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那1%
此像见者,获福无量!灭罪无量!特供养大家。
记得《西游记》里有这么一个场面,就是当唐僧师徒经历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时,由于没有备办人事,两位尊者没有传给他们有字真经,当他们发现后,回去找佛祖评理。佛祖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经不可轻取。”当时对这个情节不大理解,后来随着对佛法的不断深入,慢慢地明白了一点,“经为何不能轻取”,是人们轻易得到的东西就不会珍惜,对于经书法宝来说更是如此,生不起恭敬心,更不可能从中得到受益,反而各种不如法的行为会无形之中给自己增添许多罪业。
现在就有这么一种现象,一方面是广大善心人士发心广印经书,利益有情,一方面却是寺院里的经书多得无处收藏,只好送进回收站。造成一种一方面渴望得到经书却无从得起,一方面又是大量的浪费。其实这种现象说来也不奇怪,其中必有因果。能遇到经书,尤其是听到净土法门的人,《无量寿经》中曾有一句话“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若无缘分,我们想见到都不容易,更何况是浪费。万法缘起,书也一样,它也有它的缘分。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连佛法都是缘起法,更何况是经书?可是当我们看到这种浪费的现象确实可惜。由于现在印刷术的发达,给佛法的流通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使得大量流通成为可能。所以现在得到一本经书好像并非难事,每每见到寺院中一遇到法会之时,都有许多人争着抢着要经书,更有人一下拿好多,也不知到底是看不看
。
针对这种现象,有的人就提出,我们不要再印经书了,经书已饱和,更何况能看懂经书的人是少数,不如拿出点儿钱救济穷人,多做点儿其它善事。免得我们为了贪法宝、贪功德、贪福德造下无量罪。此说虽是一番好心,我却不以为然。
谁说印经者和助印者都是贪功德和福德,我最近遇到一位善士,知道我要印《净土大经解演义》一书,二话没说,给我寄来一千块钱,但是却没有留下名姓,我再三的追问都不肯相告,只是说经印好后,给他寄去一本即可,这让我很感动。
面对这些目前经书流通中不如法的事,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现在印经书真的没有必要吗?那么我们发心印书的人还印不印?为什么会出现现在那么多不如法的事情,还有那些贫穷疾病的人为何会如此?说白了不就是一个“迷”字吗?我们为何会“迷”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佛经正是可以帮助我们“破迷开悟的良药”。行善救济贫苦,固然是好,但是救人一时,不如救人一世,救人一世,不如救人永生。大量流通经书,就是在做此事,至于我们是以何种心去做这件事,那就看自己了。因果自负。
然而不能因为一些不如法的现象存在,我们就轻易放弃,要知道若人能够偶尔看到佛像,听到佛号的声音,他的八识田中都会种下佛的种子,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如是好事何乐而不为呢?把经书送进回收站,谁又能说回收站中,没有与佛有缘之人呢?这并不是说,应该这样做,当我们轻而易举取得法宝后,当以恭敬之心阅读,读后请赠予有缘人,要知道还有许多需要的人而得不到,你吃饱了,还有饿着的呢。还有那些多吃多占的人,既然与经书有缘分,何不好好利用。佛法不能贪,若以贪心取佛法,后果也是很严重的。人不能光为自己着想,众生之所以为众生,是因为“有我”,而佛菩萨之所以为佛菩萨是因为“无我”,学佛之人当发大心,不要总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转悠,外面的天空很广大,为何不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呢?为了自己没有快乐可言,为了众生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更何况,佛法在发心,当您一念善心发起,您已经不知不觉的得到了福报,但我们不能因想得到这些而刻意的去追求,“只问耕耘,莫问收获,”也许才是一种正确的心态。
至于那些经书看得懂看不懂那是个人的缘分了,不可强求。为何要广印经书,原因多种,但也有为寻找有缘人的意思,因为我们不知道缘分在哪里。这就好像一群羊中走失了一只而我们急急忙忙寻找的不正是那一只迷失的羊吗?经书要不要印,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如何正确处理,避免浪费法宝现象的发生,那就要看我们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