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到5日,来自加拿大、日本、韩国、荷兰、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齐聚佛教圣地五台山,参加第五届五台山佛教教育学术研讨会,探讨新时代下的佛教教育。 焦瑾琦 摄
中新网太原6月5日电 (范丽芳)“人工智能对教学的参与,可以化解佛教院校师资短缺的问题,还能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在6月3日到5日举行的佛教教育学术研讨会上,香港宝莲禅寺住持、南京大学教授净因法师分享了人工智能对佛教教育的影响。
6月3日到5日,来自加拿大、日本、韩国、荷兰、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齐聚佛教圣地五台山,参加第五届五台山佛教教育学术研讨会,探讨新时代下的佛教教育。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经过2000年的传播和发展,已由一种影响巨大的宗教扩展为博大精深的学问和无所不在的艺术。其间,佛教教育形成了传统丛林教育和学院教育两种方式。
香港宝莲禅寺住持、南京大学教授净因法师分享人工智能对佛教教育的影响。 范丽芳 摄
四川大学教授段玉明认为,上述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当下,文化知识的全球化改变了传统文化的结构,佛教文化知识被压缩到了一个相对较小的比例之中。
随着传播科学技术的进步,佛教教育的方式有了更多选择,尤其是面对当下佛教院校师资短缺和学僧受教育程度层次不齐的现象。
“2017年,有个省的12所佛学院,教师170人,其中法师92人:博士学历48人,硕士学历42人,本科学历58人,大专学历22人。佛学院教师队伍中高质量人才(获博士和硕士证书)所占比重不到50%。”净因法师在发言中介绍,高素质专职教师严重不足。
佛教教育在多年发展中形成了传统丛林教育和学院教育方式。 焦瑾琦 摄
在寺院等佛教场所,僧才也同样短缺。净因法师以江苏省为例进行阐述。他说,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江苏有佛教场所1139处,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寺院13处;江苏经过认定备案并取得佛教教职人员证书的僧众共2644人。
“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寺院只有两位取得佛教教职人员证书的僧众,客观上使得不少僧人难圆上佛学院之梦。目前江苏佛教教职人员中,没有经过佛学院教育的约占总人数的78.69%,数目令人心惊。”净因法师分析,另一项数据显示,江苏佛学院学僧的文化水平也层次不齐,小学以下占9%,初中占42%,高中占21%,本科占4%,研究生占2%。
受人工智能思维的影响,中国佛教文化相关机构自2016年开始,尝试开发佛教在线教学平台,邀请佛教界大德高僧、专家学者制作佛教在线课程,供各佛教院校选用,希冀以此解决佛学院师资短缺难题。
“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学僧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来选择课程;而且通过人工智能,学
校可创建全球化的教室,学僧所处的位置将不再重要。”净因法师总结道,基于未来教育手段的变化,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为传统的学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教学、学习与管理模式的变革。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亦僧亦俗,自内而外:东亚视野下的佛教教育”,由山西省佛教协会和五台山东方佛教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旨在聚焦寺院在教育领域的双重作用,增进学术界对佛教教育的理解。(完)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