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参禅开悟的人,他是要选择求生净土的,这是一个反证:如果他自称开悟,但并没有对净土产生信心,则证实他没有开悟。
离开阿弥陀佛,我们救不了往劫的生身父母,恩不能报;解释怨仇,也不能做到。
佛号不能随口而念,净土行人,要怀有孩童依偎慈母的感情。在这个世间,我们常常鼓励孩子过早地独立,不应该总像在老母鸡一样的翅膀下被呵护,做离不开母亲的小鸡。这种理念贯彻我们从小到大的人生历程。如果把这样的独立理念放在修学净土上,就是灾难——众生绝对离不开阿弥陀佛的救度,净业行人是这样,那些未与净土结缘的众生更是如此。
离开阿弥陀佛,我们能够面临的只剩下苦难,也许当下是锦衣玉食,但是福尽灾起,饿鬼地狱的苦难我们没有亲眼见到,但是菜市场那些惨死在屠刀下的众生,我们却是亲眼目睹,谁能说他们前世日子过得不是幸幸福福的呢?
轮回路险,我们脱离了阿弥陀佛,是一定要面对这个;险的,无处躲避,无法回避。每一个人从出生的一天,就踏上了趋向死亡的不归路。而且这条路前途黯淡,绝大多数人路的尽头是万丈深渊,所谓印祖教导的:;不往生西方净土,饿鬼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除非你往生西方净土,那不但是逃离险境,还安养安乐刹,这才是根本得解脱。
死亡无法避免,我们净土行人不是不应怕死,而是应该怕死,因为这个;死是世间轮回的死。净业行人求生净土,不叫死,而是叫;生,所谓得生安养,是往;生净土!正因为怕这个死字,我们才要求生,说到底实在讲,这个世间没有什么可以留恋,也没有什么值得放不下的,我们往劫生死中,眷属恩怨未必不比今生深重,资生用具未必不比今生丰厚,我们当时谁放下了?但是不都扔下了?今生连回忆都回忆不起来。宿世亲眷,路遇不识。若说我们今生还曾想起哪位亲人,那就是今生还有幸想起阿弥陀佛,想起阿弥陀佛不是说我们的记忆力强,是因为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大愿加持,是因为阿弥陀佛对我等逃逸逆子的摄受不舍,我们今生才得以称念这句阿弥陀佛。
所以我们要把阿弥陀佛当做自己真正的母亲,不论是在家、在念佛堂、在工作中、在走路时、在就寝入睡时,要称念这句阿弥陀佛,一定要富含感情,要如同慈母在侧,用忆唤慈母的心念去呼唤,子若唤母,母必应之。所谓感应道交由此而来。如果只是口头随意念念,很难做到行功进步,若再加上对净土信愿不强,恐怕只作远因矣。
在这样一个五浊恶世的人间,无所谓寿命长短,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活得越长久,造作的三途恶因愈加深重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