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之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钟茂森博士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当我们劝谏父母亲,我们自己要知道,人能改过这不是件容易事,一劝他就能改,那都不是普通人,那是圣贤人。他即使“谏不入”,他不能够听从你的劝谏,不能够改过,不能够改变他的那种执着,你得有耐心,等待。等到他喜悦的时候,重新欢喜了,你这个时候再重新去劝谏他们,去诱导他们,总之是让他们在欢喜心当中接受你的劝告。当然有时候如果真的事情紧急起来,这个事情是关系重大,你劝谏没有时间,不可能等待,那怎么办?“号泣随,挞无怨”,看到父母真正不听劝谏的时候,就是痛哭流涕去力谏父母,力图让父母感动。
唐朝开国皇帝唐太宗,他在年轻的时候跟他父亲一起去打天下。有一次在打仗的时候,父亲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李世民他知道这么做很可能引起全军覆没,所以力谏父亲。父亲不听,你小小年纪你懂个什么?不听他的劝告。唐太宗李世民,当时还没做到皇帝,李世民就在帐篷外面,军帐外面整夜的哭泣,哭得很大声,哭声很凄厉、很感人。这时候他父亲听到儿子在外面这么样的哭泣,心里就重新安定下来,重新做作战的思考,最后就改变了自己原有的主张,不至于全军覆没。这是什么?用自己的行动,真诚的行动来感动父母,所以这个号泣是一种真诚的表现。当我们劝导人家,父母也好,或者同事也好,不管劝谁,你不能够感动人的时候,他不听你的,那是什么原因?自己真诚心不够。诚没有到,感动就没有到,一定要诚心做到圆满才能感动人。你看处处应该反求诸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就对了。
“挞无怨”,就是指父母他不听我们的劝告,甚至因为恼羞成怒要打我们,即使打我们,心里都不能对父母有丝毫怨恨之心。为什么不能有怨恨之心?你想想你劝谏父母是为了什么?我是为父母好。你既然为父母好,你不是为自己,你怎么可以怨恨?你如果是怨恨,你是因为自己一定心里有所图,心不够真诚,遇到这些挫折,你就起这些烦恼。所以挞无怨,你可以用你的悲伤感动父母,决定心里不能起怨恨心。父母打我们的时候,我们都不能起怨恨心,那父母骂我们或者是有时候批评我们两句,更不能起怨恨心。你看现在很多小孩,父母稍微给他严厉一点,批评他两句,他甚至都离家出走了,心里怨恨,这就真是不孝。
恭摘自 修德立业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集 52-197-0002
版权所有:心经讲解网