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网

什么是念佛?

发布时间:2023-12-08 01:03:38作者:心经讲解网
什么是念佛?

对绝大数人而言,这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念佛就是念阿弥陀佛,这有什么可怀疑的?念‘阿弥陀佛’圣号,确实属于一种念佛佛方法,但是严格说来,它只是念佛的一种形式或下手方便。

《佛藏经》云:“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见无所有,名为念佛。舍利弗,诸佛无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以是义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是名无分别,诸佛无分别,以是义故,念无分别既是念佛。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念佛。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复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

。舍利弗,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此则名为修习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名为念佛。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这段经文,把念佛的真精神揭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四祖道信禅师《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也讲,“我依”《楞伽经》诸佛心第一,又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即念佛心是,妄念是凡夫。……《大品经》云:‘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既是念心,求心既是求佛。可见,所谓的念佛,就是通过持佛名号(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将无分别、无取舍、无念无相、无住无得之般若精神,落实于当下一念。这才是念佛的真精神。

至于在信愿行的导引下,通过持佛名号往生净土,这只是念佛的诸多妙用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念佛不仅可以往生净土,还可以证一行三昧、证念佛圆通,证一切种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殊般若经》中,把念佛列为两种能够让我们最快最捷径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方法之一。

念佛的真精神,有两个要点至为重要:

一是“念佛心是佛”。

念佛心,有称‘常住真心、法界心、法界藏身’。它具有离相绝待、离文字相、离心缘相、超越二边之特点。从妙用的角度来看,它就是无住心,就是《大乘起信经》中所说的‘虚空、明镜’的心。它能生一切法、能摄一切法、觉了一切法而如如不动。当下能够念佛的这颗心就是佛,所念的佛并不是在遥远的他方世界,或者在遥远是未来。

换言之,能念之心为我们本具之法界藏身,所念之诸佛亦以法界藏身为身,所成之佛亦是法界藏身。法界藏身乃生佛共具的真如自性。故念佛既是与本具之法界藏身的‘空不空’体性相应(此既是念自佛)。与真如自性空不空之体性相应,同时就是在事上与果地上诸佛平等大悲和真如三昧力相应。有‘阿弥陀佛’四字,乃万德洪名,凝聚着阿弥陀佛圆满果德及四十八大愿,名以招德,故念‘阿弥陀佛’名号时,同时亦是与果地阿弥陀佛相应(此既是念他佛)。

二是“无所念者是名念佛”。

无所念就是无住,即不念世间生死法,不念二边生灭法,不住一切境界相。《金刚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这句话的精神,在念佛的当下可以得到落实。正念佛号时,不念名闻利养,不念贪嗔痴,不念人我是非(此即不念生死法),所念之佛号生灭不停、不可得、不可住,能念能观之心亦了不可得、亦不可得、不可住,整个念佛的过程,犹如‘虚空钉橛’,故正念佛之时,当下便是无所念,当下便是无住,当下便是因解脱,当下即是与自性佛相应。

可见,持佛名号只是念佛的一种形式。通过持佛名号,当下体验无分别、无取舍、无所求、无所得之心态,这才是念佛的真精神。念佛的时候,如果我们的内心仍然取舍心不断,还存在着有所求、有所得的念头,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真念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