞他,认为他很有天才,但是他就很谦虚的回答:你们认为我是天才、发明家,但是我个人认为我只是一分的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包括佛陀也从来没有好高骛远,说一下子就要从「空」入门,一下子就要从果地起修,都是脚踏实地去追寻,到后来才真正大彻大悟,要酝酿足够的动能,才能够爆发出大彻大悟。所以,你要脚踏实地去求真求证,如果地基打得越深入、而稳固,就能够盖越高的大楼。
(第四节)「若圣弟子成就慧根者,能修信根,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是名信根成就;信根成就者,即是慧根」其他的也都是这样说。「此五根者,慧根为其首,以摄持故」「栋为其首,众材所依」八正道是以正见为首,所谓「正见」就是正知正见,代表一种智慧。「五根」要成就,也是一样「慧根为其首」,所谓「慧根」,当然是要透过不断的闻思、求真求证。所以,「五根」要成就,修行要解脱、要成就,一样都是要有智慧。在这整个过程,都不只是盲目的信仰、信心就好,都是要有智慧,所谓「智慧」是容许你不断去求真求证,只要还没有经过求真求证的,你还不确定的,你就要保留,然后去求真求证。
在修行的过程中,这里有讲到「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是「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一个满重要的分水岭。【法义分享】「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这是是否走在出世间法解脱道上的重要检验标准。如果想透过「修行」而得到更多的名闻利养,那都是属于世间法的修行。如果你想透过修行而得到更多的名闻利养,不管法门多幺殊胜,那都是属于世间法的修行。「为学日增;为道日损」,这是从老子《道德经》摘出来的一句话,无学位的阿罗汉是「空无所得」,包括最难舍的「自我」也都舍掉了。也唯有「自我」死亡,才能够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唯有能放下一切,才能得到「无限」(只要你有抓取、有所得,必属有限)。
因为「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满深的,一个阿罗汉是「空无所得」,包括最难舍的「自我」也都舍掉了,但是不要以负面方面来看待,说成就阿罗汉就是自了汉,就是消极、悲观、焦芽败种,那是完全错误的判断,因为众生根本不知道什幺叫做「无为」?什幺叫做「无学」?什幺叫做「无我」?一个真正体证到宇宙真理实相的人,他会溶入这个「空」里面,体证到「无我」,于是那个「自我」会消失。记得!只要你有「自我」,就一定有苦、有不安;「自我」不死、苦就存在。所以,那些大彻大悟的人,为什幺能够溶入「空」里面,就是因为他彻证、体证到,本来实相就是这样「无我」,当他了悟到实相之后,他不再贪生怕死,就是溶入实相、溶入法界里面,这时候「自我」舍掉,也唯有「自我」死亡之后,才能够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大家现在可以先理解,但是到后来也都要唯证乃知,唯有能够放下一切,才能够得到无限。
只要你有所贪爱抓取、有所执着贪取,你所抓的,到最后都是一场梦一场空,唯有你真正能够放下一切,你才能够得到无限。放下一切绝不是消极悲观,什幺事都不要做,绝不是这样的,放下一切就是过去让它归零、让它死掉,真的让它放下。对于未来,当然我们有一个规划,就好像说愿景也会有,但是你所能够活的、所能够掌握的,就只有现在。所以,真正一个解脱者,就是掌握每一个当下、活在现在,现在当下的因缘、该做什幺,你就全然的去做。唯有你真正能够活在当下,你的生命才会真的活起来,你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发挥出来。所以,唯有能放下一切,才能够得到无限。
(第五节)「成就信根者,作如是学;圣弟子无始生死,无明所着,爱所系,众生长夜生死,往来流驰,不知本际,有因故有生死,因永尽者,则无生死……」真正能够了悟生死大事,必须透过对身心内外、宇宙人生实相的透彻了解,就是大彻大悟之后,你不会在那里背道而驰,不会「惑、业、苦」。所谓「惑、业、苦」就是因为你不了解宇宙真理的生命实相,因此无明、盲目的造作,就会受种种苦,不知道原因,然后又在那里惑、业、苦。如果能够了悟这些真理实相,然后「惑」没有了,把「无明」转为「明」了,无明、冲动的种种原因、苦因没有了,「无明」的业行没有了,苦也没有了,叫做「因永尽者」。「则无生死」的意思,如果真正能够了悟「无我」,你不会贪生怕死,不会贪生怕死。
(第六节)什幺叫做觉力?「于善、不善法如实知,有罪、无罪,习近、不习近……」应该要亲近、去学习的,或不应该亲近、去学习的,「卑法、胜法,黑法、白法,有分别法、无分别法……」什幺叫做「有分别法」?什幺叫做「无分别法」?要清楚觉悟。什幺叫做「缘起法」?什幺叫做「非缘起法」?要如实知。能够真正知道,才叫做「觉力」。修四念处的身念处、受念处,是开发二六时中的正知正念,开发觉性,是属于初步的觉醒,不是说一直在修四念处的身念住、受念住,这样一直保持清醒明觉、保持觉性,这样就能够明心见性,不是这样,那是一个觉醒的过程,有了觉醒的过程、基础之后,再来下一步就是要去见法、去体悟法。
事实上,「明心」就是醒过来,然后去见到法性,见到宇宙真理的实相。所谓「实相」,必须要去觉悟到哪些呢?就是刚才所讲的「觉力」,就是觉悟,真正的觉醒、真正的觉悟,一定要去体悟到这些
。所以,一个大彻大悟的人,当他体悟到「无分别法」,不是说溶入「无分别」之后,是非、好坏都不知道,因、果这些都没有了,那都是凡夫的这样瞎猜,不是这样!他一样清清楚楚的了解,什幺叫做「无分别法」?众生没办法体会,但是他能够体会到。什幺叫做精进力?就是四正勤。什幺叫做无罪力呢?「谓无罪身、口、意」含意可浅可深,浅的意思就是我们透过梵行的修行,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不要去造恶,叫做一种迈向身、口、意的清净,叫做「无罪力」;如果能够体悟到无罪力的深层意思,你就可以放下原罪,可以超越这些,因为含意很深,在此跟大家讲个重点,以后再慢慢去体悟、慢慢去求证。所谓「无罪力」是说:你的出生不是你的错。一般宗教师会跟你讲,你的出生是因为你的造业、你的业力,现在没有讲说哪一个宗教,不拘于任何宗教,很多的宗教师就是会让你背负着很多的业力,然后加上很多的罪在你身上,又是一些原罪,然后把你打入次等人民,再来你就会苦苦的哀求、苦苦的乞求,这样宗教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你们要去求证,答案我不直接讲。
如果你还有我慢,所谓的原罪业力,你就没办法摆脱。只要还有我慢、你就会有,有一天你要能够体会到这些,才能够真正的解脱出来。如果没有正知正见,原罪、业力很容易落入宿命论里面,这些我们只点到为止讲就好,因为都有待大家再深度去闻、思、修、证,这样才能够从次等人民、比高、比大、比小……那些二元对立的心态,真正的跳脱出来。所以,到后面我们就即将要讲到超越二元对立,只要你还有自卑感,就一定还有我慢。真正的觉醒--要证悟到「无分别法」与「非缘起法」,超越二元对立的世界,才能溶入一体绝对的世界。当然,你要证悟到「无分别法」,也要有魄力承担,禅宗常讲的「入空戏论灭」,中论、中观方面,也都会讲到「入空戏论灭」,那是进入「无分别」,但是理上的、头脑上的理解,你是可以理解,但事实上你展现出来的,却很难展现出「平等一如」的心。
当你看到一个自称「法王」的,或是看到一个大师来了,次等人民的哀求、乞求的心态出来了。我们要慢慢深入去了解,到后来真正体悟到你跟一切众生是完全平等,大家是在完全平等的立场上,分工合作、相辅相成、互相感恩,感恩的心会由衷生起。就像中鼎这样大的一家公司,大家是分工合作,虽然有位置上的不同,个人扮演的角色有不同,但是事实上大家是分工合作,本质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们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大家好好的负责,大家分工合作、团结,我们感恩别人的成就,也尽我们一份的心力。
当你真正体会平等,你是感恩一切众生,但你不是任何众生的仆人,不是任何众生的属民,就是要体会到什幺叫做无罪力?什幺叫做无分别法?这是相当重要的。所谓「因缘法」是缘起法,但是「非缘起法」,在《阿含经》里面,词句很少、很少,因为这是非常深的地方,像我以前虽然在佛学院读研究所,那时候下过很多功夫在《阿含》方面,但是也还是没有看到这方面的重要,因为词句都很简短的带过,这样而已,那后来才发现到这个相当重要,但是因为它非常深、不容易理解,佛陀对外讲的也比较少,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当大家的闻、思、修、证基础具足之后,后面就会讲到这方面的,什幺叫做非缘起法?什幺叫做无分别法?不是说非缘起法就不是佛教所讲的缘起法,如果佛教只有讲缘起法,没办法有真正的究竟解脱者,还要再超越缘起甚深,缘起甚深、再来空、涅槃,「空」是甚深极甚深,才是所谓的非缘起法、无分别法,后面课程会再深入解析。
(第七节)所谓的「无分别法」,以人与一棵大树比较,当你真正慢慢去体会,我们众生的「我慢」,才会有明显的减少。「若最胜施者,谓法施」种种布施里面,最胜的布施是法布施,当然其他布施也是随缘量力、也都很好,但是佛陀希望栽培真正的解脱者,而不只是慈悲行善布施而已。真正的解脱者才是佛陀所要的,最胜的施就是法布施。「最胜爱语者,谓善男子乐闻……」当你真正法身具足,就能够「应化身」展现,看到什幺样根器的人跟他谈,能够以比较相应的法。所谓「三身」,就是报身、法身、应化身。
禅宗有一句「三身四智体中圆」,所谓「三身」,第一个是「报身」,第二是「法身」,第三是「应化身」,不要对此想得太抽象、太玄、太虚,有些人都讲得好像很虚、很遥不可及。事实上,只要好好的实修实证,都可以去体证到。什幺叫做「报身」?现象界当下存在的原状、形状,叫做你的「报身」,但是不要又冠上说这是你的业报、你的业力、你的报应……,不要把它加上那幺多,包括说你会胖胖的,或是瘦瘦的、高高的,或是个子比较小,或是长相怎幺样……,就是你现在的「报身」,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因此每个人都不一样,是谓「报身」。
什幺叫做「法身」?就是宇宙的真理实相,整个法界、整个大自然叫做「法界」,所谓「法身遍一切」,意即整个法界展现出来的法相、真理,诸如无常、无我,法则是遍一切都存在。我们先讲整个实相的存在,再讲到后面的「法身」,现在是讲整个法,就是整个法界,法界存在的真理实相,就是无常、无我、涅槃寂静,是整个实相的存在。一个真正大彻大悟的解脱者,就是体证到宇宙的真理实相,然后跟整个法界溶为一体,跟整个宇宙的无常、无我、涅槃寂静的实相溶为一体,真正去见到法,真正去了悟实相,于是不会背道而驰,因此他跟整个法溶为一体,溶入整个法界,这样展现出来的叫做「法身」,你有慧眼就会看得见。一个真正的解脱者溶入法界,因为体道、悟道而行道,体悟到宇宙的道--法界里面的真理实相,悟道、然后行道,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与宇宙的真理实相是一致的,不会背道而驰,因此本身溶入、跟整个宇宙溶为一体,是溶入整个法界。
一方面他本身所做的,也都会符合无常、无我、涅槃寂静的真理实相,不管他是动、是静,都是法身的展现--法身具足,就是证到阿罗汉的涅槃无为之人,他所展现的就是「法身」,他整个到处看到的都是法,都是无常、无我的真理实相。当一个人真正能够体悟到这些实相--法身具足,意即大彻大悟之后,然后能够「不住涅槃」,不会执着在解脱里面,然后又会入红尘、回红尘跟众生广结善缘。所谓「应化身」,看众生需要哪方面的,然后他会随顺因缘,跟众生广结善缘,就是「应化身」。不是观「空」,要溶入「空」,因为观「空」,那个「我」、「能、所」还没有消失,「应化身」的展现,就是大慈大悲的展现。
如果一个真正的解脱者、法身具足,所谓「应化身」,他是真正有智慧,一定是悲智双运。所以,不会有自私自利的解脱者,不会有自私自利的阿罗汉,所谓「唯证乃知」,真正证悟到,你就会知道。
(第八节)有「四力」。「若比丘成就四力者,得离五恐怖」,「四力」就是「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要远离各种恐怖,必须真正觉醒过来;要精进用功,才能到达真正的觉醒,包括无罪力方面,刚才已经有点到为止,你这些都要去体证到,才会远离五种恐怖。远离哪些恐怖呢?「不活恐怖、恶名恐怖、众中恐怖、死恐怖、恶趣恐怖」。什幺叫做「不活恐怖」呢?一个人畏惧面对现实的生活,对家庭的重担、经济压力、生活不易……,让他对生命产生畏缩方面,叫做「不活恐怖」。
所谓「恶名恐怖」,就是很在乎别人的闲言闲语,一般众生都常常活在别人的眼光中,这样做事很难有魄力,你会有很多的牵绊、很多的罣碍。能不能凭着你的良心理性、凭着你的智慧去做?觉得该做、你就去做,至于说别人要怎样误解、不谅解、攻击批评……,只要觉得问心无愧,其他的,别人要如何看待、如何评断,都能够去承担、去消化,这些都要有魄力。所以,修行要具有大丈夫相,大丈夫相跟男女性别无关,真的要有气魄。
所谓「众中恐怖」,是一般容易犯的「大众畏」,有的人私底下很会讲,叽哩呱啦!很擅长于讲话,但是当他要上台讲话,就结结巴巴讲不出来,紧张得发抖,或是有的人私下一谈法,认为他懂很多、很会讲啊!觉得自己的法很好、很高,但是当他要上台讲,能不能讲出一套解脱道?能不能讲出一套你是怎幺体悟的具体内容?他讲不出来啊!或是有的他私下能够讲,但是一上台就是没办法,就是所谓「大众畏」、「众中恐怖」。
所谓「死恐怖」,是五种恐怖里面最严重的一个,就是对死神、对死神、对黑洞的恐怖,因为生死大事仍未了,仍然未了悟生死大事。
所谓「恶趣恐怖」,就是对三恶道的恐怖,当具有前面四种觉力、四种力之后,这些就可以消失。
【法义分享】众生常被五种恐怖逼压的好苦、好苦,然后不敢去面对的众生,就一直逃啊!避啊!或转移注意力到名利欲望的追逐,或透过种种的忙碌来忘掉自己、掩饰内心的不安,或找种种刺激来麻醉自己。但不管怎幺厉害、怎幺逃,绝对逃不出「死神」的手掌。事实上,这是一般众生很常有的现象,常被五种恐怖压的好苦、好苦,一般众生就是想各种方法逃啊!避啊!转移注意力,或是透过名利的追逐、透过忙碌啦,都是这样。所以,大家要慢慢去体会,然后检验自己有没有这一种现象。不管你怎幺逃,绝对逃不出「死神」的手掌,就像西游记里面,孙悟空很厉害,但是却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事实上,不是说佛陀的身体那幺长、那幺大,那只是一个比喻,是讲一个佛陀法身,「如来佛」是讲整个法界,因为佛陀跟法界溶为一体,所以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就是你再怎幺逃,都逃不出法界的。所以,那绝对逃不出死神的手掌,只要你有「自我」,不管你多幺厉害。
唯有不再逃跑了,愿停下来,张开慧眼去如实深观,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唯有不再逃跑了,包括说不再心外去求法了,你愿意停下来,张开慧眼去如实深观,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当你真的觉醒过来,了悟宇宙人生实相,远离颠倒梦想之际,死神消失了。这里告诉你「死神」消失的秘诀,「我慢」如果存在,死神就跟在后面;如果「我慢」消失了,死神也消失了。
这几句话都很精简扼要,但是含意都很深,我们要慢慢去体会,这里提到:唯有你不再逃跑,愿意停下来,张开慧眼去如实深观,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如果你没有好好静下来,面对现在的这些去好好解决,认为要到他方世界去,我以后再说、来世再说,都还有逃避的心理。如果这一世没有解决,你到下一世还是要解决。
所谓「九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面对没办法把握的、遥远不可知的未来,只是一个幻想、一个想象、一个理想,你眼前的没办法把握,你会错失掉很多的善因善缘。所以,你要有美好的未来,也唯有你现在能够把握现在,你希望有美好的未来,不错!很好啊!但是重点还是当下、现在。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唯有你不再逃跑,不再向心外去求法,真正愿意回来在当下,脚踏实地的闻思修证。真正的法、真理实相,不是在遥远的他方世界,都是在现在、当下,在你的眼前,在你当下的身心之中,在大自然之中。
因此,要见法不是到未来,不是到他方世界去,都是只有现在、当下,记得!如果「我慢」存在,「死神」就跟在后面;若「我慢」消失了,「死神」也会消失。在后面第三十一章「最后的五大关卡」课程,我们会再来讲。
(第九节、第十节)讲的是五种力,就是「力」方面,当「五根」扎稳之后,就会有力量产生出来。事实上,所谓「五力」就是「五根」扎稳之后,它产生的力道。「力道」一出来,会帮助你推向涅槃的彼岸。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