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妄自净
坛经从头至尾,六祖直教人,万缘放下,息妄自净。故言「善知识!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且要学人莫思量,因为思量即不中用,还指出「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但我们习惯自我推理,因而不能入如来慧,故对法达禅师说:「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
然众生的心,喜欢分别好恶,故有取有舍,而产生得失之心,故六祖常以善恶之念,来譬喻吾人自心起对待之妄心。就像法华经,龙女呈偈所言:「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造恶故有罪,行善故有福。但罪福之实相,毕竟空寂;然事相上,确有因果报应。因此,不是不行善,而是要止恶行善,亦不执善;离一切相,行一切善。故能大师,要我们善恶皆莫思量。节录经文如下:
1、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2、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3、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
4、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就像楞严经所云:「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六祖亦言:「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只要息妄离假,则能自见真心,故云:「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但亦不可执真,因此说:「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故行者当先息妄,息妄显真时,真妄尽打却,切莫求真反迷。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