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五(之九)

发布时间:2024-08-08 01:00:26作者:心经讲解网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五(之九)

《楞严经》轻松学 卷五(之九)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

“接着,月光童子从座位上起身,五体投地礼拜佛陀,恭敬地对佛说:我忆念过去恒河沙数劫之前,有一位佛陀出世,名为水天佛,教导诸位菩萨,通过修习水观,得入‘水天三昧’而成道。”

【月光童子】又名“月光儿”,或“月光童男”,其父德护长者,在王舍城德高望重,原先信奉六师外道,曾经暗地里挖好了火坑,想要害佛,月光童子向父亲谏言,试图阻止,但父亲不听。

佛陀到了以后,火坑却忽然间变成了清凉水池,德护长者大惊失色,立即向佛陀忏悔自责,并发心皈依,佛陀为他开示,证得须陀洹果。月光童子则得到世尊授记,未来将会成佛。

【水天佛】“八十八佛”之“三十五佛”当中的一位佛陀,宿世因修习水观而入道,又因“水天三昧”而成就正觉,故此得名。

此“水观”如何修习呢?月光童子继续说道: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刹诸香水海,等无差别。

“具体修法,就是观察自己色身当中各部分的‘水大’之性,相互之间不会冲突。”

“最初从鼻涕和唾液开始观察,一直到全身所有的津液、精液、血液,还有大小便,等等。其中的液体之流动润泽,都属于‘水大’,它们在色身当中不停地运转流通,看似各有差别,其‘水性’却是同体一如的。”

“最后,还需要观察此‘水大’色身当中的同体一如之‘水性’,与外部世界浮幢王刹当中各个香水海的‘水性’,本来一体,平等无差别。”

【无夺】不会相互倾夺,没有冲突。

【浮幢王刹】我们娑婆世界所处的这个极广大世界,名为“华藏世界”,也叫做“莲花胎藏世界”,其下方是虚空当中的巨大风轮,名为“殊胜威光藏风轮”,其实就是一团巨大的运转能量。

在风轮上面,承载着最广大的“香水海”,名为“普光摩尼香水海”,海中生有一朵无比巨大之莲花,名为“种种光明惢香幢”,其中悬浮着十大佛刹,和无数香水海,每个香水海当中各自还有一座佛刹,每一座佛刹上下又有二十层独立的佛刹,高高叠起,犹如幢幡一般,无比庄严与壮观。

因此,这整个极广大世界,其中的佛刹总名为“浮幢王刹”,都悬浮在各个“香水海”当中,高高叠起。

【香水海】风轮之上,承载着世界的大海,其水不同于人间的“咸水海”,气味清净,名为“香水海”。

下面,月光童子继续阐述自己当时的实修过程:

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当为比丘,室中安禅。

“我在当时,按照水天佛的教导,初步成就了‘水观’,在初步的三昧当中,可以做到全身都随着‘水观三昧’而显现为清水,但是,还做不到水相消融,尚未到达‘无身’。”

“那时我是一名比丘,在室内禅修的时候,常常进入‘水观三昧’,色身消融,显现为一室清水。

“二十五圆通”,都以三昧为基础,不入正定,于佛法则难有证量。大家看月光童子当年,仅仅是“初成此观”,才是初步的“三昧”,就有如此不可思议之现象。如下文所说,这“水观”的初步成就,就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

我有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盼而去。

“那时,我有一位年少弟子,偷偷地透过窗子观察我的禅室,只看见清水充满了室内,其它,什么都看不见了。”

“他由于年幼无知的缘故,好奇心起,便取来一片瓦砾,投在室内水中,竟然会激荡清水发出声响,弟子不明所以,左右顾盼之后,就离开了。”

【顾盼】左瞧右看,向四周张望。

古时候,佛制比丘接收年少弟子出家,只要其父母同意,本人愿意,身心健全且大体懂事,会在晒粮食的时候帮助驱赶鸟类,能够照顾自己,大约七、八岁以上的童子,就可以剃度,名为“驱乌沙弥”,“乌”泛指鸟类。

不过,如今时代,则应当顺应法律,在年满十八岁之后,方可为其剃度出家,以免世俗讥嫌。

当年月光童子这个弟子显然正在年少,应当是他的侍者之类,估计师父交代过,在师父坐禅的时候,不可以来打扰。可是,小孩子都有好奇心,越是不让来打扰,他越想看看是咋回事儿。

于是呢,一天,小沙弥趁着师父坐禅之时,特意前来偷看,没想到,只看见满室清水,师父不见了。看着像水,那到底是不是水呢?他便取来一片瓦砾,拉开窗子投了进去,竟然发出了瓦片击水之声响,还真是水。他四周看了看,没找到师父,便无趣地走开了。

关于“水观三昧”之成就,圆瑛法师在《楞严经讲义》当中,列举了一个真实事例,据记载:

后梁时期,汉州绵竹县(今四川绵竹)就有一位“水观和尚”,因成就了“水观三昧”而得名。当时,有大批贼寇作乱,想要侵入绵竹县,水观和尚预知了此事,便进入“水观三昧”,用观想的力量,把整个绵竹县都观成了一片大水。

贼寇来到绵竹县边界,放眼望去,竟然是一片汪洋泽国,其它,什么都看不到。于是作罢,转头离开了。绵竹县全县人民因此而免于一场刀兵之灾。

“水观三昧”之成就如此殊胜,简直有些神奇了。更神奇的是,就在那看似汪洋泽国之中,全绵竹县的人民生活照常,没有丝毫影响,完全不晓得全县已经被水观和尚观成了大水,并因此而化解了灾难。后来,幸好由于贼寇自己的描述,此事才得以流传。

我出定后,顿觉心痛,如舍利弗遭违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失?

“那次我出定以后,顿时觉得心痛,就如同舍利弗遭遇‘违害鬼’和‘复害鬼’的情形一样。”

“于是我便独自思维:如今我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早已远离了一般的病因与病痛。为何今天忽然发生了心痛呢,难道是果位退失了吗?”

【舍利弗遭违害鬼】据圆瑛法师之讲义,此典故大意如下: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在耆阇崛山坐禅入定,有两只大力鬼从虚空当中路过,一位名叫“违害”,另一位名叫“复害”。复害鬼对违害鬼说:

“我想用拳头打碎这个沙门的头。”

“不可以,千万不要这么想。”违害鬼劝阻说。

可是复害鬼不听劝阻,看它真要动手,违害鬼独自走开了。于是,复害鬼挥拳打中舍利弗尊者的脑袋。

出定之后,舍利弗尊者忽觉头痛,不明所以,便前往问佛,说道:

“世尊,我向来没有病患,如今为何会头痛呢?”

“你入定的时候,有伽罗鬼用拳打你的头。这个鬼力量很大,如果它去打须弥山,便可以把须弥山打成两半。假如你没有禅定的话,身体就会被它打得粉碎。这个鬼如今遭受业报,已经堕入阿鼻地狱了。”世尊回答。

复害鬼由于一时意气用事,无缘无故,以恶心击打圣者,本意是想打死舍利弗尊者,虽然没得逞,但其业报极重,接近于“五逆罪”当中的“杀阿罗汉”,故此堕入阿鼻地狱。

倒是那位“违害鬼”,很值得大家学习,既有大力也有智慧,既能够对于同伴的恶行予以劝阻,又懂得适可而止。估计它没有同伴厉害,无法用武力劝阻,而只是语言提醒。在善意的提醒不奏效之时,它便明智地走开了,绝不同流合污。

在如今这个时代,我很愿意像它一样,给予身边人的恶行及时提醒,若是提醒不奏效,嘿嘿,抱歉,俺就脚底抹油喽。

有人问:既然当时的月光童子已经证得阿罗汉果,就应该具有六神通,可他为何竟然不知道弟子投瓦砾之事呢?

答:您有所不知,在很深的禅定当中,修行人的“五根”将不再攀缘“五尘”,也不再了知“五尘”。因为,其心境已经太微细了,完全超越了五尘境界

记得在佛经里面看到过,世尊也曾进入类似的禅定,那时,世尊静坐在路旁,进入了一种禅定,然后,一队车马疾驰而来,飞奔而过,扬起的尘土落满了世尊全身,世尊没有任何反应。不久,天空电闪雷鸣,下起了暴雨,世尊仍然没有任何反应。

直到天晴了,世尊才出定。旁边有人(记不清是谁了)目睹了这个过程,他问世尊,是否知道刚才发生的一切,世尊说一无所知。又问世尊,是否在睡眠?世尊回答说,亦非睡眠。

这是一类比睡眠还要深得多的禅定,入定者完全不觉察五尘境界;甚至,也不去觉察别人的心念。亦如舍利弗尊者遭遇复害鬼击打头部一样,尊者也不曾觉知,但那并不是心的断灭,在定境当中,自然别有洞天。对此,大家了解一下就好,不必疑虑。即使是大圣者如佛陀,名为正遍知,具有广大慈悲,也不会什么都去“了知”,不必什么情况都去关心。

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则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童子奉教。后入定时,还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出。我后出定,身质如初。

“正在这时,年少弟子匆忙地来到我面前,诉说了他见到满室清水以及投瓦砾这件事。”

“我便告诉他:你再见到满室清水的时候,可以开门进来,到水里面取走瓦砾。年少弟子表示依教奉行。随后,当我再次入定,他果然又见到了满室清水,那片瓦砾还在原处,很醒目,他便开门取了出来。”

“我再次出定以后,身体就恢复了正常。”

逢无量佛。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方得亡身,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今于如来,得童真名,预菩萨会。

“其后的生生世世,在修学菩萨道的过程当中,我又遇到了无数佛陀。一直到山海自在通王如来出世,我才得以消融身相,证得‘水观三昧’之水性与十方世界的一切香水海之水性,两者相契合于真如性空,无二无别。”

“如今我在如来您的座下,得‘月光童子’之名,与诸位菩萨同会。”

【真空】真如性空。

月光童子当时初步成就“水观三昧”,证得阿罗汉果,在声闻乘已经断尽生死轮回。但他并未进入涅槃,说明那时他就发起了菩提心,而成长为大乘菩萨。于是,他在生生世世当中行菩萨道,时常转生在人间天上,一边广结众生缘,一边断除微细烦恼习气,继续深入三昧。

终于,当山海自在通王如来出世之时,他成就了真正的“水天三昧”,证悟到自身水性与无边世界香水海之水性无二无别,皆是真如性空,即“如来藏妙真如性”。这样的证悟,才叫做真正的“法身大士”,名为“菩萨摩诃萨”。

有人问:啊,那不才是初地菩萨吗?这阿罗汉发了菩提心,行了数不清生生世世的菩萨道,到头来,才混了个初地菩萨?不是说,阿罗汉在某些方面的证量,可以相当于八地菩萨吗?

答:是“法身大士”,不一定仅仅是初地菩萨。如果依据天台宗别教,阿罗汉与初地菩萨确实有很大差距,至少,阿罗汉尚未证法身,而初地菩萨已证法身,因此,在智慧上差别极大。

至于说阿罗汉与八地菩萨在某些方面有类似的断证功德,也确有此事,那主要表现在对于“无为”和“涅槃”的证悟,以及对于见思惑的彻底断除,等等。相关法义很庞杂,请大家自行查阅与学习。

总之,阿罗汉尚未证得法身,而需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之后才可以成长为法身大士。

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佛陀您询问哪个法门最圆通,据我的修证过程,以修习水观,观察色身内‘水性’与外部世界香水海之‘水性’平等一味,遍布流通而成就‘水性圆通’,得证无生法忍,圆满无上菩提最为第一。”

此乃“七大圆通”之第三“水大圆通”,也叫做“水性圆通”,亦名“水天三昧”。

接下来,第二十一位由琉璃光法王子自述圆通: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妙明,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接着,琉璃光法王子从座位上起身,五体投地礼拜佛陀,恭敬地对佛说:我忆念过去恒河沙劫之前,有一尊佛出世,名为无量声佛。”

“此佛为菩萨们开示本觉妙明,及相应的修法,那就是,观察这外部的广大世界以及众生自己的色身,都是由妄想缘气的‘风大’之力所运转而发生。”

【琉璃光法王子】即《涅槃经》当中的琉璃光菩萨,此菩萨时常放出青色光明,好似琉璃的色泽一般,因此得名。其中,“琉璃光”梵文为“吠琉璃”,汉译“青色宝”。

所谓的“风大”,到底是什么呢?

答:“如来藏性”当中的“妄想缘气”是也。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心念的动能”。一切众生之清净心体即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而一切心念的发动,则是“风大”运转之力的源头。“七大”亦复如是,都离不开众生心念。

众生心念一动,就有了“妄缘风力”,叫做无明“风大”,在它的运转下,十方国土、三界六道等一切众生之生死轮回,都随之发生并显现。

可是,如果大家能够反过来,时常放下心念妄动,回归于一心如如的话,虚妄的生死轮回之动转,必将会冰消瓦解,而全体显现为本觉妙明。这,就叫做“禅修”。

我于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

“当时,在无量声佛的教导下,我便深入观察外在世界与自己色身的‘动转性’,结果发现,无论是建立世界方位之‘动转性’,还是三世迁流变化之‘动转性’,或者是自己色身行住坐卧之‘动转性’,乃至于内心起心动念之‘动转性’,等等,这一切‘动转性’本没有两样,同属于‘风大’,它们平等无差别。”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其实不仅仅生命,一切法的显现都离不开运动,即“动转性”,它周遍于法界,故名“风大”。所谓的“风”,就是“动转”之义;所谓的“大”,乃是“遍布”之义。

在明心见性的菩萨看来,“风大”自有其殊胜含义,正如六祖大师云:“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能生”就是众生天然本具的“动转性”,也就是胜义的“风大”。

此“风大”之“动转性”天然本具,所以,它本没有生、灭、去、来,当处即是如来藏性。同时,所有的“风大”动转之作用都不真实,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随业、随缘之幻化显现,不可执着为实有。

——这是很奇妙的,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不停动转之现象,无一真实,都属于生灭法。可是,其内在的“动转性”却不曾生灭变化,它从来如如不动。

此即六祖大师“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之真义所在,大师是在告诉大家,如如自性运转了万事万物,可它并不会随着万物而运转,它常自如如。自性常自如如,故名“不动佛”。

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

“我当时觉悟到,这普遍之动转性,它来无影、去无踪,本无实性。因此,由它所运转而显现的十方微尘国土,与无尽颠倒众生,同样没有实性,同属虚妄。”

【群动性】普遍之动转性。

【十方微尘】“十方微尘世界”之省略。

所谓的“动转性”,本是空性,没有形质可得的缘故。既然“动转性”本是空性,那由它所运转出来的世界与众生,岂不更是空性了么?所以,琉璃光法王子才说“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

实际上,这些内容都来自于琉璃光法王子的禅修观察。菩萨把自己的禅修经验传授给大家,大家呢,不可以听听就算了,而需要在静坐当中真地去观察才可以。

您真要如此一观察,一旦看清了世界与众生的本来面目,无非是虚妄现象,无非是那个本空的“动转性”运转出来的虚假躁动而已,有何意义呢。

所以,琉璃光法王子以他洞彻“动转性”之禅观智慧,再来观察这大千世界,嘿嘿,就变成了如此无聊之闹剧:

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

“像这样观察,从广阔的微尘数世界回到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再来看其中的所有众生,像什么呢,就好像一个容器当中装入了上百只蚊蚋之类的小飞虫,它们纷纷尖声鸣叫着,在各自那狭隘的分寸空间里,不停地鼓动与狂闹。”

【啾啾(音:纠纠)】象声词,动物的鸣叫声,尤其是尖细凄切的叫声。

这段经文太生动了,把众生毫无意义的躁动与折腾,比喻为容器内的蚊虫乱鸣,何其形象啊。

不过,琉璃光法王子并不是在看热闹,也不是在讽喻众生的狭隘无知。他是在深入观察众生狂躁之根源,看看那个背后推手到底是谁。是谁呢?就是虚妄的“动转性”,无处不在的“风大”之“动转性”。

可是,此“动转性”无形无相,本空而非生非灭,它何曾随着众生而“鼓发狂闹”呢!任凭一切众生如何鼓噪,此“动转性”本自如如,即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于是,琉璃光法王子得以开悟如来藏性,并以三昧力证得无生法忍:

逢佛未几,得无生忍。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

“在遇到无量声佛之后不久,通过这样的禅观,我证得了无生法忍。当时,心地豁然开朗,见到自己成为东方不动佛国阿閦如来座下之法王子。能够随时前往十方世界承事供养十方佛,身心当中自然发出青色光明,洞彻一切而无有障碍。”

琉璃光法王子所修禅观,乃是观察“风大”之“动转性”。观来观去,却证悟了如如不动之法身,在不动佛国成为阿閦如来的上首弟子,佛法奇妙若斯。

也好比大家观无常,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等等,真要是禅观深入的话,必得三昧;于三昧当中不可沉溺于禅境,机缘熟了以后一转头,哦,便会觉悟万法无常当中,原有常乐我净之如如真常啊。

此“如如真常”,即“菩提心”,乃天然本具之“妙觉性”是也。找到它之后,再继续深入禅观,于甚深三昧当中,必将会妙契诸佛,成就正觉。

因此,对于自己的禅修,琉璃光法王子如此小结: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佛陀您询问哪个法门最圆通,据我的修证过程,以观察‘风大’之动转力本无来处,而开悟本觉妙明之菩提心;再继续深入禅观,于三昧当中,得“风大圆通”,契合于十方诸佛所传之‘一乘妙心’,最为第一。”

【一妙心】一乘妙心。

所谓“一乘”,即是一佛乘,如《法华经》所言:“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此一乘法,不离此心,即是此心,故名“一乘妙心”。

此乃“七大圆通”之第四“风大圆通”,也叫做“动转性圆通”。

接下来,第二十二位由虚空藏菩萨自述圆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